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额叶脑挫裂伤23例护理体会

王美珍;赵凤双;王俊英;李娜

关键词:额叶脑, 挫伤, 护理
摘要:额叶脑挫裂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需要及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及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由于其损伤机制复杂,伤后病情轻重不一,脑挫裂伤与临床表现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集了23例额叶脑挫裂伤病人资料,现报告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传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浅议张锡纯用水蛭经验

    水蛭首见于《本草》,其味咸腥,其性平,功擅破瘀,散结,通经利水,张锡纯谓其[1]“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在不损伤气分的同时,将瘀血悄无声息以消之。为治疗癥瘕之疾之要药[2],在其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水蛭有独到之处,现总结其临床应用水蛭经验。

    作者:赵俊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

    目的简述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方法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结论肝癌已由“不治”变为部分可治。众多非手术治疗法的临床应用,使大肝癌已可能向小肝癌转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放射技术的进步等,必将使肝癌治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程度,造福于肝癌患者。

    作者:张伟;宁馨;许子洋;孙国龙;李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电图在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总结诊断经验。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其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0引言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死亡率达50%以上。我们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很高,心力衰竭患者一旦有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心源性猝死约占心力衰竭总死亡的30%~70%。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广泛的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是有效而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胺碘酮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显著疗效,且胺碘酮毒副作用小,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治疗的充血性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66例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岩;李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护心通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护心通(磷酸肌酸)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5例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护心通(20~50mg/kg/d)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14天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护心通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改变都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护心通能明显改善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心肌细胞损伤的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王玉;李桂花;张巧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肛瘘术后护理要全面,轻轻松松防复发

    对肛瘘患者术后从生活、饮食及处理伤口等各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对防止肛瘘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秦婵娟;潘存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手术室骨科手术66例的优质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的优质护理及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骨科手术的患者66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焦虑成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下降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潘桂芝;青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观察心理护理对提高急诊服毒患者胃管置入配合度的效果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提高急诊服毒患者胃管置入配合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诊服毒患者44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能力、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患者的配合能力较对照组提高,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降低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急诊服毒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胃管置入的配合能力,减轻患者抑郁程度,终使患者满意度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程云芳;石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8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出血点,并行数字纱布填塞结合双极电凝止血。结果92例找到明确出血点,6例未见明确出血点。一次治愈95例,3例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术后仍有少量出血,经控制血压后治愈。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出血点,双极电凝配合填塞止血纱布能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作者:张萍;吴海英;鞠宏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分别使用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治疗7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第1、3、7周末检验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在研究结束时,三组患者体重改变,血脂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首发女性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对体重增加、脂代谢有明显影响。短期使用三种药物不影响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作者:赵淑菊;李敬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63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常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血β-HCG的测定和阴道超声的发展,早起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提高,米非司酮单药口服及米非司酮口服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广泛应用,为早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基础。

    作者:张维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8例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A组)和脑梗死组(B组),每组各84例,并对其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82例,占98%,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异常、T波倒置、Q-T间期出现延长,U波高凸者共55例,占65%,心律失常21例,占25%、传导阻滞6例,占0.7%、心电图正常2例,占0.2%;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80例,占95%,心电图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U波凸出及Q-T间期延长者共45例,占53%,心律失常20例,占24%、左室高电压15例,占18%、心电图正常4例,占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由血液循环障碍造成植物神经中枢出现损害,导致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破坏,诱发心脏功能异常或其它内脏器官形状、功能改变。临床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救治时,应加强心电监护,补液禁止过快、过量,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实施临床干预,治疗应兼顾脑血管和心血管并治的原则,不能顾此失彼,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玲;勇建新;王振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5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5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施急救护理措施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控制,救治成功的患者为33例,2例患者救治无效临床死亡,成功救治的患者经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进行比较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秀月;马双芳;张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人员的培训

    近几年来,随着消毒供应中心职能的改变和任务的扩大,其人员配置也大幅度增加,部分工作由临时聘用的技术工人完成,而这部分人员一方面对医疗、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等等知识非常陌生,另一方面,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且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南充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7月开始实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以来,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分层次、分区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特别是下收下送工人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萍;袁俊华;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蒙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临床上所谓的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代谢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用胰岛素或其它降糖药物控制急性症状,但是长期服用有明显副作用。然而通过传统蒙医药治疗,其临床治愈及病理治愈者在临床上非为罕见。所以愈来愈多的医务工作者把目光投向祖国传统医药学。本文以蒙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就糖尿病肾病以及并发症理论认识、治疗方法、诊断标准、临床方面及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胡宏伟;韩斯古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蒙医疗术科接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6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同取风池、百会、天柱、C3-C5夹脊穴以及足三里与内关等穴,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塔拉;温都尔嘎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慢性宫颈炎126例微波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随机选取1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法为实验组,随机选取12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典型胰腺癌的18例CT诊断

    目的探讨不典型胰腺癌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信宜市中医院及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不典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结果18例患者中,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8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2例,误诊为正常胰腺2例,胰腺炎3例。误诊率为27.8%。18例胰腺癌患者CT表现均不典型。7例胰头部表现为等、低密度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无明显强化。4例胰头部大小不一的囊性病灶,增强后仅囊性病灶下方部分实性部分轻度强化。4例胰体部胰管中度扩张,胆总管、肝内胆管及邻近血管未受侵犯。3例胰体部及胰尾部胰管轻度扩张,但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未见扩张。3例平扫可见胰腺内局灶性CT值增高,增强扫描时该区域不强化。2例患者平扫示胰腺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18例胰腺癌患者中,中分化导管腺癌8例,黏液腺癌5例,腺鳞癌5例。结论胰腺癌可出现不典型的CT影像表现,要注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与易混淆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杨璧;杨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跟腱外露创面经VSD负压引流术后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VSD)技术后,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用VSD负压引流术后,再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9例。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颜色,弹性较好,外形较美观,不臃肿,4例皮瓣恢复痛觉,5例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直接缝合3例,余6例供区植皮完全成活,供区无不适症状。结论针对跟腱外露创面在VSD负压引流术后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超前;温树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