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昭琼
目的: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消糜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未婚、未育女性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未婚或已婚未育宫颈糜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消糜阴道泡腾片1片置阴道深部宫颈部位,隔日睡前放置1片,10天1个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浸满36%聚甲酚磺醛浓缩溶液、大小适宜的无菌纱布于非经期紧贴糜烂病灶治疗,每次3~5分钟,每周2次,4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P<0.05),观察组治愈率68.57%,对照组治愈率48.57%,两组间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种药物治疗轻度糜烂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糜(P<0.01),观察组对轻、中、重度糜烂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阴道灼热感,程度较轻.结论: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无出血、无痛苦、无疤痕,疗效快、费用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未生育妇女宫颈糜烂的治疗.
作者:谭芳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肿瘤系列检测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CA199)以及癌胚抗原(CEA)3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含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监测21例卵巢癌患者、17例体健者的3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卵巢癌组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42.9%、19.0%;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85.7%;3项同时检测阳性率90.4%.结论:肿瘤系列检测具有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俊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因融合诊断与治疗为同一过程而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1998年广东李光仪实施了我国首例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现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腹腔镜下实施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分期诊断手术和二次探查术[1].现就腹腔镜手术用于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立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08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4例,对照组204例,在正常临床药物治疗下,治疗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佳.
作者:李萍;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应用TURP这项新技术对7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等离子电切术,效果良好,现将TURP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总结如下.
作者:何朝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儿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石.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可能引起孩子不能咀嚼较硬或较韧的含纤维食物,偏爱吃黏而软的食物,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偏爱含糖食品导致牙病发病率增高.特别是龋齿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儿童牙病的特点及不良习惯,对580例牙病患儿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以提高儿童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与能力.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代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甲状腺解剖结构复杂、重要血管神经密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问题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聂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做好穿刺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生活自理12例(17.6%),部分生活自理19例(27.9%),重度致残、完全需要帮助27例(39.7%),死亡10例(14.6%).结论:对实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姜艳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APN排班模式在儿科中的实施.方法:将护士13人,每天设A、P、N 3班,A班4人(A1、A2、A3、A4),上班时间8:00~16:00;P班2人(P1、P2),上班时间15:30~23:00;N班1人,上班时间22:30~8:00.结果:与传统排班模式比较,APN排班模式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APN排班模式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曹(瑜)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编号为FTWS007课题样本中体检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24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6例.按析因设计A组服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B组服罗格列酮,C组服二甲双胍,D组虚设不服药;治疗3个月后对各组患者的卵巢大小、BMI和血清中LH/FSH、Homa-IR、T、TG,进行均数比较的多元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两药无交互作用;疗后患者的卵巢体积,血清中LH/FSH、Homa-IR、T、TG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罗格列酮组稍大于二甲双胍组.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疗效大,单独用药时罗格列酮的疗效稍大于二甲双胍.
作者:伍丽群;周晓梅;韦端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查找不合理用药因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1560张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0例中,男860例(55.1%),女700例(44.9%),抗菌药物涉及6类15个品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998例(63.97%),口服给药处方562例(36.03%),根据药物类别从高至低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08张(38.97%),大环内酯类523张(33.52%),青霉素类333张(21.35%),林可霉素类42张(2.69%),氨基糖苷类33张(2.12%),磺胺类21张(1.35%).156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使用1349张(86.47%),两种抗菌药物联合211张(14.53%),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648张(41.5%),其中1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570张,两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78张.不合理使用处方145张(9.3%).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作者:龚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措施在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冲洗法与擦拭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结果: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积极规范的口腔护理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杨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丽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主要死亡原因,探索可行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结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婚前检查,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和玉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诊断早治疗是为创伤患者后续的确定性治疗-手术干预赢得时间的可靠保障.
作者:田兴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SCT)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普通(DR)平片检查后未发现骨折(临床怀疑骨折)、可疑骨折和明确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在影像工作站上作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包括横断、矢状、冠状切面图像),就普通平片与16层螺旋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各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结果: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明确、直观显示各种骨折及脱位情况,避免了误诊、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普通(DR)平片难以诊断的隐匿型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两者相互补充,对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建华;彭述文;米霞;邱英良;覃德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血液检验实验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程序及标准操作规程、加强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培训及管理,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茵;何秋荣;郭美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收治剖宫产产妇3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2例,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观察.结果:两组剖宫产产妇焦虑发生率、疼痛指标、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及观察,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廷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地佐辛应用于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地佐辛组在插管后进行0.15mg/k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ml安慰剂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手术、患者苏醒及插管拔出时间;对患者术后1、6、12、24小时疼痛进行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组手术时间为121±46分钟,苏醒时间为7±5分钟,插管拔出时间为12±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9±41分钟,苏醒时间为11±5分钟,插管拔出时间为16±7分钟.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苏醒与插管拔出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佐辛行静脉注射,方便安全,镇痛效果良好且成瘾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小.
作者:庄灿锋;汪志勇;方进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方紫草油对Ⅱ~Ⅳ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放射治疗肿瘤而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复方紫草油(紫草、黄连、黄芩、黄柏、甘草),纱布覆盖于放射性皮炎创面并适当加压包扎.对照组使用碘伏纱布.结果:用药3天后,复方紫草油治疗组疼痛缓解情况与碘伏组比较,两组显效率经X2检验(P<0.05),紫草油组能明显改善疼痛.用药7天后创面愈合情况组间比较,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5),紫草油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碘伏组.结论:复方紫草油外用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治疗有效果明显.
作者:李万胜;唐庆祥;赵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多无后遗症.而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做过脑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相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