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
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手术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方法:给予56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以精心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并发症有呼吸困难2例、切口内出血1例,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1例,甲状腺危象1例.经过有效治疗和及时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心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及早康复,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耐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面罩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14例.结果:14例患者中经面罩BiPAP通气,气促、气急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缺氧症状迅速消失.2例意识不清的患者经过通气1小时后,意识清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O2/mmHg、PCO2/mmHg、pH)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覃毅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防治实属必要.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治愈,现分型如下.
作者:郭永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用选择适应证保胆降低结石复发的疗效.方法:试验组:选择下列之一为保胆适应证:①青少年患者132例;②胆囊内1~3枚结石83例;③胆囊收缩功能正常85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85例无选择性保胆取石术资料.结果:试验组术后随访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3%、8.3%、12.7%,对照组术后随访1、3、5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9.4%、17.2%、26.5%,两组结石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选择适应证的保胆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作者:王建;张光全;廖忠;吴先麟;何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结果:1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消毒及创面的处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的关键.
作者:李志玲;陈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护理.方法: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加强气道护理及密切观察,预防肺部感染.结果:39例病人中拔管痊愈28例,昏迷带管9例,2例死亡.结论: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有效的气道湿化,适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及早拔管,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护理的关键.
作者:张卓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人的佳护理.现就如何在基层医院搞好整体护理的实施与应用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乔淑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以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SPO2(脉搏氧饱和度)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银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是儿科常见的症状.凡体温>正常范围称发热,凡肛温超过39℃为高热[1].2010年1~12月收治高热小儿8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石丰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改变的规律与肿瘤类型、性别、年龄的关系,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以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赵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脑出血的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30例脑出血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与治疗.结果:2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恢复效果好.结论:脑出血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敏的预见性,能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刘亚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分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6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分析,进行讨论.结果:对161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多见,112(70%)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42(26%)、窦性心动过缓7例(6.0%)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电生理学的改变,心肌易感性和应激性增加.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在老年患者中甚为常见.
作者:张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急性期脑出血时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7例死于原发性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后72小时内血糖浓度的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高血糖在急性期脑出血的危害性进行研究.结果:27例死亡患者血糖浓度均在正常以上,其中血糖值在6.2~10.0mmol/L10例,17例血糖值在>10.0mmol/L,低血糖值为6.2mmol/L,高血糖值为92.3mmol/L.高血糖是视丘下部损害的客观指标,同时意味着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急性期脑出血控制血糖水平是保证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早期干预,积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作者:杜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及寒战、高热等全身表现.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均有增加.收治尿路感染患者60例,采取合理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党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诺和锐30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分别于第0周、4周、8周、12周时测体重,空腹血糖(FBG)、3餐后血糖(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12周后,所有治疗患者的血糖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应用性及依从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方案之一.
作者:李春华;芦萍;阿曼古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结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原抗心衰药物不变,观察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口服硝普钠结合胺碘酮.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心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胸比率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率、心胸比、LVEF等指标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硝普钠结合胺碘酮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阿斯古力·阿布都热合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流感疫苗接种在老年人流感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种流感疫苗的50人为接种组,同时选取我所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未接种流感疫苗的老年人50人为对照组.接种流感疫苗4个月后,对两组人员进行随访调查,记录两组接种疫苗后流感样疾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4个月后接种组和对照组流感样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为50.0%.接种组和对照组流感样疾病及其相关疾病就诊率分别为16.0%和34.0%,两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就诊率达到52.9%.结论:流感疫苗接种能明显减少干休所老年人流感样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就诊率,能有效预防流感发生.
作者:邓昭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错误认识,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造成血压聚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赵曦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输卵管妊娠患者56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配以中药汤剂口服.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B超监测包块缩小情况.结果:治愈率96.4%,不良反应少,血β-HCG转阴时间短,包块缩小快.结论:本组病例随访1~4年,宫内妊娠率高,再次异位妊娠率低.
作者:孔小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护士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发生产后出血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体如下.
作者:周晓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