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跃华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103例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后显效率75.7%,有效率19.4%,无效率4.9%。结论针对急诊急救严重创伤的患者,抢救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护理流程,护士要具有抢救的应有素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朱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并注重转运中的护理安全,到达院内实施急救护理。结果此组患者中110例均安全转运到院内进行实施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在转运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在转运过程中加强护理,能够使患者安全到达院内继续急救治疗与护理,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精神。
作者: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5例,采用依立替康200mg/m2,洛铂35mg/m2,21d为一个周期,在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21例,疾病缓解率(ORR)37.8%,疾病控制率(DCR)5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SF)4.8月,中位生存期(OS)8.4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洛铂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黄海真;张传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确定规范采集血液标本的意义!方法以前来我院体检的210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对210例人员进行2次取样,第一次静脉采血均出现溶血现象,第二次采血取得合格血液标本,比较2次采集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样本与正常样本的钾、氯、钠三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γ-转肽酶、尿酸、磷、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规范采集血液标本,保证生化检验的可靠。
作者:徐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们从2010到2012年对我院门诊孕妇超声检查发现孕期在22-32周以内为前置胎盘的孕妇40例。其中低位胎盘1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0例,部分前置胎盘7例,中央性前置胎盘9例,各类型前置胎盘诊断标准如下:低位胎盘:胎盘占据宫腔下1/3,胎盘边缘未达子宫口内。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位于子宫下1/3,胎盘边缘已达到子宫内口。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部分覆盖子宫内口。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全部覆盖子宫内口。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采用GOS评判预后:良好10例(占33.3%)、中残7例(占23.3%)、重残5例(占16.7%)、植物生存2例(6.7%)、死亡6例(占20%);良好率为56.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能充分降低颅内压、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同时提高了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纯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218例患儿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段为8岁以上136例(62.3%),发病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150例(68.8%),链球菌感染13例(5.96%),支原体感染10例(4.59%),柯萨奇病毒2例(0.92%),食物药物过敏6例(2.75%),无明显诱因37例(16.9%);临床表现:单纯皮肤型28例(12.8%),关节型26例(11.9%),腹型135例(61.9%),肾型29例(13.3%);腹型135例呼气性C13阳性为111例(82.2%);复发病例11例(5%),腹型复发3例(1.4%),95%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HSP好发年龄为8岁以上,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HP感染为新疆地区HSP发病主要因素,尤以腹型为显著,腹型HSP病因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腹型为主,肾型少,与腹型及关节型早期使用激素减少肾脏损害发生有关;HSP治疗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并视情况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针对HP感染给予三联抗HP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明显降低腹型复发率。
作者:季雪红;李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进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措施的实施,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针对具体情况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而具有家的感觉的进餐环境,从而达到成功治疗的目的。
作者:王苹苹;袁明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护理。方法通过对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避免发生并发症,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结果留置针时间延长,并发症减少,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结论正确的留置方法及护理可提高留置针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每日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周义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受现代药理研究启发,在临床上应用三七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肝脏疾患、脑血栓及外伤骨折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贾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我院治疗的5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66.0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高,占48.21%;革兰阳性球菌11株,占19.64%,真菌8株,占14.2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拉考宁有较高的敏感性;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菌株及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力康唑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球菌和真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讨论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证实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结论高频彩超对肠套叠检测准确率较高。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利用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的报警系统,对血液分析结果“阳性”标本进行人工镜检,并对不符合复检标准的“阴性”标本重新进行形态学检查,建立适合我院的血细胞组合复检规则。方法对3932份血液标本检测分析,然后,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制定的“41条”规则,通过计算出其真、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从而推断出适合我院的血细胞组合复检规则。结果阳性预测值为73.43%,阴性预测值为99.23%,假阳性率为6.52%,假阴性率为3.85%,复检率(阳性率)为20.67%假阴性率低于5%的情况下,无需增减复检规则。
作者:陈毅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实验组采用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疾病知识、饭食、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指导,然后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在情绪稳定、疾病知识、饮食依从性和药物常识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暖凤;王玉华;钱英;王丽凤;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舒血宁注射液进行用药分析。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临床过程中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结论该病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腹膜透析是一种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透析率高,操作方便,费用低,透析设备简单,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能保存参与肾功能,比较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但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的首要并发症[1],是引起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瑶;李绍莉;万梅;董雅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134例行放射技术检查,并将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DR平片63例,异常率47.0%。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44例短期内行冠脉造影,40例显示有一支以上狭窄程度超过50%的冠脉病变,准确率为90.9%。64层螺旋CT机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图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近中段的显示较满意,达到100%。DSA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123例中,受累血管154支181处,显示率约为91.8%。结论对冠心病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要求是应该能够为合理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应结合本单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大限度地有利于患者为首要原则。
作者:张成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人类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积极降低心肌梗塞的面积是抢救心梗的关键,而提高护理水平则是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AMI的特点,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目前,对尿失禁种类的定义尚未能完全统一,较为公认的是6种主要类型,即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及尿瘘与畸形。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大于大尿道压时,由于尿道括约肌弛缓和无力使形成的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疾病[1],多在咳嗽、打喷嚏、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发生,以肥胖的中老年经产妇为多,是常见的类型,约占50%[2]。
作者:袁平;李春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妇炎消胶囊进行治疗;每组4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