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婷;李毅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0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取患者血液,血液检验方式分别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即已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发现,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两种方式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晚期糖尿病患者,两种方式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已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两组都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前者针对早期诊断的效果较良好,同时晚期疾病诊断效果也不错,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来确定检验方式.
作者:王翠英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GGT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法检测4例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和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的血清GG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血清GGT水平,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而且血清GGT水平与血清肌酐(Cr)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GGT水平与与肾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其含量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处理.
作者:姜新苓 刊期: 2015年第73期
临床护理观察是对病人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观察病情的变化,为早日确诊、正确处理、及时抢救、预防并发症以及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提高她们的工作责任心,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热情,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及护理综合能力.
作者:韩炜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找出脑梗死患者诊断的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从而分析总结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1.11%,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2.22%,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疾病诊断方面,核磁共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很高,它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分辨出梗死区域,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节省了时间,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苏加运 刊期: 2015年第73期
深入研究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应用医疗信息系统,实行姓名、编号双核对机制;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救治;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门诊输液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晓宁;侯静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了解分析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微创复位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纳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对患者临床疗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为依据,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大部分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情况,出现骨折事件概率居高不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老年人各项情况如身体机能以及对方案的耐受性,微创复位固定技术治疗方案对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不但疗效显著却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杰;刘洪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36/42),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59.52%(25/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洪孝荣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岗位模式的管理下实行合理的设置护理人员资源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存在的作用.方法:选取护理工作与病种方面有代表性的3个病区实行研究,分成研究组(内科2病区、外科3病区)和对照组(内科3病区、外科4病区).两组分别按照工作量的测算所得结果与卫生部的规定实行1:0.4的护理人员配置,实行护理岗位的管理,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压疮、尿路感染、管路滑脱与跌倒的发生几率和根本的护理质量、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专科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发生压疮的几率为0.29%,明显低出发生几率为5.65%的对照组许多,且专科的护理与根本的护理质量,护士工作与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对照组高出许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的配置人员及明确的分工能让各个级别护理工作人员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改良了护理的质量.
作者:熊文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门诊护理管理的效应.方法:对比分析我院门诊开展的优质护理工作,将其分为对照组2013年度进行普通护理管理,观察组2014年度进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对比两组相等时间里的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后门诊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整体的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比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针对门诊进行的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门诊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实行.
作者:苏双花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中药方治疗急性淋菌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中药方治疗,此组作为A组,并于同期选取48例仅给予腹腔镜治疗的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此组作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中药方治疗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华惠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3例)和观察组(n=1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借此狐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治疗期间行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PTA、TBIL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及时快速的抢治以及护理人员有效的配合是心肺复苏抢球成功的主要因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与此同时,则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清湛的心肺复苏技术,并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同时医护人员还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以及判断力等综合抢救能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把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全面且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分析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而言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要少,二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有患者自身、麻醉用药、手术因素等.结论: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原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且全面的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刘彦强;张翠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电刀烧灼医治Ⅱ度静脉曲张的外痔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至2013年期间肛肠科收治的56例静脉曲张的外痔患者实行研究,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选取电刀烧灼对患者实行医治,对照组则选取外痔结扎的措施对患者实行医治.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措施过后,两组手术过后的恢复状况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过后皮缘水肿的高度、出血量、疼痛与坏死的天数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电刀烧灼措施来医治静脉曲张的外痔患者,不仅创面较小、水肿较轻,与出血较少、疼痛感较轻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永强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8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182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91例),采用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其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后得知,导致引发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包含血管因素、血压因素、血液成分变化、年龄、七情过激、劳逸失调等,在治疗此疾病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其疗效较为明显,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曹淑芳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比较电针对穴及压痛点强刺激手法与传统牵引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两项评分中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穴及压痛点强刺激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高晓鹏;鲁贵生;陈杰;张健;高朝霞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小儿腹泻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腹泻病例60例,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后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腹泻完全消失的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腹泻完全消失的时间两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经对比后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故此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秦淑君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15年1月至9月我科住院的1452例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药物、理疗、健康指导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和对症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解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结果:145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均好转,无无效病例.结论:对布鲁氏菌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宣教,对促进机体康复、提高好转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俊婷;李毅 刊期: 2015年第73期
一直以来,传染病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更危害了社会稳定.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展开具体分析.
作者:帕尔哈提·马合木提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骨脑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措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的状况首先采用心理讲解,不让心里恐惧焦虑.结果:对骨脑术后患者的情况,发现术后的患者主要做好心理思想工作.结论: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沟通会减轻患者的疼痛度.
作者:范美凤 刊期: 2015年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