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宋词;宋会官
室早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传统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很多,但均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速效救心丸(天津中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研制)是新一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具有明显的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等功能,但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尚少报道,为此我们根据速效救心丸新型滴丸制剂中川芎、冰片等中药独特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应用该药治疗心脏室早2例。
作者:苑丽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但通常学生临床见习的时间较短,动手机会较少,往往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因此,加强实践很重要。本文将如何将中医四诊与临床实践有机地进行结合进行探讨。
作者:张利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伊托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联合伊托比利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伊托比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患者胃镜下食管炎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胃镜下食管炎食管炎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伊托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雷尼替丁联合伊托比利,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光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中医内科黄疸病治疗上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中医内科在黄疸病治疗方面的进展。方法根据黄疸病的不同症候给予辨证治疗,具体就其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胆热瘀结主要症状做针对性分析。结论由于病灶位置不同,根据其症候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标本兼治。
作者:刘兴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如果中药调剂差错不仅会损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中药调剂差错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以有效控制中药调剂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郑娜茹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诊治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一样的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为90.0%,对照组为42.0%,观察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24小时内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观察组中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0%,对照组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16.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毛苏云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放射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加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生活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冯萍;刘国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有效应用。方法在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开展全方位的、精细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其影响效果。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疗效明显,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魏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其中有50例患者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护理期间应实施高效的、优质的护理,才能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段凤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乳房增大术临床应用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假体和手术方法。结论对行假体隆乳术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钟书强;王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指孕囊着床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容易造成大出血,子宫破裂等,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瘢痕妊娠的病因不明,但剖宫产瘢痕肌层处有缝隙存在可能是发生瘢痕妊娠的主要原因[1]。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宫腔镜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治疗的方法,可以在直视下操作,不仅减少了出血量,提高了安全系数,缩短了住院时间,且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姜群;李艳菊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鼻出血患者运用微波治疗止血和常规填塞方法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诊治的120例鼻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运用传统的填塞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运用鼻内镜实施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1~3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56例为治愈,2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22例为治愈,20例为有效,18例为无效,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出血患者运用鼻内镜实施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容易操作,对患者来说伤害小,适合用于各级医院,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朱艳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提高急诊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操作、缺乏培训教育等密切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低,避免医源性感染。
作者:郑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70例我科收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社交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来判断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8周以后,观察组患者sad评分及lsas减分率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达到sad治疗效果明显的目的,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伟娜;郭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评价造血生长因子联合生血丸对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Ⅲ度,Ⅳ度)的疗效。方法病例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免疫学分型确诊为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1(il-11)皮下注射1.5㎎/d;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400μg/d;同时服用生血丸(我院自制制剂)2粒每次,每天2次,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以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而定。对照组:(齐鲁制药)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1.5㎎/d;(齐鲁制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400μg/d;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以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而定。记录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所需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造血生长因子联合生血丸治疗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疗效明确,具有协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增云;满孝蕊;王燕;陈亮;燕彩霞;陈树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安全可行的采血方法。方法将100例新生儿分为50例实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5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未出现标本溶血。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窦青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cHf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症状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nt-proBnP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辨证治疗cHf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耐力,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松伟;史敏;丁震环;张曙霞;田华;夏金青;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讨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sPo2和呼吸的变化;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为保证患者排痰顺利,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应鼓励和协助患者术后早期排痰胀肺;患者回到病房后,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单位时间内胸引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浓度,注意水封管中的液面波动情况,保证胸引管的通畅和密闭无菌,保证胸引管不受压、扭曲、阻塞、脱落。
作者:葛利芬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1],已经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用药,因此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如何及时的发现并对不良反应的患者做出抢救措施,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及其家属所期待的。本文通过对本院一例因注射甲磺酸加贝酯而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为大众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提供临床实例。
作者:姚叶星;姜国伟;徐萍;吴曹贞;朱蓓德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8年至2013年发生的一般性护理差错的原因,管理对策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医疗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静桂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