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段虹宇;朱家祯;姜蕊;陈春玲;赵晶

关键词:冠心病, 护理, 措施
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疼痛发作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片剂含服,吸氧,1~2l/min,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直到胸痛缓解。一般无须卧床休息,鼓励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熟悉心绞痛发作的规律和诱因,减少或避免诱因。心绞痛发作频繁时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肌注哌替啶。心绞痛发作时就地休息,并给以心理支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肺脓肿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肺脓肿病理常识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护理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护理经验总结。结论肺脓肿的护理要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征表现,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确保诊疗效果。

    作者:吴立杰;李晓凤;吴立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超声诊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其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及声像图特点。结果100例患者中,经超声诊断94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符合率94%。中转开腹2例,出现并发症3例,误诊1例。结论在 lc 前后采用超声诊断具有简便迅速、安全可靠、可重复强、准确率高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查秋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浅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究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多数有急性心包炎病史,虽经治疗,症状缓解后又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急性心包炎发病缓慢或不明确。因此,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及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雷丹;刘美;张桂香;王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与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股骨干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无旋转缩短畸形发生,取钉后无再骨折等并发症。据髋关节功能范围、疼痛程度,采用 Joa 评分:优2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复杂,股骨颈骨折漏诊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医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tc、tG、尿酸、尿蛋白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BUn、scr 明显下降,ccr 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脂和蛋白尿,同时能够延缓疾病的进程,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净化手术室的基本要求及日常维护

    目的:降低院内感染率,净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各项参数要求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维护保养。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净化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颗粒、细菌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指出净化手术室的标准要求。结果净化手术室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结论净化手术室在医疗单位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运行成本较高。如果考虑到效益问题,不建议使用净化手术室。

    作者:张宜江;王向丽;焦明阳;陈金波;王世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普遍应用,关节材料和手术技术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放宽,高龄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手术和护理带来高风险。我科2年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8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通过对高龄老年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有效地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林;纪小方;贾晓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骨折58例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石膏外固定术和中医疗法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29例)组进行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29例)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后比较 a、B 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a 组的优良率为55.17%,B 组的优良率为27.59%,a 组明显优于 B 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5490,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效果比较,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远洋;张玉东;赵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静脉采血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分析

    通过分析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穿刺的成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手段被医院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与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有关门诊化验采血承载了更多的医疗和护理工作虽然患者采血过程短暂但其心理反映也在恨大程度上影响取血的成功利率现将本院2013年9~10月接受门诊采血患者约20000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简要的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外科急腹症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教学中的文献检索教学设计

    从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步骤入手,针对外科急腹症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教学中的文献检索教学环节,探讨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等方面的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潘欣;赵健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妊高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患者,对照组40例正常孕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症的血压、24小时尿蛋白、阴道流血、胎监示胎儿宫内窘迫、头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其中血压≧160/110mmHg,24小时尿蛋白≧5g 和胎监示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100%。而自觉头痛眼花恶心,腹部压痛和阴道流血发生率分别为83.93%,75%和21.43%。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组和正常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的早产儿、低体重儿、死胎、新生儿死亡和生理缺陷患儿等方面都要高于正常组。结论胎盘早剥是妊高症危险的发病症状之一,且多发也妊高症的重度病期。胎盘早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妊高症关键同时可减少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

    作者:范连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输血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输血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输血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 Hct、Hb、手术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结果术前两组Hct 及 Hb 比较无差异,术后输血组高于未输血组,两组患者 Hct、Hb 术后均降低,差异显著,P <0.05;输血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

    作者:何二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医疗质量,注意医疗安全,这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概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刘辉;魏玉侠;赫秀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医辩证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体会

    目的:讨论中医治疗经间期出血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月经干净约7天左右(中医所说的“絪缊乐育之时”),周期性阴道出血持续2至7天,血量少于正常,称为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辨治:滋阴清热止血。

    作者:林丽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为提高医院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提高帮助。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以及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集的临床资料作为标本,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相关以期来分析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从而分析出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结果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的呼吸道标本和其他的肺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相比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明显要低,但是血培养标本阳性率却明显要高,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大便标本的检测阳性率的结果变化不明显,p>0.05表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不同的临床标本对于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能够有效掌握阳性率的差异性,对于流行病的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雄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 CEA、CA15-3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 cea)、ca15-3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首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且为初次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1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乳腺癌病理类型,术后 tnM 分期,术后转移、复发情况及其治疗效果,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血清 cea、ca15-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4.53±3.14) n g/ml,(17.15±5.26)U/ml 较术前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8.12±3.61)n g/ml、(28.58±4.17)U/ml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随着 tnM 分期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效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个月乳腺癌患者的血清 cea、 cal5-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在不同 tnM 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

    作者:梁俊青;崔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对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的影响,确保护理安全。方法组建“无影圈”活动小组,通过 Qcc 的手法,对手术室清点物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制订清点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手术物品清点制度落实,观察对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的实施效果。结果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由97%提升到100%。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术中清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保证了术中物品清的点正确。

    作者:黄文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心衰的中医利水三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心衰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心悸、水肿等。针对于水肿的治疗为心衰的重要治疗大法。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方法都难以取得理想诊疗效果。不论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利水利尿都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故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和中医临床证候观察总结中医治疗心衰的利水三法。

    作者:祖德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探讨

    我科于2000年10月01日至2001年02月01日对20例老年痴呆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庆;祁恩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