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浩;李淳南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及多普勒诊断乳腺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乳腺的检查和诊断,通过手术病理检查验证98例乳腺肿块的性质定性,其中恶性肿瘤32例,良性肿瘤56例,其他肿物10例,分析与比较两者的多普勒血流频谱.结果:直径<2cm的恶性肿块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95.7%)高于良性肿块(12.5%);直径≥2cm的恶性肿块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95%),高于良性肿块(73.8%);73.7%出现彩色血流信号的良性肿块内可探及静脉型血流频谱,恶性肿块内未能探及静脉型血流频谱.结论:二维图像显示肿块的不同切面及其特征,再加上彩色血流显象,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的有无、多少和血流速度,对于诊断乳腺肿物性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治愈率.方法: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100%),性质剧烈而镇痛效果差.病因以高血压为主(80%).发病率与血压增高程度成正比.结论:对高血压伴剧烈胸腹痛患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积极控制血压和心率可降低发病率,增加治愈率.
作者:郭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评估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继发出血、胆漏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48个月,无胆总管残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避免了大部分需中转开腹手术的LC患者行开腹手术.
作者:王文海;徐瑞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清洁灌肠是通过灌肠导泻的方法,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积气,从而达到减轻腹胀,清洁肠道的目的,为手术、检查、分娩作准备.由于清洁灌肠需要对患者多次进行反复灌洗,直到排出清亮无粪渣的灌肠液为止.因此许多患者常常因反复插管、频繁排便时引起的肛门疼痛以及大量液体进入肠道时产生的腹部胀痛、排便失控等情况而感到痛苦不堪,并直接影响到肠道的清洁效果.
作者:徐伍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前,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的治疗,治疗方案很多,不断涌现新的止血药及内镜下治疗手段,但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治疗中有着简便、易操作及止血效果确切等独特的优点,显著提高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成功率,同时为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1~4].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218例,根据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气囊压迫止血组和药物治疗组,气囊压迫止血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在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药物治疗组仅进行奥曲肽治疗,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根据临床路径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在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成果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许小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放置IUD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及安络血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制剂安坤胶囊(方中共有牡丹皮、栀子、墨旱莲、当归、女贞子、白芍、白术、茯苓、益母草九味药材).两组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IUD出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寇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及院内投诉不断增多,这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随着目前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进入临床的实习护士不断增多,由此而带类的相应护理安全、护理纠纷备受重视,更加剧了以上问题的产生.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医院需承担经济和名誉的损失,而实习生本人则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导致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培训及院校的实习计划不能很好完成甚至影响其毕业和以后的就业.本文对实习护理人员如何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在实习阶段如何避免相关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行探讨,从医疗环境、强调意识、加强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终提高实习质量,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学业.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素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总结自我管理在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并用自制表格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实施,提高了肝癌患者术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时也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积极学习自我管理方法的主动性,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俊玲;王红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室肾脏替代疗法的基本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患者只需要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的门诊血液透析治疗,就能够满足生命需要.有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本文透过2010~2011年透析数据,阐述如何减少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迟荣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眼科中聚星障范畴,本病系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生细小星翳伴异物感、涩痒、畏光、流泪的眼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富成;宫彩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宫腔镜诊断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患者30例,经宫腔镜诊断、定位、确定残留物的大小、位置后行清宫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患者已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宫腔镜术是一种简便、直观、安全、可靠的技术.
作者:韩杰;张文华;宋丹迪;刘慧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的影响因素及发生率.方法:对58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21例发展成为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接触过敏原、家族过敏史、人工喂养,父母吸烟等因素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过敏原因素、个体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等影响哮喘的发生.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早期防治.
作者:关玉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并进行为期1年半的随访,在随访期间继续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按时服药,随访1年半中血糖控制良好,有效延缓原有并发症的进展.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内容的自觉性,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姬长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常用药物药理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270例,分为乳癖消组、新癀片组及三苯氧胺组各90例,分别给予口服乳癖消、乳病消片和三苯氧胺治疗.结果:三苯氧胺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0.00%和48.89%,明显高于乳癖消组的73.33%和6.67%以及新癀片组的73.33%和7.78%(P<0.05),而乳癖消组与新癀片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王伟;王英;刘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丽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主要死亡原因,探索可行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结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婚前检查,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和玉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08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4例,对照组204例,在正常临床药物治疗下,治疗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介入康复治疗,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佳.
作者:李萍;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作者:殷响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防治措施,为新生儿黄疸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母乳性黄疸28例(26.4%)、围产因素24例(22.6%)、感染19例(17.9%)、新生儿溶血病15例(14.9%)、颅内出血6例(5.7%)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前5位.在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47.2%,后天因素37.7%,遗传因素12.3%,原因不明2.8%.结论: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预防新生儿感染,加强护理,及时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6mg,1次/日,静滴.两组组疗程均15天,观察评价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CT扫描测量水肿体积.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不仅可以缩短昏迷时间,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作者:程红兵;李胜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