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移植后皮肤附件炎五例分析

赵耀华;杨惠光;邓海涛;徐丽红;黄伟琪;沈耀明;袁东亮

关键词:烧伤
摘要:由于不同部位的真皮层厚度差异而皮肤附件所在层面不一,真皮层发达部位的深Ⅱ度烧伤削痂创面保留变性真皮,可造成皮肤附件残存过多,致表层移植自体皮后有发生皮肤附件炎的可能.本文报告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诊治经验.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移植后皮肤附件炎五例分析

    由于不同部位的真皮层厚度差异而皮肤附件所在层面不一,真皮层发达部位的深Ⅱ度烧伤削痂创面保留变性真皮,可造成皮肤附件残存过多,致表层移植自体皮后有发生皮肤附件炎的可能.本文报告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诊治经验.

    作者:赵耀华;杨惠光;邓海涛;徐丽红;黄伟琪;沈耀明;袁东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77例文献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内地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4月中国内地报道的LVPA患者的临床、影像、治疗和转归.结果 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65篇,报告患者77例,LVPA 77个(5例与真性室壁瘤并存).男性56例(72.7%),中位年龄48岁(5~82岁).常见的病因是心肌梗死(40/77,51.9%),常见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33/74,44.6%)、胸闷和胸痛(31/74,41.9%),10.8%的患者无症状.无合并血栓栓塞事件的报道.有相关检查资料者中,86.4% (38/44)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91.4% (32/35)者有胸片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检查,其诊断LVPA的准确性约85.7% (60/70).77例中19例(24.7%)瘤体自发破裂,15例(19.5%)患者死亡,常见的死因是心包填塞和猝死.结论 LVPA少见、高危而又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避免漏诊,一旦发现应急诊手术.

    作者:孔令云;郭继鸿;朱天刚;窦丽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232例发生脑卒中情况调查

    调查232例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2例,合并高脂血症187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24例,单纯高血压组19例.给予相应降压、降脂、降糖治疗,观察54个月,发生急性脑梗死30例,发生率12.9%,脑出血2例,发生率0.9%.

    作者:邹积明;李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预防性T形肠造口术的应用观察

    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78例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预防性肠造口术52例(A组)、预防性T形肠造口术26例(B组),造口回纳局限于腹壁不需进入腹腔.A组与B组的造口回纳手术时间分别为(98±16)和(52±9) 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5.3±5.2)和(9.5±2.3)d(均P<0.05).提示,预防性T形肠造口的手术方式可靠,具有造口回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利群;于仁;唐晓军;刘业六;张波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九例临床分析

    报道9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易转移,预后差.外科治疗是目前无转移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钱燕;于仁;葛恒发;陶国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血管构筑分析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48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血管构筑差异.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出血患者13例,非出血患者35例.出血组中男性10例,女性3例,而非出血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出血组Cognard分型积分为(3.77±0.28)分,非出血组积分为(2.49±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两组患者在年龄和供血动脉分支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Cognard分型级别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干预.

    作者:李敬伟;罗云;管得宁;王翀;黄玉杰;那世杰;徐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发热-咯血-皮疹

    患者男性,24岁,因发热、咯血4d于2011年10月21日至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高体温40 ℃,伴畏寒,并出现胸闷憋气、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外院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图1).2d前咯血加重,咯鲜血痰约5 ml/次,每日4~5次,伴头晕、乏力、心悸,活动耐量下降,上一层楼即气短.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2.81×109/L,3次Hb分别为71、61、52 g/L,红细胞压积(HCT)21.1%、15.1%,PLT为57×109/L.血气分析(自然状态):PaO2为70~77mmHg(1 mmHg =0.133 kPa).肝功能:ALT57 U/L,AST 67 U/L,乳酸脱氢酶(LDH) 360 U/L,均增高;白蛋白(Alb)32g/L(下降).肾功能正常.心肌酶:心肌肌酸激酶(CK)240 U/L(增高),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正常.凝血功能正常.ESR51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59 mg/L.腹部超声无异常.骨髓穿刺为干抽.予止血、输血、补液、吸氧、抗感染(头孢他定1.0g、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共3d),症状无改善,遂收入院.

    作者:姚儒;王强;沈敏;曾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三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回顾总结3例原发性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3例均为青壮年,分别以软组织、骨和乳腺的孤立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2例在原发性GS诊断后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镜下肿瘤细胞呈列兵样排列或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可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MPO、CD43、lysozyme、CD45、CD34、CD99阳性,CD3、CD15等阴性.原发性GS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诊断.

    作者:江亚军;王红霞;李秀梅;陈昊;胡湘云;杨聪颖;张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50%和25%肺活量时大呼气流速的临床意义

    检测118例哮喘和8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25%和50%肺活量时大呼气流速(Vmax25%和Vmax50%).哮喘患者以Vmax50%作为评价指标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病例数显著高于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作评价指标(x2=7.995,P =0.007);以Vmax50%和Vmax25%作为评价指标,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病例数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x2 =9.335,P =0.009).

    作者:聂汉祥;刘敏;丁续红;黄毅;胡苏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12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卒中复发的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提示,干预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遵医服药率(90%),坚持康复训练率(68%)及戒烟的概率(75%),均高于对照组(63%,18%,35%)(P<0.05).干预组脑卒中复发率(8%)、死亡率(7%),均低于对照组(35%,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许洁;王海鹰;路微波;刘杰;高颖琦;吴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教育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0年1月至12月,采用集中、个体、电话干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一年期社区干预,另将160例病情相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体重指数有改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下降,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生活满意指数总分增加,咳嗽、咳痰、气促症状积分年平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天数共7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沈伟珍;沈薇;徐忠敏;李萍;杨春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基本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CT、MRI为代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同时也为循证医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本文简要介绍MRI的基本知识.

    作者:唐业欢;叶慧义;王海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肝功能异常患者初诊时的诊断思维及处理策略

    HBV感染具有隐匿性和肝功能代偿性,症状和肝损害程度不一致性,临床表现和疾病谱多样化等特点,使得临床医生在初诊时常常遇到问题.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从多方面探索HBV感染的规律,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证据和要点,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对HBV感染的诊治水平.

    作者:陈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盐酸舍曲林治疗前后早泄患者血浆瘦素及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

    对71例早泄患者行盐酸舍曲林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及5-羟色胺(5-HT)水平,并通过射精潜伏期、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对受试者射精功能进行评估.与64例健康男性相比,早泄患者治疗前血浆瘦素水平增高[中位数为8和29 μg/L,P2.5 ~ P97.5为(4 ~ 15)和(7~40) μg/L],5-HT水平降低[121(72 ~240)和62(34 ~ 108)μg/L](均P<0.01);治疗后瘦素水平下降[8(3 ~13) μgL],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5-HT水平有明显升高[98(87 ~ 178) μg/L],但与健康对照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浆高瘦素与低5-HT水平可作为早泄治疗的监测指标.

    作者:周勇;汤坤龙;王宝龙;杨琳;李黎明;杨长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要降糖、降压、调脂联合达标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其心血管死亡率,就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即不仅要控制血糖达标,还要有效地控制血压和积极调节血脂.综合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并努力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治疗策略.

    作者:傅汉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例常见疾病误诊原因分析

    报道3例临床常见疾病的误诊经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提示临床医生要加强临床思维培养.

    作者:李卫中;种博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间6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30例由社区护士进行注意力训练,对照组30例由家属自行进行训练.分别在入组时、干预2个月后采用简单反应时测验、数字划销测验评定注意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入组时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简单反应时平均值分别为(0.71±0.25)s和(0.69±0.19)s、数字划销时间分别为(662.8±152.7)s和(652.7±131.0)s、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31±8和3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简单反应时平均值分别为(0.68±0.20)s和(0.56±0.16)s、数字划销时间分别为(637.4±151.7)s和(540.3±125.9)s、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33±8和3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注意力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注意力的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作者:戚红艳;于建波;李学芳;武效芬;郭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肠镜诊治中并发穿孔11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镜检查致穿孔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穿孔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治疗方法.提示内镜诊治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有无基础肠道疾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穿孔者可以通过内镜下放置钛夹或金属支架封闭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丛春莉;苏秉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胫前黑斑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前黑斑(PPP)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1134例中,其中伴PPP者364例(32.1%),PPP者在男性患者中的比例为37.7%(203/539)、女性患者中的比例为27.1% (161/595)(x2=4.34,P<0.05).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PP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时相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PPP的关系.结果 87.1%(317/364)的PPP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与非PPP患者相比,伴PPP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百分比增高,分别为21.7% (167/770)与64.0% (233/364),19.5% (150/770)与54.9% (200/364),17.3%(133/770)与52.7%(192/364);同时发生以上3种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达31.0%(113/364),显著高于非PPP患者的7.8%(60/770)(均P<0.01);PPP与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独立相关,糖化血红蛋白≥7%、≥9%、≥11%者的OR值分别为3.21、12.68和13.65;糖尿病病程≥10年者OR=1.18;C反应蛋白≥3 g/L者OR=2.90.结论 PP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识别标志之一;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婕妤;郑妙艳;常宝成;杨菊红;单春艳;郭航;孔岩;陈莉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闭孔路径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Meta分析

    采用RevMan 5.0软件,对1996年11月至2012年5月国内外正式刊载的8篇闭孔路径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由外向内”闭孔路径吊带手术(TOT)对“由内向外”经闭孔吊带手术(TVT-O)的客观治愈率(RR=1.01,95% CI:0.96 ~ 1.06)、客观失败率(RR=0.99,95%CI:0.46~2.11)、术后排空障碍(RR =0.94,95% CI:0.56 ~ 1.57)、大腿内侧疼痛(RR =0.80,95% CI:0.53 ~ 1.20)及吊带暴露(RR =2.80,95% CI:0.97 ~8.14)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作者:周全;宋岩峰;罗龙华;范水秀;吴志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