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明
目的:提高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质量。方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我院的临床科室备用药物管理进行分析,运用鱼骨图找出问题,对比原有检查内容,针对问题制定增加检查项目,提高检查标准,通过对新标准的执行和实现,明显减少了以往工作中的错误。结论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有力地提高了我院药学部门针对临床科室的药事管理水平,极大地改善了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刘焱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讨论痛风患者的诊断及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结论痛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作好防寒保暖措施。保持痛风石形成处皮肤清洁,保护好患处皮肤,避免摩擦、损伤,防止溃疡形成,并做好饮食护理工作。此外,疼痛影响休息、睡眠,疾病反复发作、器官功能异常、关节畸形等,常产生情绪低落、忧虑、孤独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宣讲有关疾病、饮食、自我护理等知识,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作者:苍秋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通过探讨影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应措施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现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缺陷等因素制约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作者:周娟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结膜结石剔除的顺序及标准预防执行要求。方法表面麻醉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用一次性1ml(5号半针头)注射器进行操作,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结膜结石剔除;实验组戴无菌橡胶手套后使用一次性2ml(4号半针头)注射器进行操作,采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结膜结石剔除[1]。结果采取实验组的方法能更有效的减轻患者眼部异物感,能更有利于观察结膜结石剔除情况和避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剔除结膜结石时规范的做好标准预防、有系的剔除结膜结石和采用小号针头能有效减轻患者眼部异物感,防止感染性疾病传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雯;罗春;赵福美;曾宪巍;肖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普通康复治疗的同时添加有氧运动,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研究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近些年乳腺癌患者60例,对照病例档案及入院检查,将这些乳腺癌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数组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为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上肢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氧运动和太极拳运动。并观察乳腺癌患者的各方面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有氧运动的乳腺癌患者在侧上肢肌力与体形和患者肺活量与之前比较都有了很大提高,且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有很大作用,能使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整体功能有显著提高。
作者:何亚琳;李成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和常规组,大骨瓣组行大骨瓣减压术,常规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骨瓣组术后1d、3d、7d 颅内压值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随访6个月,大骨瓣组共25例患者预后良好,明显大于常规组例(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可更好的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预后。
作者:梁晓波;刘跃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 病例资料1.1 资料患者,男,64岁,自诉10余年前发现右足小趾包块,质硬,无压痛,未予治疗,后逐步发现右手、右肘关节多发包块,并时有发生红肿、发热、疼痛症状。
作者:陶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方法辨证分型针灸治疗。结论针灸能有效得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我站从2004年10月到2014年10月共做女扎手术1564例,发生切口感染或切口愈合不佳13例。发生率8.31‰。总结切口感染或愈合不佳的预防和治疗。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仅供同行们讨论和参考。
作者:黄晓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三项(Pt、aPtt、fiB)的生理变化及意义。方法对905例临产孕妇与857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 Pt、aPtt、fiB 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来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采取合理的中医治疗。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诱发病史;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在临床上,可据紫癜色形、多少、病程长短及相兼出血症状帮助辨证。上部出血以热盛迫血妄行之实证为多,下部出血为湿热下注或阴虚火旺。不融合成片以疹为主,可从肺治;若融合成片以斑为主,宜从胃治;反复出现,可从脾、肾治疗。
作者:田震;张伟;刘潇潇;任宇哲;尹圆圆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掌跖脓疱病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病因未明,常与感染有关,西医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其次口服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者用皮质激素,但愈后容易复发,且毒副作用较大,中医采用内服清热利湿、解毒汤剂,辅以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痒之洗剂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张瑞;金乌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断肢(指)再植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断肢(指)再植患者从功能护理、心理护理,感觉护理、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降低这种创伤对患者带来的一切影响。结论对患者断肢(指)再植的愈后,进行专业系统的康复护理可缩短康复周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断肢(指)再植的康复护理是新时代骨科学,给患者带来的又一个福音。
作者:郑丽颖;张艳秋;林晓华;郭巍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文章通过临床重症患者的严格护理要求来思考我国的护理教育,尤其是护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对比浅析,来改良我国的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郑桂月;郑贤玉;梁立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 X 光摄片与 ct 检查联合应用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5例,胃癌穿孔4例,外伤性穿孔2例。所有患者均行 X 光摄片及 ct 检查,X 光片阳性率为73%,ct 检查阳性率为90%。结论 X 光摄片与 ct 检查联合应用诊断消化道穿孔阳性率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郑立广;张海峰;张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子宫破裂保守治疗效果、适应症;方法分析2006年至2013年,作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子宫破裂12例,其中病情稳定者4例,与家属沟通后均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阴道流血情况,应用缩宫素、止血、抗炎,同时备血,做好手术准备,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变化;结果4例均保守治疗5-7天痊愈出院;结论分娩后发现的子宫破裂口不大,无明显出血,病情稳定时可行保守治疗。
作者:景雪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了解严重脓毒症患者接受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联合血液灌流(HP)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应用 cHVHf 联合 HP 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单纯接受 cHVHf 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在结束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Mf-α)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洗方案治疗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患者存活率和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数,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陈华;刘宏;徐华峰;宁易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双重核对在安全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注射室采用双重核对方法,在实施前后随机选取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比较实施前后临床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双重核对实施后护理差错率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双重核对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晓艳;王琴;贾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所谓抗精神病药物:继往称为神经阻滞剂,指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分裂症和其他具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药物[1]。
作者:张静;黄玉明;李莉;詹勇;于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01月至2014年06月,高龄患者(≥80岁)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治疗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高龄患者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均取得成功。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前充分准备、熟练规范的手术操作、全面综合的术后处理等,高龄患者胃肠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楚忠;郝永钟;谢健;方忠荣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