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璧;杨赤
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赘生物,中医治疗疣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施治这几方面来论述中医治疗的情况。
作者:姚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70例老年痴呆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相关的心理护理,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等护理内容,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抑郁度。结果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抑郁度进行比较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治疗方面不只是药物治疗,重要的是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老年痴呆其发生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疾病还会引发躯体上的各种疾病发生,是一类综合性的疾病,此类患者在早期积极进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志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在灾害频发的今天,人类面临的直接威胁是死亡,间接的威胁是弱的灾害应对意识。我国灾难应对教育机制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防灾意识薄弱,理论知识与救护技能分离,尤其对于医务人员,防灾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将通过介绍研究方法、干预措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来对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海燕;魏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0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咽喉部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许多局部、全身性及精神性因素均可引起咽喉部疾患[1],因而该症在耳鼻咽喉临床十分常见。我们可用多种喉镜,来检查口咽部和喉部疾患,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检查工具,以达到诊治相结合的新领域。
作者:柴艳荣;王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且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只有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明显降低该病后遗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龙;叶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官科收治的48例采用中医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访半年,并与与同时期采用激光治疗的48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中药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治愈8例,第二个疗程治愈26例,第三个疗程治愈9例,共计治愈43例,三个疗程后明显好转者4例,未愈1例,随访半年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经再次治疗后痊愈,未再复发;激光治疗组48例治愈38例,好转2例,未愈8例,随访半年后复发6例,经治疗后亦痊愈,两者对比发现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且费用低廉,应用容易,值得推广。
作者:赵燕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对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对作为研究的27例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为期7~14d的对症治疗,24例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因出血时间长而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终家属决定放弃继续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8.9%。结论临床上对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以预防为主,其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预后情况会比较差,不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李家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牙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多次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半年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19例成功,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患者有11例成功,6例好转,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病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112例患者均属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患者采用每天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对照组患者采用每天用丹参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时间均为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有显著差异( P<0.01)。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春检;邢绍芝;高昱;张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泛素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泛素表达;结果动物模型的病情进展过程中,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泛素阳性蛋白聚集体逐渐增加,泛素的蛋白水平表达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发病过程中蛋白的泛素化发生异常。
作者:陈霞;谷伟;杨锟;刘亚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蒙医萨病按中医的理论称为中风病,西医属脑卒中范畴,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蒙医学认为萨病是众多外因所致体内气血运行、流通障碍,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赫依与齐素相搏及运行失调而损伤脑部的黑脉继而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导致的疾病。
作者:乌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治疗胰腺头颈部癌、壶腹部癌,以及十二指肠癌,胆管下端癌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高[1]。所以,患者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这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期间,本科诊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6例,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肠CT检查的要求和检查步骤。方法在对胃肠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总结治疗经验。结论近年来CT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CT对组织有高度的密度分辨率。CT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扫描速度和分辨率的提高,特别对肿瘤的诊断的分期,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向周围侵犯的情况以及有无转移和转移的脏器、预后的估计和治疗后的随访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风乃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甚则昏仆不省人事等症。其发病暴急,变化多端,与自然界风之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病变在肝,病位有经络脏腑之别。一般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总的护理原则根据深浅轻重,寒热虚实,标本缓急,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作者:段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我院于8年前收治1例左胫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于伤后13H施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于伤后36H才发现有腘动脉闭合性损伤,施以探查,吻合术,术后早期和后期均未出现感染,坏死,功能障碍,肾衰等并发症,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阑尾位于右下腹,为一细长的管状器官,由系膜包绕,远端为盲端,近端与盲肠内侧壁相交通,一般成人阑尾长5~10 cm,直径0.5~0.7 cm。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较不恒定。
作者:高书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病人3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在术后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伍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B超监护在妇科门诊宫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筛选了40例有高危因素或宫腔手术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在B超监护下按操作常规进行相应的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盲视状态下按操作常规进行相应的手术。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B超监护下操作有高危因素的宫腔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结果我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等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传贵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