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静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疗后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患者实施放疗后心理存在着不同的焦虑、否认、紧张恐惧、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消除或减轻心理压力,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此组患者经过透彻的心理问题分析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终患者不同程度的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均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放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使晚期癌症患者的能够接受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果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症,其发生于呼吸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早起脑组织为可逆性障碍,晚期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变性等器质性的改变。如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进入严重阶段,从而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医专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有效进行医专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有效建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1720名医专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生中 I 类、II 类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37%,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家庭出身等有很大关系。结论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应对 I 类、II 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亓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度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对照组,并且以2012年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在两年度分别抽取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对比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考核评分。结果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明显的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护理考核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急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上升,护理考核分数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得到患者的好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临床上按出血部位分为内囊基底核区出血、桥脑出血和小脑出血三类。其中有80%发生在内囊一基底饮区,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现在,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所采用的微创钻孔引流术主要有两种术式,一种是经颞部钻孔人路手术,另一种是经额中线旁钻孔入路手术。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临床资料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在术前、术后护理中,两种术式护理效果的差异。
作者:侯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出院后6个月~5年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较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5年,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症状及疼痛均得到彻底消除,治愈率100%;非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16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愈率达89.3%。结论痛性结节在临床上是输精管结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学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当感染发展到下呼吸道时,分泌物阻塞狭窄的气道,易出现喘息,可引起呼吸困难,气促、缺氧等症状,且喘息常常反复发生,我科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临床体会。
作者:王云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国内报道的79例应用卡马西平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卡马西平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为多见,可占34.2%左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7.8%),神经系统损害(15.2%),18.9%的患者联合使用了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不当易导致不良反应。结论卡马西平在临床应用中易出现较多类型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谢飞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4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快速评估伤情,启动急救程序,有针对性地做好急救护理以及院内转运工作,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继续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急救和安全转运护理措施后,抢救成功371例,死亡29例,转运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创伤患者急救与安全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到有效的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彦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无痛胃镜相对于一般胃镜而言,是指在做胃镜检查前,先由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这样可以减少检查时间,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无痛胃镜具有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更精确等四大优势。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很多人的饮食不规律,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而胃镜检查则是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因此,无痛胃镜成为了多数患者的选择。但无痛胃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会出现麻醉剂副作用等不良反应,因此,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杨凤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关系。方法用银染技术检测白血病共计64例,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白血病(AHL-L)2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9例与非恶性白血病15例进行对照。结果三种白血病的 AgNOR 分别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AgNOR 在诊断白血病和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作者:沙萍;雷湘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讨论呼吸困难的诊断和治疗举措。方法借鉴国内外诊断和治疗呼吸困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的体会。结论判断有无呼吸困难不仅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更要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作者:马大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疼痛发作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片剂含服,吸氧,1~2L/min,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直到胸痛缓解。一般无须卧床休息,鼓励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熟悉心绞痛发作的规律和诱因,减少或避免诱因。心绞痛发作频繁时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肌注哌替啶。心绞痛发作时就地休息,并给以心理支持。
作者:王淑艳;李春梅;孙晓莉;陈春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对57例临床确诊肾囊肿的二维声像图,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对肾囊肿穿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论本疗法的作用原理是酒精对细胞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当向囊内注入时引起内壁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分泌功能,并由内皮细胞的萎缩,脱离和吸入,导致囊肿缩小,以致消失。
作者:郭丽琴;孙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适应症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病例。经保守治疗3~6h 后腹痛明显缓解,腹部体征改善,腹膜炎体征消失;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7~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1d。出院后1个月复查胃镜,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胃窦部溃疡4例。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学吟;邓儒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悸的辩证论治。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辩证分析治疗。结论中医对心悸的治疗原则是按照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心。证候表现为虚实挟杂,以虚为主的特点,制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的基本治疗原则。健脾化痰涤饮,益气活血祛瘀也是心悸的常用治疗原则。
作者:王英丽;张友堂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以便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6月1日之后的500例住院部和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患者为参考后组,另选择2011年6月1日之前的500例住院部和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患者为参与前组,分析比较临床药师参与前后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及细菌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8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药师参与后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出现明显下降(P <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能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管力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细菌耐药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蓝建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女性一旦怀孕便进入一个非常时期。机体为孕育新生命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因此孕妇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围绕着牙齿及胃肠道,皮肤休息与活动,围绕孕期出现的一般状况进行指导与护理。
作者:林晓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88例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迟发出血率高。女性迟发出血的发生率低。GCS 评分低者越容易导致迟发出血。73例行开颅血肿和/或病灶清除术,其中11例为二次开颅手术;15例保守治疗,2例因确诊时已处于脑疝晚期。出院时结果良好49例(55.7%),差21例(23.9%),死亡18例(21.4%)。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性别、年龄、GCS 评分等相关。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食物的过多吸入,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等原因,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肠造口术是外科不得以而为之的常见治疗手段[1]。喻德洪等估计我国每年新增的肠造口者约10万人,今后还有增加趋势,由于肠造口改变了粪便的正常出口,且不能随意控制,所以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肠造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康复状态,因此做好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刘秀娥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