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景莲
目的: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全切术的患者43例进行分析,术前充分的做好术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随访、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后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简述孕产期心搏骤停与复苏的护理。方法对孕产期心搏骤停的妇女进行复苏护理。结论及时有效的抢救,恰当合理的复苏后治疗,维持正常平稳的机体内环境,严防各种并发症,及早实施全面脑保护,是成功复苏的关键。
作者:王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儿童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儿童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较低,当儿童食欲下降,作息不规律及贪食冷饮时,极易导致免疫机能处于“衰弱”或“紊乱”状态,此时饮食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胃肠炎[1]。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沃克类病毒(Norwsalk-like virus)。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及生活接触传播。2010年至2011年,笔者对20名学龄儿童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干预。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丁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前在二级以上医院[1],随着“安博维、代文、波依定、拜新同”等高档药品的应用,尤其在药物协同应用下,多数患者的血压都能良好的控制[2],而忽略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但药品价格昂贵,患者几周后又换回自己原来的药物,或者到社区寻求其他方案。本文介绍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海埠社区卫生服务站对1例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管理过程。通过对患者的个性化干预服务,从社区应用国家及省级基本药品治疗的角度,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一些临床路径。
作者:张静波;赵景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情况,VVC 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疗程长,易复发,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确。本人采取中西药合用,内外同治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希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脑膨出形成的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予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针对脑膨出积极治疗。以 GOS 评定预后:良好4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3例,病死率46%。结论分析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膨出采取积极治疗,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治术中脑膨出。本组采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耿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采取 CT 检查临床应用措施。方法通过对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和临床观测,结合 CT 的临床应用规则,制定出系统的诊断方案。结论 CT 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直观准确的显著作用,值得深入的探究和推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诊断。
作者:宋玉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康复新液与西药短期化疗联合治疗63例肺结核,总有效率为91.5%,治疗2月未及疗程末痰菌转阴率均为96.8%,均优于单纯西药常规化疗(P<0.05),提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痰菌转阴率、减少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缩短疗程,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木雪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专业临床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腹泻患儿予以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臀部皮肤护理及补液护理等一系列专业临床护理。结论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专业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推广。
作者:陈绍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妇产科教学方法是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贯彻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妇产科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应时代要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针对妇产科特点、学生特点,选拔高素质教师队伍,采用病例教学、情景教学、形象教学和电脑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已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扩冠,吸氧,心电监护,休息的同时应用0.9%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30u 静脉推注,随即0.9%生理盐水+尿激酶120u,30分钟内滴完。结果22例患者中,有19例达到冠脉再通,3例未通。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正确的护理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总结,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随访两年,患者的腰腿痛的症状全部缓解,1个月以后恢复能够下地进行行走。手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腰椎动力位片显示融合节段椎间隙形变角度低于5°,有骨痂形成了,符合临床腰椎融合的标准。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是可行的,适合于同一间盘对侧复发型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1例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粘稠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淑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内脏动脉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结合核磁共振的应用规则和临床检查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检查经验总结。结论核磁共振技术在内脏动脉检查中有着显著的效果,直观准确,为患者诊疗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大丰;王晶;王海波;钟海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心血管类疾病。在各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吴静[1]和鲍静[2]的报道,经桡动脉径路比经股动脉径路行 PCI 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但是仍存在一些外周血管并发症,而有些是选择桡动脉径路的特殊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本文就近几年经桡动脉途径 PCI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容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115例患儿的治愈率为84.35%,好转率为9.57%,自动出院比例为3.48%。平均光疗时间33.57±7.31 h,平均住院时间2.76±0.92d。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复杂,应积极寻找病因,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程度防止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后遗症。
作者:般宇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常识和检验措施,为治疗卡氏肺泡子虫所致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的化学检验,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做出系统性规律性的检验总结。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全面检验,能准确掌握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特性和致病原因,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POEMS 综合征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在我院确诊的1例 POEMS 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POEMS 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桂英;刘小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胃癌穿孔患者1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穿孔修补术的5例患者生存期为4.6~9.6个月,采取姑息性切除术的5例患者生存期为20.2~41个月,采取根治性切除术的8例患者生存期为23.1~51.7个月。结论胃癌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立位平片及腹穿即可明确诊断胃癌穿孔;确诊后应即行手术治疗,合理适当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决定着患者的生存期及其生存质量;临床实践证明,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显著。
作者:刘义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发生原因及探讨通过 CT 检查对诊断该病的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诊断为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1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探讨CT 检查对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意义。结果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患者发生此病的常见病因有骨盆骨折、腹膜后器官损伤等,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 CT 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疾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腹膜后器官损伤等是导致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常见病因。CT 检查手段对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疾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山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