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周晓菊

关键词:产后出血, 孕产妇死亡, 回顾性分析, 早期发现, 精心护理, 及时治疗, 并发症, 预防, 患者, 护士, 发病, 产科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护士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发生产后出血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体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枢椎失稳性眩晕的治疗与康复

    枢椎失稳性眩晕是因枢椎不程度的旋转偏歪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许多相关症状,在诊断上需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等检查,排除了脑、眼、耳鼻喉、心血管等病症即可诊断.枢椎失稳是由于颈部劳损、长期屈颈姿势、不正确的睡姿等原因,使颈背肌肉、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理化反应,导致了枢椎的稳定性系统功能减退,出现了枢椎垂直、纵向、横向、旋转等方向的位移,椎体有前后或左右的水平位移,沿环枢椎轴的轴向旋转位移和环枢间角度位移等影响表现,并因枢椎的失稳引起周围组织的刺激,牵拉、甚至暂时的压迫椎动脉和神经,产生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症状和体征涉及多个系统多器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现结合对本病多年来的诊治研究,谈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作者:崔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出血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放置IUD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及安络血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制剂安坤胶囊(方中共有牡丹皮、栀子、墨旱莲、当归、女贞子、白芍、白术、茯苓、益母草九味药材).两组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IUD出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寇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清与胸水细胞中的CEA、CA125和CYFRA21-1鉴别良恶性胸水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水细胞中上述肿瘤标志物在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2009年收治不同TMN分期的NSCLC患者56例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36例,均合并有胸腔积液.分别检测其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其中CEA、CA125采用化学发光法、CYFRA21~1采用ELISA法检测.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患者胸水细胞CEA、CA125及CYFRA21-1的表达.结果: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水平在肺癌组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的表达水平,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YFRA21-1在癌性胸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疾病胸水中的间皮细胞.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胸水细胞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较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高,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其特异性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胸水细胞肿瘤标志物高,两种检验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率.

    作者:罗虹烈;谢占强;程可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不合理医嘱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部分不合理的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及药品说明书等方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378例,其中溶剂选择不当105例,配伍禁忌82例,给药浓度过大87例,给药剂量不当27例,药品选用不合理24例,给药途径不当43例,医嘱录入错误10例.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可提高静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谢泽浩;李淳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度子痫前期的产后管理体会48例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是指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小时;血肌酐≥106μmol/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科医生不能仅限于满足每例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成功,更要关注母儿双方佳预后和生存期健康问题.

    作者:陈素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天智颗粒治疗失眠症引起的记忆障碍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失眠症引起的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症伴记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维生素B族、谷维素、豆腐果苷、解郁安神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组加用天智颗粒口服,疗程8周.两组分别于用药后4周,8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表测定[1],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8周时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天智颗粒治疗失眠症引起的记忆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贾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及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护理后降低值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期间发生心绞痛41例,其中观察组13例,发生率28.26%;对照组28例,发生率6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与醉酒相关案例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分析

    目的:分析16例与醉酒相关案例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方法:受理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51起,其中与醉酒相关的刑事案件16例,通过对其16例与醉酒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分析.结果:对其进行精神疾病和法学能力界定,结果为复杂性醉酒6.25%,普通醉酒62.5%,精神发育迟滞(轻-中度)、心境障碍(轻躁狂)和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依赖)者的普通醉酒均6.25%;完全责任能力占鉴定案例数75.0%,限定责任能力18.75%,无责任能力6.25%.结论:与醉酒相关案例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鉴定工作必须全面客观,不仅要从本专业领域出发,还要示踪法学发展前沿,将医学要件与法学要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提高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的质量大有裨益.

    作者:李宁;胡忠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保守治疗

    本文对年轻的未生育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是否保留生育功能、保守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和复发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保守治疗虽然会增加复发率,但不影响生存期,且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纪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低血糖症误诊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症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近年来老年低血糖症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临床表现多样.10例误诊为脑梗死;6例误诊为精神病;6例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癫痫;1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误诊为酒精性肝病;1例误诊为肝性脑病.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应重视血糖监测,提高临床医师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陈美琳;陈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惠州惠城区产前筛查网络的建立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性研究

    目的:研究惠州惠城区产前筛查网络的建立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性预防手法的结果,分析其取得的效果.方法:联合多部门的婚育资料建立产期筛查网络,并对新婚、已怀孕和高危孕妇等利用化学发光法、血红蛋白电泳等检验方法来筛查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等疾病,并输入网络系统中.结果:网络系统能快速、方便在多部门中进行信息的反馈,使得各部门间的基层夫妇的婚育数据情况达到无缝链接,及时反馈信息,能有效减低婴儿出生缺陷.结论:通过产前筛查网络能有效提高惠州惠城区群体的人口素质,降低婴儿的出生缺陷几率.

    作者:薛玲;李杏梅;黄凤媚;余秋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造影剂(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造影剂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造影剂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更加受到医、技人员的关注.

    作者:唐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日益发达,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1],如几年前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对我国居民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特殊性病种,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和必要的,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2].现就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掌握传染病知识的必要性及防控的长期性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劲松;何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绝经后妇女应用尼尔雌醇与卡孕栓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的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困难,应用尼尔雌醇与卡孕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顿服尼尔雌醇4mg,1周后返回取节育器,并于术前2小时将1枚卡孕栓置于阴道后穹隆.结果: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尼尔雌醇与卡孕栓对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困难有良好的效果,方法简单.

    作者:卢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改进及体会

    目的: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方法:对1700例新生儿足跟采血,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采血法,实验组采用改良采血法.结果:试验组1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明显缩短了采血时间(P<0.01).结论:新生儿足跟采血改良采血法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法,提高了1次采血成功率,减少了新生儿痛苦.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宫腔镜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手术62例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不同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不同类型肌瘤患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O型患者与Ⅰ~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类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组间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吴翠云;林团体;黄锦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07~2011年丽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丽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主要死亡原因,探索可行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结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婚前检查,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和玉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加3餐前门冬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衰7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3%,观察组总有效率93.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确切,可增加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功能锻炼、饮食、疼痛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肛门通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心理、社交领域及环境领域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9.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2.9%.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力,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手术效果得到了保障,有效减少了胃癌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作者:柯玉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门诊处方3600张调查分析

    目的:提高处方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3600张,对其从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两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1702张(47.28%),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1456张(40.44%),用药不合理处方143张(3.9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师、药师和护士业务学习,医药护三方监督,全面提高处方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和纠纷

    作者: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