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
目的:分析研究对医院感染预防中不断加强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医院感染预防过程中,医院各科室不断加强护理管理,通过比较实施加强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各科室不断开展和加强护理管理方法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在医院感染和预防中,不断加强医院各科室的护理管理方法,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对临床事业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的护理体会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肿瘤科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125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6.8%,留置时间为10—273天,平均为61.2天。结论 Picc 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程珊珊;宋丽;徐学淼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该研究评估了可用于预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伊马替尼应答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者使用 TaqMan 低密度芯片共检测了73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的2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其结果在另外一个56名患者的队列中进行了验证。经多变量分析发现,PTCH1表达是预测伊马替尼疗效有意义的因子;低表达 PTCH1的患者在所有的变量和队列中均有较差的临床应答。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氯诺昔康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间的肾绞痛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氯诺昔康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采取氯阿托品以及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邓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接下来的挑战是向临床医生们证明,生物制剂的类似药是安全有效的,患者可以从品牌药改为生物类似药以降低治疗费用。与此同时,支付方和患者均迫切需要生物类似药以降低生物制剂治疗的高昂费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 病例资料1.1 资料患者,男,64岁,自诉10余年前发现右足小趾包块,质硬,无压痛,未予治疗,后逐步发现右手、右肘关节多发包块,并时有发生红肿、发热、疼痛症状。
作者:陶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我站从2004年10月到2014年10月共做女扎手术1564例,发生切口感染或切口愈合不佳13例。发生率8.31‰。总结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的预防和治疗。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仅供同行们讨论和参考。
作者:黄晓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脱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5例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研究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13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了脱敏治疗和脱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临床效果,包括总有效率、平均起效时间和血清中 ige 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高,平均起效时间短,3个疗程后血清中 ige 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脱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弥补单纯脱敏治疗的许多缺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上治疗方法。
作者:姜桂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医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 tc、tG、尿酸、尿蛋白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BUn、scr 明显下降,ccr 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血脂和蛋白尿,同时能够延缓疾病的进程,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的24h 以内出血量多于500ml。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因。本文对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罗素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通过分析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穿刺的成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手段被医院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与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有关门诊化验采血承载了更多的医疗和护理工作虽然患者采血过程短暂但其心理反映也在恨大程度上影响取血的成功利率现将本院2013年9~10月接受门诊采血患者约20000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简要的报告如下。
作者:张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并发川崎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川崎病患儿,依据动脉有无扩张分作对照组与扩张组,对照组64例,扩张组12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与扩张组患儿在发热天数、血常规、cd3、cd4/cd8、cd8、血沉、血清蛋白以及 c 反应蛋白等指标上具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d4/cd8、c 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显著上升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独立相关。结论 cd4/cd8、c 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显著上升可能是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
作者:霍欢晓 刊期: 2014年第34期
2013年本院自建院以来首次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评审,总结本院实际,结合其他同等级民族医(中医)医院护理管理经验,发现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护理常规不切合实际及辩证施护运用不熟练;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操作项目过少;民族医护理特色体现不足等问题,提出对策,共同探讨。
作者:陈美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规范急诊收入院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路径,提高服务性治疗质量,消除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病死率。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在急诊科夜间就诊,并收入我院其他科系的患者181人。对上述入院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程序。结果提高了服务性治疗质量,消除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间接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规范急诊收入院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舶;刘柏岩;吕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股骨干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无旋转缩短畸形发生,取钉后无再骨折等并发症。据髋关节功能范围、疼痛程度,采用 Joa 评分:优2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复杂,股骨颈骨折漏诊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采取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后,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使安全隐患明显降低,使发生医疗纠纷的机率明显减少。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实施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使手术室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使紧张的医患关系明显缓解,使手术室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胡淑娟;吴英伟;孙丽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灌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 saP 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进行灌肠及大便引流,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灌肠的 saP 患者进行对照,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药液保留时间、肛周皮肤受损率及护理工作量的差异。结果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灌肠在药液保留时间、肛周皮肤受损率、护理工作量等评价指标与常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灌肠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并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玮;陈斌;毛芙蓉;杨函;唐敏;刘红;郑建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该研究中,研究者对6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进行 meta 分析,旨在对27种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干预治疗方法进行评估。这项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局部使用辣椒素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以及抗惊厥药短期治疗疼痛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这项分析的局限性包括:入选的临床试验都使用间接比较方法、随访时间短(<3个月)、以及具有较高的或者不明的偏倚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 icU 护工洗手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 icU 护工对手卫生的认知率、洗手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行 Qcc 后,icU 护工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洗手依从性以及正确性有明显提高。结论 Qcc 不仅提升了 icU 护工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作者:何庆华;范红英;雍艳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天麻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则加用天麻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B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