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注射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淑慧

关键词:血栓通, 脑梗死,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1例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粘稠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脑膨出形成的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予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针对脑膨出积极治疗。以 GOS 评定预后:良好4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3例,病死率46%。结论分析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膨出采取积极治疗,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治术中脑膨出。本组采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耿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为妇产科临床工作提供更加有利可靠的依据。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改良新式剖宫产组39例,新式剖宫产组36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25例,对其二次妇产科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及盆腹腔粘连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组和新式剖宫产组患者的二次妇产科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短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三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无显著差异;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改良新式剖宫产组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有着显著的影响,与新式剖宫产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妇产手术的负面影响小,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桂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肾囊性病变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 CT 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脏囊性病变的 CT表现。结论肾脏囊性病变因形成机制及病理特点的不同使其在 CT 表现上有着各自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更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作者:么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异位妊娠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异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喋呤,并配合宫外孕中药方剂保留灌肠,观察疗效。结果34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进行保守治疗成功的病例有28例,治愈率为82.3%。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较好,用法方便,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鉴别肺真菌感染诊断效果同时,了解其分类。结论我国肺部真菌感染病原体以曲菌和白念珠菌为常见,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防污染毛刷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腔积液、血液、尿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

    作者: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9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64例(占65.3%)、有效30例(占30.6%)、无效4例(占4.1%),总有效率为95.9%。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而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室内质控及其检查结果风险评估回顾性分析

    0 引言实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检查,以了解计划怀孕夫妇的健康状况,发现可能影响生育的风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出生缺陷儿和不良妊娠结果,我站于2011年7月启动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作者:梁玉华;金光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析肠结核患者的内科护理

    目的:探讨肠结核病的基本医疗常识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肠结核患者的病征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以往的临床护理实践,综合分析做出全面系统的护理经验总结。结论肠结核患者的内科护理主要以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为主,结合病情观测和休息等措施,可达到护理的佳效果。

    作者:滕万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患者3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海里其木?斯拉依;马玉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CT 影像诊断分析及 PACS在其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 CT 影像表现特点,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及时、准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确诊42例超早期脑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这些患者发病后6h 内的 CT 影像进行分析,总结早期脑梗死在 CT 影像中的异常特征,以及 PACS 调出过往所做的头颅 CT 进行对比。结果在42例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CT 影像中,出现异常特征的患者是27例,阳性率是64.28%,19例脑沟变窄、消失,9例脑室变窄及中线结构移位;12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1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增征;15例脑池不对称,在 CT 表现为阴性患者中有3例曾经在我院行头颅 CT 检查,将发病早期 CT 与通过 PACS 系统调出的原片对比均发现有脑沟变窄征象。结论CT 影像对于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通过 PACS 找到患者过往正常头颅 CT 影像进行对比,均发现脑沟变窄,为诊断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来提供强有力的补充依据。

    作者:黄林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为泮托拉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胃镜检查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并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闫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护理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护理措施和实践方法。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的病征临床观测与护理实践,总结出系统的全面的护理方案。结论青霉素是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正确的使用和处理青霉素过敏至关重要。

    作者:铁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输液反应的1例抢救及护理体会

    1病例患者女65岁,身体微胖,于2012年8月27日下午来我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感冒,来我科进行静点。护士遵医嘱为患者做青霉素皮试,20分钟后判断无过敏后(二人判断)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液250ml+青霉素800万单位静点,滴速为10-15滴/分钟,观察20分钟后,患者无皮疹、胸闷等不适,将滴速调至40~50滴/分钟。在静点1小时10分钟时,患者自述发冷、心慌,立即停输液体,报告医生,这时患者出现寒颤、胸闷、口唇发紫、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60/90mmHg,体温38.9° C,遵医嘱后吸氧,非那根50mg 立即肌注;25%葡萄糖20ml+地塞米松20mg 静推,症状不见好转,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1mg 静推,5%的葡萄糖250ml+氢化可的松200mg 静点,一边保暖,一边安抚患者减轻紧张情绪,45分钟后症状逐渐好转,呼吸平稳、寒颤消失。此患者为输液反应。

    作者:祁凤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寻求更为合理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麻醉方式。方法6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新生儿入室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七氟烷对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入性麻醉药。

    作者:尚荻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 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炎症和创伤转归的价值

    我们选择三组不同的患者,对比与追踪检测 CRP 在判断炎症及创伤转归中的价值,结果指示,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以后,CRP 的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明显。凡 WBC 显著增高的患者,CRP 量就有显著的升高,反之亦然。但是有少部分的人例外,经过进行持续的随访,WBC 数与 CRP 水平两者基本上呈平行的关系。外科术后24 h,CRP 量均见升高。手术进行的顺利且没有感染的患者,7天后 CRP 均恢复正常范围。据此确认,CRP 水平是判断炎症与创伤转归的一种可靠的指标。

    作者:杨录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的诊疗举措

    目的:探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在临床治疗中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其治疗效果。结论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姜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数字表法将8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57.14%,复发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促进病情缓解,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斯琴其木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本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受累器官的范围,采取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金奎;杨秀峰;杨新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先天性唇腭裂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唇腭裂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唇腭裂的患儿132例进行分析研究,给予修复手术治疗,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儿唇裂术后5 d 拆线,住院7~9 d;腭裂不需要拆线,住院18d。唇裂均为 I 期愈合,腭裂手术有1例患儿发生软硬腭交界处穿孔。结论对于先天性唇腭裂的患儿做好术前护理以及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干骺端骨折(Jones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 Jones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3个月,平均8.3个月,均在6~10周内骨性愈合,按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分,25例优,6例良,优良率100%。结论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干骺端骨折(Jones 骨折)的简单有效办法。

    作者:魏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