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 对脊柱结核与转移瘤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段新存

关键词:脊柱, 结核,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 Mri 对脊柱结核与转移瘤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28例脊柱转移瘤 Mri 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多累及胸、腰椎,颈椎、骶椎次之。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64节椎体,有41节椎体(64%)变形,以椎体前中部为主,有14例(70%)为多个椎体连续受累,附件受累有3例(15%),16例(80%)椎间盘破坏、消失,18例(90%)可见椎旁脓肿影。转移瘤患者共累及79节椎体,有55节椎体变形(70%),病灶发生在椎体中后部,18例(66%)为多个椎体跳跃式受累,25例(91%)病变累及附件,椎间盘无1例受累破坏,9例(34%)侵犯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根据结核、转移瘤累及椎体、附件、椎间盘的情况及椎旁软组织特征,Mri 可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泵输注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探讨

    目的:对微泵输注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循环系统、应激反应与呼吸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人,随机平均分为持续输注组和间断输注组,给患者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和杜冷丁,浓度分别为0.05~0.07 mg/kg 和1 mg/kg,持续输注组患者采用微泵持续输入,速度保持在每小时0.03~0.01 mg/kg,间断输注组以初始剂量的1/3~1/2间断性的输入,观察两组患者的身体性能参数。结果微泵持续结用药的麻醉效果更好,用药后的清醒时间较短,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由于另一组。结论通过微泵输注咪唑安定辅助麻醉的效果和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好,使患者保持比较稳定的麻醉状态。

    作者:刘金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浅谈阿司匹林抵抗

    临床上运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并不能对所有个体产生有效的预防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r)的概念。ar 致使部分患者不仅未能起到预防作用,反而增加发生卒中和死亡的风险。本文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柒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并多发痛风结石一例

    1 病例资料1.1 资料患者,男,64岁,自诉10余年前发现右足小趾包块,质硬,无压痛,未予治疗,后逐步发现右手、右肘关节多发包块,并时有发生红肿、发热、疼痛症状。

    作者:陶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ABO 血型143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浅析

    目的:分析 aBo 血型正反定型出现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对143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结果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85例抗体减弱,49例冷凝集,9例由于血浆中过多异常免疫球蛋白抑制血型抗体。结论 aBo 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试验,正确鉴定 aBo 血型。

    作者:薛文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麝香保心丸佐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佐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使用消心痛、阿司匹林、和(或)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4周。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 st-t 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93.02%,优于对照的81.40%(p<0.05);在改善心电图 st-t 作用方面:总有效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79.07%(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无异常变化,也未见毒副作用发生。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心电图 st-t 的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柳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针灸联合推拿用于颈椎病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总结针灸联合推拿用于颈椎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颈椎病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照组32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针灸治疗,而实验组32例研究对象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方案,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针灸联合推拿用于颈椎病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同时还能控制复发率和提升病人生活品质,值得推广。

    作者:申文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比索洛尔治疗9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股梗死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各项心力衰竭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p <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 lVef 和 lVesV 以及 BnP 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金友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浅谈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的治疗和抢救措施,护士必须熟练的掌握在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且增强了护士的人文意识和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在输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否能及时并有效的解决,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不必要的痛苦,使输液顺利完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目前各级医院都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环节中的差错,为了更好的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穿刺率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护理,现将静脉输液常见问题,以下及将在日常工作中所遇见的此类问题分析和护理措施做一个梳理。

    作者:相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主动脉夹层急诊症状1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15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首发症状是剧烈胸痛和(或)腹痛,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例,无痛性晕厥1例。心电图异常11例,急诊13例胸片检查异常7例,急诊8例增强螺旋ct 均发现真假两腔,急诊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见假腔形成。12例心肌梗死三项检查异常4例。9例急诊拟诊主动脉夹层分离,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何振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空心钉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阿不来提·热合曼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曲靖市麒麟区美沙酮门诊受治人员入组后高危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入组后高危行为影响因素,为更高效的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法选取曲靖市麒麟区美沙酮门诊所有入组服药的受治人员为调查对象,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 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入组后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为入组前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是否接受过性病知识培训;入组后高危注射行为影响因素为是否认知共用针具是 HiV 传播途径,第一次使用毒品年龄。结论继续加强美沙酮门诊受治人员使用安全套,使用清洁针具防治艾滋病传播的意识,避免高危性行为,高危注射行为的发生。

    作者:邓会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癌变1例

    患者,女,52岁。于4月前出现上腹部、右上腹部隐痛,时有加重,能耐受,无牵涉痛,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间断出现解黑便,时有头昏、乏力,无黑朦、晕厥、意识障碍,无心慌、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气促及呼吸困难,无尿急、尿痛,伴双下肢浮肿,体重减轻约3kg。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病理示(十二指肠乳头)中—低分化腺癌。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结膜苍白,腹软,上腹部、右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浮肿。

    作者:普爱亮;张捍;鲁明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浅谈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如何为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方法收集4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分析得出引起疾病的因素包括遗产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内分泌因素、社会因素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改善与避免产妇抑郁症的出现,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对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的影响,确保护理安全。方法组建“无影圈”活动小组,通过 Qcc 的手法,对手术室清点物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制订清点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手术物品清点制度落实,观察对提高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的实施效果。结果术中物品清点正确率由97%提升到100%。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术中清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保证了术中物品清的点正确。

    作者:黄文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密集型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结论密集型温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

    作者:马力颖;宫树丰;战军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浅谈输液反应的几点防治措施

    0 引言输液反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是输液中常见的反应,多由于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当、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患者轻则发热、寒战、出现皮疹或是荨麻疹、皮肤瘙痒,重则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输液反应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本文针对输液反应的防治措施予以介绍,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素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6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 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10d 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溶入100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bid,连用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 icP、治疗前后 Gcs 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icP 显著降低、Gcs 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应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挫裂伤可以降低颅内压,提高 Gcs 评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杨智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ICU 3种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方法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气管导管套囊的不同充气方法,获得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连续观察60例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的方法给套囊充气:①指感法;②小封闭压力法;③套囊测压表法。比较不同方法的操作时间、气道漏气发生率及气囊压力。结果套囊测压表组套囊压力控制理想,为(28.85±2.3)cmH2o,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囊测压表法简便、有效、安全。

    作者:高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9.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晶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腔填纱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剖宫产产后出血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宫腔填纱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8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22例,有效率73.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其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且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桂荣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