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金乌云
目的:探讨护士观察量表在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护理对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护士观察量表对男女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对照分析两组间的因子分及问题条目。结果男女两组患者在社会能力、激惹、迟滞、精神病、抑郁5个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护士观察量表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量化、客观的观察指标。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
作者:冯剑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 cea)、ca15-3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首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且为初次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1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乳腺癌病理类型,术后 tnM 分期,术后转移、复发情况及其治疗效果,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血清 cea、ca15-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4.53±3.14) n g/ml,(17.15±5.26)U/ml 较术前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分别为(8.12±3.61)n g/ml、(28.58±4.17)U/ml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 cea 、cal5-3水平随着 tnM 分期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效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个月乳腺癌患者的血清 cea、 cal5-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在不同 tnM 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
作者:梁俊青;崔宏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属蒙医学“蒙克日病”的范畴。历代蒙医学者对此病有着自己独特认识及见解,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包百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意义。方法采集妇科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为 asc-Us 的855例患者,对 HPV dna 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分析。结果855例患者中宫颈炎498例,cin Ⅰ228例,cin Ⅱ60例、cin Ⅲ60例、宫颈浸润癌9例.asc-Us 中 HPV dna 在855例患者中414例 HPV dna 检测为阳性,阳性率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HPV dna 阳性则预示宫颈发生高度病变的风险增加,对 asc-Us 患者行 HPV dna 检测可以发现90%以上的宫颈高度病变。
作者:齐晓岚;金素芬;刘尧;段玉玲;齐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所谓抗精神病药物:继往称为神经阻滞剂,指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分裂症和其他具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药物[1]。
作者:张静;黄玉明;李莉;詹勇;于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颅内出血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治疗50组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婴儿高压氧舱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简单而有效。
作者:盖淑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从而使动脉压差增大,常表现为“高压高、低压低”现象,医生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院内临床感染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份至2013年12月份院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现的假丝酵母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假丝酵母菌种鉴定采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258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高,占67.0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99%。高山病科(呼吸内科)检出率为高,占18.52%;其次为传染科占16.85%。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率高为痰液标本,占62.08%;其次为大便,占10.50%。体外试验显示5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 B 对假丝酵母菌抑制活性好,未检测到耐药株。结论临床真菌感染率有所增长,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检出标本以痰液及大便标本为主;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 B、5-氟胞嘧啶较为敏感。临床应高度重视真菌的检出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真菌的产生。
作者:张泉;谢晓娥;靳亚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小儿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孔组35例,单孔组35例,双孔组行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单孔组行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操作,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双孔组与单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等指标对比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经脐单穿刺孔和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均有显著疗效,且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无明显差异。但是单孔操作更具有美观效果,且单人操作,节省人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伍植文;伍映红;黄菊香;赖立扬;罗胜;罗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 icU 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 icU27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 Pdca 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对于不良事件精细管理和动态研究结果2013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4%较前明显有所降低,其中管道滑脱、中心静脉堵管等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的控制,是值得推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用 Pdca 循环法使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规范。
作者:孙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总结了3年内我疗区服用“急石排石汤”治疗石淋证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石淋证原因,临床表现及对石淋证患者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给药护理、情志护理、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崔鲜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对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后的处理,是计划生育的难点。宫腔镜能直接检视宫腔形态及宫内病变,比传统的诊刮、子宫碘油造影乃至 B 超更直观准确,能减少漏诊并行取材活检,对宫内 iUd 的定位、取出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现就我院对62例常规取其失败后经宫腔镜取出做以下报道。
作者:祖淑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正常组40例,ida 组50例,tHal 组5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结果ida 组和 tHal 组的 rBc、rBc/HB、McV、McH、McHc、rdW 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da组与 tHal 组的 rBc、HB、rdW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检测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地中贫血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而且简便、快速、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云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 stectomy,lc)发生的并发症原因、易发因素、探讨其预防策略、经验及操作技巧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8-2014、4开展215例 lc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的分析,处理,及治疗结果。结果因时刻牢记胆囊管及胆道变异的可能性,术中采用分离胆囊壶腹开始,保持胆囊三角区空虚的原则,可有效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
作者:黄熙斌;魏有厂;孙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想保持竞争优势,除了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高超的技术力量外,还要有良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情感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和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教育,即提高护士情商已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者的必然之举。
作者:俞德荣;丁锦珍;赵媛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通过27例高龄患者胆总管结石术后 t 管引流的护理,使我们体会到重视术后 t 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徐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例治疗过程中的麻醉经验,具体探讨实施麻醉过程中对麻醉方式的具体选择以及注意事项。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麻醉措施已经非常完善,但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麻醉措施,同时注意麻醉中的充分供氧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郭东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0 引言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曾有这样的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护士。
作者:耿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方法辨证分型针灸治疗。结论针灸能有效得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按临床诊疗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两次,每次量50ml),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使用血必净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治疗七天后患者 Pao2高于治疗组, Paco2低于治疗组(p <0.05)。随后观察表明,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但两组患者病死率大致相当(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促进炎症改善,更快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焱;秦丰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