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10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状况,包括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卧床平均时间等几个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疾病在进行治疗方式选择上可将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首选方案,此治疗方式与全胃切除术进行比较,前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更好,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书锋;欧阳召一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病人护理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子宫肌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结果:对照组病人满意程度与总有效率都明显低于实验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实行优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与护理文书方面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让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了病人与家属的满意程度,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翟晓飞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要点以及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方法:通过对1203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密切观察使用后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达到成功使用的目的.结论:彻底消毒,妥善固定,是保证留置针安全使用的关键.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5年第73期
一直以来,传染病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更危害了社会稳定.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展开具体分析.
作者:帕尔哈提·马合木提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和家属意愿,分为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优质护理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心理、环境和疼痛等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结果: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优良例数为31例,优良率为62%;对照组的优良例数为18例,优良率为36%.两组优良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了减轻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应进行以疼痛护理为主导的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树莲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忧虑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秀荣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究分析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具体操作以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经确诊为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诸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相对以往常规开放手术方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安全高效,创伤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李云升;王喜超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8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182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91例),采用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其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后得知,导致引发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包含血管因素、血压因素、血液成分变化、年龄、七情过激、劳逸失调等,在治疗此疾病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其疗效较为明显,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曹淑芳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4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随访5个月,并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颁布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HSS)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5个月,患者膝关节HSS评分(87.5±7)较术前(72.2±8)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好,患者恢复较快,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绪军;郭红敏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近年来糖尿病疾病治疗活动中西药处方用药情况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观察这些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西药处方用药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后期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依据.结果:应用于糖尿病疾病治疗的主要西药药物有以下几种,即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二甲双胍、人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通过观察本研究所接受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门诊西药处方得知,这些患者中有65.0%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78/120例)、有35.0%的患者给予了单纯一种药物治疗方案(42/120例),并且联合用药方案治疗下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优越于单纯一种药物治疗方案.结论:通过观察本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这些患者中应用联合用药方案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对于其生活质量而言有着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刘明山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41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研究组21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研究组(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5%),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83,P=0.015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状况,研究组(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0%),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其疗效与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前者疗效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侯鹏桓;孟威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把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全面且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分析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而言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要少,二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有患者自身、麻醉用药、手术因素等.结论: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原因的分析,予以针对性且全面的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刘彦强;张翠娟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研讨肩难产的高危影响因素与其预防对策,以加强我科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水平.方法:我院产科2008年5月-2015年5月共诊疗43例肩难产病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3例正常产妇充当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糖尿病、产程时间及贫血发生情况,同时对其胎儿资料作评估.结果:观察组产妇中的妊娠糖尿病、产程延长及贫血发生率各是18.6%、27.9%和14.0%,与对照组的2.3%、2.3%和0%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的胸围、身长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长,体重明显更大,有显著差异(P<0.05),在头围方面,两组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肩难产的发生与妊娠期糖尿病、产程延长和巨大儿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防与处理是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途径.
作者:付文平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血清Cys-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缺血性脑卒中存在脑血管狭窄患者为实验组,同期缺血性脑卒中无脑血管狭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入组人群的NIHSS评分,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Cys-C水平为明显低于实验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脑血管狭窄与两支脑血管狭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支脑血管狭窄组明显低于多支脑血管狭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支数正相关.
作者:李国丽;赵伟丽;郑纪平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使用多排CT在诊断颞骨撞击伤当中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8具正常成人尸体的头颅进行研究,将头颅稳固在型号为BIM-Ⅱ的生物撞击仪器上的致伤架,并分别采取驱动压力为800、1200以及1400kPa实行撞击,并把撞击过后的尸头放到64排容积CT之下实行扫描,并在ADW4.2的图像站里使用容积改造技术对其开展三维改造.结果:对颞骨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出来的图像可以客观、直观的表现骨折线的损伤范围与走形的方向.结论:对于颞骨的骨折线实行三维重建,能有利于对其显现与诊断,对于颞骨受到撞击伤害的诊断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作者:路雨澍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和脑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诊断后发现所选患者共676支病变血管,其中青年组占126例支,老年组占550支;前循环病变共577支 (85.36%),后循环共99支(14.64%).颅内外动脉狭窄状况,青年组颅内高于颅外动脉,老年组颅外高于颅内,老年组的颅外动脉狭窄与青年组颅外动脉狭窄进行比较,前者要高.结论:导致出现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为前循环动脉狭窄,而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程度会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布,也就是说年龄不一样,患者脑动脉狭窄所分布的空间也不一样.
作者:盛世发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在我院自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多方面护理,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改变病废关节的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崔红春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研究探讨显微镜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肿瘤全切除10例,全切除率为83.3%,面部神经解剖保留9例,功能保留8例,保留听神经1例,并未出现死亡患者.在患者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有3例、术后出血的有1例,脑脊液渗漏的有1例.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面部神经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讨复方甲巯咪唑软膏局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以找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门诊收治的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甲巯咪唑软膏局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从而分析总结复方甲巯咪唑软膏局部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TH降至正常的时间为(24.3±16.5)d、维持阶段甲亢反复率为20.93%、药物性甲减的发生率为6.98%、疗程结束后随访的缓解率为83.72%,对照组的TH降至正常的时间为(38.2±19.7)d、维持阶段甲亢反复率为13.95%、药物性甲减的发生率为11.63%、疗程结束后随访的缓解率为62.7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亢治疗方面,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复方甲巯咪唑软膏局部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刘金霞 刊期: 2015年第73期
目的:探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治疗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病例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其创伤性低,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荐.
作者:杨明远 刊期: 2015年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