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在肝癌介入化疗患者的保肝作用的研究

周晓琳;刘胜武

关键词:甘草酸苷, 复方, 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 原发性肝癌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保肝疗效.方法:将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TACE前3天及后1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滴,1次/日,以及能量和其他护肝药物.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余疗法同治疗组.TACE是经肝固有动脉或相应的肝左、右动脉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5~2.0g、顺铂40~50mg、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8~12mg,与碘化油10~30ml混合后注入,以碘化油乳剂或明胶海绵做栓塞.观察两组的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介入化疗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肝功能变化方面,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及黄疸的上升,白蛋白下降,而治疗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栓塞化疗后肝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当的影像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电离辐射.方法:2460例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观察治疗者,均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以CT检查诊断为标准.X线平片筛查灵敏度78.61%,特异度99.09%,假阳性率(误诊率)0.91%,假阴性率(漏诊率)21.39%,符合率82.11%,CT检查接受辐射的mA量是平片检查的50倍或以上.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阳性符合率高且可靠,但接受辐射量高.X线平片检查乃不失为初次选择检查的必要手段之一,临床症状典型者且与X线征象相吻合者可免去CT检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电离辅射.

    作者:王和良;刘佩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roTaper机用镍钛根管扩大系统预备根管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与手用不锈钢锉根管预备的操作时间以及临床预备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60颗患牙224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对照组用一般手用器械预备根管.记录每组操作时间和根管治疗后根管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根管预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具有良好的根管成形性.根管预备具有切削效率高,清理、成形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白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6mg,1次/日,静滴.两组组疗程均15天,观察评价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CT扫描测量水肿体积.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不仅可以缩短昏迷时间,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作者:程红兵;李胜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对本社区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普及糖尿病健康防治知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进行降压、调脂、降血糖治疗.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通过社区干预,提高患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血糖稳定维持在目标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利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现阶段医疗纠纷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是当今社会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医患矛盾从后台被推向前台而且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后如果处理不当[1],则常常导致医院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作者:刘瑞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氯胺酮全麻的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氯胺酮静脉全麻是小儿常见手术的临床上的一种主要麻醉方法,其严重也常见的并发症是:麻醉后的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它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预防呼吸道阻塞,使患儿顺利的度过围术期,2010年3月~2011年4月对38例氯胺酮静脉全麻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其中发生2例呼吸窒息),报告如下.

    作者:何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检测意义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hs-CRP的测定对AMI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立AMI组与正常对照组,AMI组为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分别测定AMI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s-CR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MI组阳性率81.3%;正常对照组阴性率95.0%.AMI组血清hs-CRP水平(10.49±6.52mg/L)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31±1.25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间接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血清hs-CR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一项良好的指标.

    作者:钟军;文家远;欧秀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枢椎失稳性眩晕的治疗与康复

    枢椎失稳性眩晕是因枢椎不程度的旋转偏歪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许多相关症状,在诊断上需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等检查,排除了脑、眼、耳鼻喉、心血管等病症即可诊断.枢椎失稳是由于颈部劳损、长期屈颈姿势、不正确的睡姿等原因,使颈背肌肉、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理化反应,导致了枢椎的稳定性系统功能减退,出现了枢椎垂直、纵向、横向、旋转等方向的位移,椎体有前后或左右的水平位移,沿环枢椎轴的轴向旋转位移和环枢间角度位移等影响表现,并因枢椎的失稳引起周围组织的刺激,牵拉、甚至暂时的压迫椎动脉和神经,产生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症状和体征涉及多个系统多器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现结合对本病多年来的诊治研究,谈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作者:崔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肠梗阻术后合并Wernicke脑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肠梗阻术后长期禁食导致Wernicke脑病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肠梗阻术后出现Wernicke脑病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1~72岁,平均58岁;男12例,女3例.患者治疗病程较长,术前、术后均有长期禁食史,术后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结果:15例患者确诊后经大量补充维生素B1后,12例在1个月内治愈出院,无明显后遗症;2例3个月后出院;1例死亡,死于重度营养不良.结论:迅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Wernicke脑病的有效手段,对于长期禁食患者在禁食过程中应注意维生素B1、B12等的补充,可预防Wernicke脑病的发生.

    作者:李琼;孙倩;张延军;夏云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中的分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对55例小腿不同程度肿胀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小腿静脉丛内血栓的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静脉丛血栓52例,小腿肌肉撕裂伤形成血肿1例,贝克囊肿破裂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小腿静脉丛血栓并能做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包金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糖对急性期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急性期脑出血时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7例死于原发性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后72小时内血糖浓度的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血糖在急性期脑出血的危害性进行研究.结果:27例死亡患者血糖浓度均在正常以上,其中血糖值在6.2~10.0mmol/L10例,17例血糖值在>10.0mmol/L,低血糖值为6.2mmol/L,高血糖值为92.3mmol/L.高血糖是视丘下部损害的客观指标,同时意味着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急性期脑出血控制血糖水平是保证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早期干预,积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作者:杜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防范措施

    由于工作性质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由于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经常连续在密闭的环境中工作,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工作中经常面对手术器械、针头等锐器,在工作中若不注意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和全面切实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受伤害,降低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及其他职业性损伤,根据手术室的职业情况对损伤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及防范措施,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与感染.

    作者:黄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改良后的多孔胃管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改良后多孔胃管皮瓣下引流后的皮下积液转归情况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在胸部皮瓣下放置多孔胃管引流的方法,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用多孔胃管皮瓣下引流组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例数明显减少,缩短了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检测.结果:15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128例,异常率85.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水晶;包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对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开展联合专责护理干预的模式研究

    目的:通过对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身心情况、临床症状的对照研究,观察开展联合专责护理干预(五步法)模式对患者紧张、焦虑、睡眠质量等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波动和满意度调查,探讨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病房护理及传统的手术室访视工作制度.观察组采用联合专责护理干预模式,即病房护理由责任护士负全责,在常规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五步法模式进行工作.即入院后因人而宜,制定专责护理计划→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中安抚,配合手术做好护理→术后移交,完善患者护理方案→联合干预,做好患者出院指导.观察测定两组在围手术期的紧张、焦虑、睡眠质量等心理情绪变化,入院时及入手术室半小时的血压、心率等生理状态波动情况,并进行术后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术前生命体征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术前及入手术室半小时焦虑值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晚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波动小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开展联合专责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稳定生命体征,能为手术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作者:张克蕊;殷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渐增长,我国是老年人口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3%,这一方面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医疗保健和社会问题.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宫腔镜诊治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宫腔镜诊断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患者30例,经宫腔镜诊断、定位、确定残留物的大小、位置后行清宫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患者已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宫腔镜术是一种简便、直观、安全、可靠的技术.

    作者:韩杰;张文华;宋丹迪;刘慧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芬太尼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B组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A+B组应用芬太尼、曲马多和恩丹西酮进行镇痛.结果:A组VAS评分1.09±0.51分,用药量75.4±6.8ml;B组VAS评分1.12±0.63分,用药量78.3±7.1ml;A+B组VAS评分1.02±0.61分,用药量71.2±5.6ml.三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量比较,A+B组与前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10例,其中尿潴留4例,嗜睡3例,瘙痒1例,恶心呕吐2例;B组不良反应8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恶心呕吐4例;A+B组不良反应4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嗜睡1例,恶心1例.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

    作者:吐尔孙·依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相关因素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室肾脏替代疗法的基本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患者只需要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的门诊血液透析治疗,就能够满足生命需要.有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本文透过2010~2011年透析数据,阐述如何减少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迟荣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门诊处方3600张调查分析

    目的:提高处方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3600张,对其从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两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1702张(47.28%),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1456张(40.44%),用药不合理处方143张(3.9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师、药师和护士业务学习,医药护三方监督,全面提高处方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和纠纷

    作者: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