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胜军;钱坤;蒋卫东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中、重度痤疮病人接受ALA-PDT治疗同时配合治疗前中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痊愈29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80.77%。结论光动力治疗对重度痤疮治疗安全可靠,同时配套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訾希存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讨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拔除引流管后皮下积的患者,分别采用间断注射器抽吸法与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法进行处理,按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间断注射器抽吸法,观察组行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法。观察两组总引流量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抽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在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拔除引流管后皮下积液患者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的治疗效果较好,总引流量少,愈合时间短,减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海珍;曹中伟;张波;段东东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方法预防是关键,重点做好护理。结果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结论掌握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到位,预防是关键,降低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
作者:田素敏;张丽丽 刊期: 2015年第75期
回顾性分析6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阴道血肿的资料,在有效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了产时、产后等方面的护理,以减少血肿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痛苦。
作者:肖桂梅;李金存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过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积极有效地抢救与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效地急救与护理是保证食物中毒患者的生命安全屏障。
作者:薛丽清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分析康复病人夜间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康复科住院患者发生的4例跌倒、坠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夜间跌倒坠床事件与患者、陪护、病区环境、值班护士以及护理管理等因素相关。结论通过对夜间跌倒坠床因素的分析,提醒值班医护人员加强病人住院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或防范跌倒坠床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白如琴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系统评价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治疗保留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和MI-PE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MRAs能降低保留射血分数心力衰竭(PEF)患者住院率(相对危险度是0.83;95%置信区间[CI],0.70-0.98),能提高生活质量(加权均数差[WMD],-5.16,95%CI,-8.03到-2.30),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标准平均差-0.21,95%CI,0.32到-0.11),降低血清氨基末端肽的原骨胶原iii型的水平(WMD,-1.05,95%CI,-1.72到-1.29)。但MRAs对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HF-PEF(P=0.90)、MI-PEF(P=0.27)。结论 MRAs能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逆转心室重构,但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作者:张爱婷;刘晓堃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喉镜下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喉镜辅助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入室后15min相比,两组患者插管时及插管1min后的MAP升高,且HR显著增快(P <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观察组插管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喉镜辅助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且能够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分析总结产房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控制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加强对产房环境的严格控制,并对医护人员定期实施消毒灭菌等工作的培训,减少产房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结果通过对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有效地控制后,增强了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产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产房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作者:付娟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总结分析脾脏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29例(三甲医院)和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149例(二甲医院)共378例脾脏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脾脏切除病理改变以充血性脾肿大和外伤性脾破裂为多见,分别为127例和123例(33.60%和32.54%),其次为腹部肿瘤联合切除脾(66例,17.46%),其余依次为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和脾脏囊肿性病变(分别28例、13例和9例);按医院等级分别统计,三甲医院以充血性脾肿大常见(111例),其次为腹部肿瘤联合切除脾、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分别为57例、25例和13例),二甲医院以外伤性脾破裂为常见(117例),其次为充血性脾肿大、腹部肿瘤联合切除脾(16例和9例),两不同等级医院间脾切病理病变存在显著差异(Z=-10.491, P=0.000)。术后有56人发生并发症,以感染为主,大多数病例出院时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充血性脾肿大和外伤性脾破裂是脾脏切除主要适应症,不同等级医院的脾脏切除原因明显不同,严格掌握脾切指征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区瑞章;林俊汕;郑娜芬;曾宇婷;黄绮亭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致畸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通过对收治的2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疼痛、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叶惠;张庆红;姚秋静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分析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对产后出血原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不同的产后出血原因等情况,列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规范产程管理,剖宫产率增高,高龄经产妇增多,流产次数增多,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孕期不规范产检,未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与产后出血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多危险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临床工作中,只要临床医生对产后出血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处理,是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的。
作者:曹静;应小燕;穆春华;焦晓梅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前,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我国儿童流动儿童的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化解决方案。
作者:胡美辉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究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吸入性肺炎患儿(2013年4月~2015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仰卧位进行排痰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俯卧位进行排痰护理,对比2组患儿的排痰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4.1±1.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7.8±1.5)d,同时观察组患儿治愈率(85.0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瑞芹;陈丹;朱玉娟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讨经气道无创经气道咳痰机对ICU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预防医院感染、改善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我科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在治疗两周后的呼吸力学参数、氧合状况、医院感染等相关指标,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氧合情况改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无创经气道咳痰机对预防ICU内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欢;袁受涛;宋晓春;祁祥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对所有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实施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霞 刊期: 2015年第75期
中药材一般是指可供医用的原料药材,药材之真伪、优劣,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不少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但其伪劣产品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以次充好的情况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着临床中应用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想确保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要注重对中药材进行有效鉴别,就要借助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在分析中药材形色气味及其他特性的基础上,辨别出伪劣中药材,降低伪劣中药材流入医院的几率。文章结合实际简要论述有效鉴别中药材的方法,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确保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作者:朱秋;尹娜;马岩;范若莲;张丹;彭玉勤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对186例慢性牙根尖周炎采用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其中162例患者完全康复,总有效率为95.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过程中,采用完善合理的根管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推广应用。
作者:乐景锋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临床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神经功能,使患者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75期
目的:研究探讨诱发脑梗塞病情加重的心理因素。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入院前病史、病发状态以及入院治疗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例脑梗塞患者由于受心理因素影响,导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外界及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为患者的心理因素,医院的处理欠妥以及心理治疗及心理安慰的影响。
作者:吴鼎留 刊期: 2015年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