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变仙;洪家奇;卢双秋
目的:调查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非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6%,与对照组的69.2%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早期实施非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腹膜透析是一种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透析率高,操作方便,费用低,透析设备简单,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能保存参与肾功能,比较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但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的首要并发症[1],是引起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瑶;李绍莉;万梅;董雅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切实落实基础护理,采用优质服务全程引导就诊,培训导诊、分诊护士的优质服务理念、人文关怀知识,重塑护士礼仪,规范服务用语,营造和谐温馨的病区环境,传递安全有效的亲情服务等措施,全面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裴晶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动脉CT血管造影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肺栓塞患者的lfash双源CT血管造影。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截断征9例,肺动脉腔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30例,肺动脉管壁增厚17例,肺梗死8例,马赛克征10例,楔形或不规则形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5例。结论 lfash双源CT动脉血管造影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肺栓塞,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晓林;袁亚波;刘文涛;许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剂科在抗菌药物管理过程的中的控制方法,为临床上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健全药剂科管理机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23860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1407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为59%。其中治疗性用药9291例,预防性用药4787例。送检标本为9009例,送检比例为63.99%。结论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通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表的使用,能够反映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服用根据滋补肝肾、养血和血法自拟的滋水和血丸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1例确诊为局限型白癜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治疗组66例给予中药滋水和血丸口服,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3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61.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使用滋补肝肾、养血和血的滋水和血丸治疗白癜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郭洪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引起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护理中避免护理纠纷的措施。方法首先找出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对这些因素以文字的形式罗列出来。结果有了导致护理纠纷的因素,我们对这些因素一一找出防范的对策。结论对策的出台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出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护患沟通良好。
作者:张新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介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结论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与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常秀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与误诊情况,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更好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病例首次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占48%),误诊其他疾病13例,误诊率达52%。其中误诊为冠心病5例,误诊为瓣膜病3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3例,误诊为急腹症2例。所有2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按De Bakey[2]法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结论 A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其临床特点,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及时诊断本病。
作者:刘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治疗的9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以夏秋季多发,男性多发,以3个月~4岁小儿多见,占81.25%,以农村和散居小儿多发病。临床上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痊愈93例,占96.9%,转院2例,死亡1例。结论只要多注意个人卫生,改善饮食习惯,做好防控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作者:陈维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康复护理对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患儿。甲组患儿采取以家庭护理为主要训练的方案,对其进行康复治疗。乙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训练效果比较, P<0.05,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的意义。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血管内留置管道是现代医护工作,尤其是重症监护室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医学的发展,导管的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的中心静脉导管,目前使用的还有多腔的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的中心静脉导管、漂浮式肺动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外周动脉导管等。这些可留置的通道为医疗工作的液体、血液制品、营养物质、药物的输入、血流动力学监测、采血及急救通道的维持提供了可靠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并发症,如导管相关的局部感染与菌血症、血栓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脓性血栓脉管炎等。据报道动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AC-BSI)增加了ICU平均住院时间-延长7天;增加ICU患者的死亡率10%~20%。
作者:杨肖蓉;刘建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避免灭菌时低温,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近期出现的低温问题,从蒸汽质量、灭菌器的运行、操作人员3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结果灭菌物品各项监测合格。结论灭菌器的正常使用、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能有效避免低温。
作者:杨环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针刀综合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的疗效。方法对52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采用以针刀为主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52例患者全部有效,无不良反应。结论针刀综合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讨论肠瘘在内科治疗中的具体方法。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进行过内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回访,总结内科治疗的优势。结论在肠瘘初期,内稳态失衡可直接或间接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丢失的肠液中含有大量水份,高位肠瘘每日肠液丢失量可达3000~5000 ml,如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则导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血液浓缩,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的发生。在失水同时,大量电解质随之丢失,可出现多种不同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多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张丽华;李中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后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青光眼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护理质量提高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孟丽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文通过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促进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得出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术前和术后系统的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是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巧;赵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传染科新护士与带教老师关系的质性研究,以找到新护士与带教老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新护士工作能力、改善临床师生关系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新分到传染科的10名女性护士,工作时间为1~2年。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10名不同科室的新护士与带教老师关系的真实体验。结果新护士认为带教老师的态度、综合能力的强弱、道德水平均对新护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名新护士都认为与带教老师间有距离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注重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教老师严于律己,提高综合能力;新护士谦虚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并使其尽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作者:陈晓艳;陈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带教中应用了护理查房的方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临床实际病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护生从对一例典型病案的分析、讨论中掌握一类病人的护理知识,让护生听课同时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护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带教水平。
作者:段雪琼;龚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