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媛;孙成玲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的病发机理和西药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及对西药药理的研读分析,制定出综合的治疗方案,并得出系统的总结。结论西药对系统性硬化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必须要对西药特性有全面准确的掌握,才能达到佳的疗效。
作者:狄万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去年一年工作当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虽然不断地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得问题: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总体素质低下、基础护理不到位、消毒管理制度不严格、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稳定性差等问题,需要及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总体水平等。结论乡镇卫生院应当重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穆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患有泌尿结石的患者98例,并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则采用排石汤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2%,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都没有明显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泌尿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患者疼痛程度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于航;丛莲莹;张万生;王立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研究 CT 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重点分析皮下纵隔气肿、胸部异物、胸部骨折、血气胸、肺萎陷、肺挫伤、肺撕裂伤-假囊肿及血肿、气管与支气管断裂、胸内主动脉及大血管损伤、心脏外伤、食管损伤、外伤性膈疝等的 CT 影像。
作者:高井海;高凌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本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受累器官的范围,采取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金奎;杨秀峰;杨新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85例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的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患儿多集中于6个月~2岁幼儿,其中患儿胃肠道症状发生率100%,83.5%的患儿有不同程度脱水、21.2%的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5.9%的患儿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经过饮食调整常规补液,同时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新保;郭小丹;郭伟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作用及控制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健康教育组63例高血压患者定时、定点测血压、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且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组教育前的收缩压平均为156.75mmHg,舒张压平均为102.2mmHg。一年后收缩压平均为141.8mmHg,舒张压为88.7mmHg,与对照组比较P <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是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临床用药量,从而起到降低血压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永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急诊患者多为突发疾病及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时多以一种或多种重症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病因尚未明确,病情发展迅速,医护人员提供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因此,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急救护理思维应始终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其护理抢救行为决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急救护理思维,根据患者情况及护理自身规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配合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作者:韩萍;贾崇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及植骨术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肱骨干骨折经治疗后肱骨骨不连患者进行了原内固定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及植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年。骨不连全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6例,差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及植骨术治疗肱骨干骨不连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及取内固定手术简单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洪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新生儿是指出生至生后28d 的婴儿,这段时间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各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且病死率高。因此,加强新生儿的护理至关重要。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新生儿科护士向接婴儿出院的家长进行有关新生儿康复出院后健康知识的宣教,教会家长在院外如何护理新生儿,帮助家长解决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指导。是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何炳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讨论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诊疗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69例患者,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实施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1.1%,非手术治疗13例,治疗有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86.9%。结论胃部手术后出血原因复杂,在手术之前一定要明确出血病灶,采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实施手术,以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尽量避免由于出血而造成的死亡率。
作者:严红军;南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急症的救护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急症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干预后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学武;黄家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1例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粘稠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淑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射频加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49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压痛点进行射频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9例仅有轻度疼痛,腰部活动不受限,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结论射频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卓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已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给予扩冠,吸氧,心电监护,休息的同时应用0.9%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30u 静脉推注,随即0.9%生理盐水+尿激酶120u,30分钟内滴完。结果22例患者中,有19例达到冠脉再通,3例未通。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正确的护理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由于失眠患者在安静状态时常有心前区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所以对心电图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视。为总结经验,现将近一年来收集的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的6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贺红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房间隔膨突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膨突瘤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20例病人膨突瘤均位于房间隔卵圆窝处,向右房侧呈囊状膨出,随心脏舒缩而变化,无穿瘤体壁的心房水平分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房间隔膨突瘤的有效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董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81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病专科医院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6%,呼吸道感染占58%,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0.7%,其次为泌尿系占29.6%;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年龄、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使用、意识、心功能。结论适宜地控制精神疾病、积极治疗基础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注意手卫生及无菌操作等,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玉华;赵梅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0 引言无创机械通气是指不经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气,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的人工通气方式[1]。由于无需进行气管插管,避免了插管带来的机械损伤,患者所受的痛苦较小,同时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患者说话进食无影响,较传统的气管插管通气较为容易接受。今被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睡眠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当中。然而,由于患者突发严重不适,并且又带着帮助呼吸的仪器,再加上患者的家属对具体病况不了解甚至有的还抱有放弃治疗的念头,这些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虽然这些心理上的不适在过去的治疗中不被重视,但是随着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方式也受到广泛关注[2]。
作者:陈奕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放射线对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措施。方法通过对放射线诊疗原理的研读和临床应用规则的探究,针对多位患者的病征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检查方案。结论放射线在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造影检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治疗提供个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在诊断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对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多桂芹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