学术投稿

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钟达

关键词:二氧化锆, 口腔修复, 效果, 美观性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二氧化锆材质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效果、美观性。方法将在我院牙科门诊接受口腔修复的适应症牙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选用二氧化锆修复体)和对照组(40例,选用树脂牙修复),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牙体美观性。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3月内观察组的外观不良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基于二氧化锆修复体的口腔修复效果好、牙体美观性佳,值得临床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128例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肛肠科收治的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病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病例临床疗效显著,发挥中医药特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亮;陈霞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溶血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溶血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影响,以找出血浆葡萄糖测定的佳检验方法。方法取血浆葡萄糖浓度<5.0mmol/L、(5.0-6.1)mmol/L、>7mmol/L的标本各25份,每1份分4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三组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人为溶血,使其血红蛋浓度分别为Hb<1.5g/L(观察组1)、Hb=1.5g/L(观察组2)、Hb>1.5g/L(观察组3),接着,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标本的血糖浓度,从而比较标本之间的差别。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当血红蛋浓度分别为Hb<1.5g/L、Hb=1.5g/L时,其检测结果与未溶血标本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红蛋浓度分别为Hb>1.5g/L时,检测结果与不溶血组比较,血糖下降较为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葡萄糖检测方面,溶血对己糖激酶型法测定血浆葡萄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干扰,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检验室的血糖测定水平,实验室在使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测定血糖时应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作者:吴金锁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火针结合针灸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针灸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推拿)与治疗组(火针结合针灸推拿)各3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结合针灸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能产生协同作用,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金平;金泽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普外科的肝胆疾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目的:探究对普外科的肝胆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6例我科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伊玉兰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细胞病理学刮片在皮肤和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胞病理学刮片在皮肤和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皮肤和粘膜病变患者263例,对皮肤和粘膜病变患者的皮肤和粘膜进行刮片检查,其中有173例获得组织病理学核对,观察细胞病理学刮片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细胞标本的采集满意度。结果良性病变、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2.9%、93.6%、100.0%、85.0%,总诊断准确率为92.5%。载玻片刮片法采集标本的满意度为90.2%,显著高于针吸细胞法满意度的66.5%(P<0.05)。结论细胞病理学刮片在皮肤和粘膜病中诊断准确较高,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安全性也很高,值得临床诊断推广。

    作者:华春秀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肋骨骨折的CT诊断要领

    目的:探索螺旋CT在胸部外伤疾病的应用,总结肋骨计数方法,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胸外伤患者的CT图像,总结CT平扫、后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与结论我科通过大量阅片实践联合应用CT后处理技术,总结出精确的计数肋骨的方法,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

    作者:方娟娟;陈圆圆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剖宫产瘢痕部妊娠

    随着剖宫产率提高,瘢痕妊娠增多,剖宫产瘢痕妊娠出现突然阴道出血或子宫破裂。

    作者:柳庆珍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肛瘘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肛瘘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80例我科收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40例,实验组采取中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病人焦虑评分与病人满意程度、疼痛程度都好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增强肛瘘术后的临床治疗疗效,降低术后疼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抢救措施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总结继发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抢救措施。结果心脏并发症是急性脑梗死并发症中常见的类型,针对这些疾病应积极预防,早期处理,为临床抢救提供条件。结论急性脑梗死常引发内科并发症,而心脏并发症尤其为主要,针对这类疾病要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预防肺部感染和心理衰竭是关系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海峰;王海龙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然后将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对于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股骨颈骨折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人群体中,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彩超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无水乙醇在彩超引导下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35例我科收治的肾囊肿的患者实施探究分析,采取有效的检查前准备检查此组患者,密切在术中配合以及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此组患者的有效率为34.3%,显效率为62.9%,无效率为2.8%。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彩超引导下肾囊肿可以显著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增强患者满意度。

    作者:迟爱玲;李德伟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浅析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胃肠道造影检查,并与终的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和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手术、内镜及病理活检等检查措施进行综合诊断结果显示,小肠疾病患者共有40例,占(50.0%);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胃肠道造影检查,(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手术室麻醉师和护士关系的探析

    手术室一个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诊治、抢救、治疗的重要科室。参与主体具有固定化的特点,主要有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患者,这样的一个固定的参与群体每时每刻都在同样的场所,手术室进行着手术活动,对患者进行着手术治疗。手术是对重症病人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我们需要高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外科医生和麻醉师的参与,需要有具备高护理水平的手术室护士的参与。因为在手术期间,每一个手术病人都离不开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刘雅芝;张析哲;周琪;梁晓东;曹亚莉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溶栓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溶栓率54%,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溶栓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妍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除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复苏外,着重加强在复苏过程中和复苏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8例中,0-3分47例,4-6分21例,其中4-6分21例全部复苏成功。失败5例均为0-1分者。结论在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的同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能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董新华;李海红;张琪;张苏梅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摘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与探索

    目的:探究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摘除术中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就诊的需行胆囊摘除手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依从患者的意愿,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摘除,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安全可靠,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加洲;吴先臣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观察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患者出院后5个月进行随访,按照Harris评价标准对患者髋关节恢复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4.6±17)min,术中出血量(83.5±21)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2±1.3)月。收回36份随访资料,计优良率为91.67。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操作方面,患者出血量少,且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后,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包刚;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56例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组,对照组28例单纯予阿司匹林用药,观察组28例选择阿司匹林与依达拉奉方案联合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方案实施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比较基本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更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症状。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依达拉奉与阿司匹林方案治疗,药效理想、安全,且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段庆希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经治疗后对小儿的护理。方法以我科收治150例的患有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儿童进行分析,采用对照实验法,将患病儿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日常护理,采取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观察组儿童进行治疗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喘息频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一定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喘息频率、并发症发病率、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患有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幼儿哮喘发病概率,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李亮英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选取我院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保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痊愈占比46.67%(14/30),有效率为93.33%(28/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保守抗凝治疗的10.00%(3/30),30.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明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