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疗

李鑫;徐爱辉;严明;鲁琦;赵莹

关键词: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用适当止痛剂减轻头痛较重要,给予尼莫地平,以减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危险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中医内科用针灸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针灸固定器。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本体、豁口、滑块、针筒、挡片、连接杆、凹槽、紧固螺栓,本体为长方形板,本体底面为弧形,本体一侧开有豁口,豁口两侧内壁开有滑道,针筒通过滑块连接在滑道上,针筒与水平面呈60度角,针筒的上半部分开有条形豁口,挡片通过条形豁口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豁口的右侧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滑道相通的孔,孔内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针灸固定器。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作者:张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积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积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积聚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积聚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方法叙述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可以保证给病人进行下肢 ct 扫描检查时能将双下肢固定在同一扫描线上的托架,同时还能够调节膝盖的高低位置、两个膝盖的距离以及膝盖外翻角度。结论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可以保证患者双下肢的固定,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扫描效果。本新型使用简单,实用性强,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薛东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的制作与设计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方法详述一种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在使用时,方便医生在对消化内科插管的涂管能够顺利的进行,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结论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可以有效地保证插管涂管的均匀度,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涂管,而且节约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田琳;徐晓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简析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做出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产褥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确保病人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病人炎症得到控制,体温正常,病人无产褥感染的合并症发生。

    作者:腾艳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方法对就诊的20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其中7例置深静脉导管引流,10例住院期间更换胸管,引流后开胸16例。治愈20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创伤性及自发性血气胸患者,及时正确地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起到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开胸手术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树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的分析结合护理实践,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要达到患者出血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使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能有效的积极治疗,切实达到护理目的。

    作者:栾丽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替米沙坦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近年文献进行综述。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安全。

    作者:赵媛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外科护理用药粉上药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外科护理用药粉上药装置。方法叙述新型外科护理用药粉上药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外科护理用药粉上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新型外科护理用药粉上药装置的本体两端连接圆滚,本体左右两端四分之一处连接两个软刷,本体内部通过弹性绳连接药腔,药腔下端为均匀分布着小孔,本体上端通过销轴连接上盖,能够对大面积的患处进行上药,同时药物涂抹非常均匀,加速了伤口恢复的速度,节约了大量的医疗时间。

    作者:马荣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的制作与使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方法详述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在拆除绷带时,本体会跟着被拽出肛门从而方便患者大便,对整体肛门油砂固定器进行固定防止从肛门内滑落。患者要大便时解开绷带同时也解开了纱布条,减轻了患者在大便时用力排出油砂条而导致的肛门水肿。结论本新型肛门油砂固定器极大的方便患者大便,减轻了患者在大便是用力排出油砂条而导致的肛门水肿。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培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急诊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分布调查和预防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分布情况及其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回顾就诊于我院的急诊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月份等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内科急诊脑血管病变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脑梗占大多数,男性多发,多数集中于夏秋季,发病高峰时间为上午。其次为脑血管出血,男性多发,冬春季发病率高于夏秋季,发病高峰时间为上午。脑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复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建议患者了解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是否患有房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好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内科急性脑血管病变以脑梗和脑出血病变发病居多,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上午,根据其发病特点准备好有效的急诊急救仍是急诊内科救治急性脑血管病的重点,根据病变的分布情况,控制好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保证生命安全。

    作者:秦小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简析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诊疗方案。结论本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在脑脊液中所能达到的浓度,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可使严重病情数天内转危为安,若病原菌未能确定时,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作者:黄胜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检测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探讨波动高血糖状态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同时分析波动血糖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于本院就诊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入选患者经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情况尚可。应用血糖波动均值(Glucose mean,GM)和血糖波动系数(Glucose varability,GV)对老年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均应用皮下埋入式血糖监测仪进行植入操作,对患者连续进行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历和随访记录进行系统分析,对这些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的老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主要并发症包括足病,包括足部坏疽、截肢等;肾病,包括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眼病,包括模糊不清、失明等;脑病,包括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冠心病;皮肤病等,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结论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有较大的并发症风险,增加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为避免长期波动高血糖造成的不良后果,应重视对波动高血糖的检测,有效干预,平稳血糖,从而预防和延缓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为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度提供依据。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 st-t 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异常 Q 波,心电轴左偏等特征性改变。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

    作者:刘阳;宁维娟;张旭;卢晓玲;郑丽娟;张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简析髂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髂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疗的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髂窝脓肿治疗包括局部热敷、理疗或蜡疗或抗生素,如形成脓肿,应做切开引流术,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张立志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超声显像的基本表现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的基本表现。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超声的显像。结论超声医师在超声显像诊断中既要掌握声像图的各种基本表现,又要结合解剖、病理、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小儿头皮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150例患儿一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一针穿刺失败原因可归纳为4点,分别为静脉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及送管时间不当,不会单手送针,护士自身缺乏自信或过于紧张。结论针对以上4点,我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加强训练,一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郑庆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的诊疗对策

    目的:探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诊疗经验总结。结论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等方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提高妇科诊疗宫腔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策略

    0 引言随着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疗中应用日趋广泛,宫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监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清洗、消毒不到位常会导致术后感染,有文献报道宫腔镜手术引发的感染发生率为0.03%~3%[1],常见为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脓肿,严重者甚至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Spach 报告因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消毒方法不当占82.24%[2]。因此,提高宫腔镜在临床诊疗使用中的灭菌合格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临床医疗质量。目前常采用2%强化戊二醛液浸泡消毒灭菌法进行诊疗宫腔镜消毒灭菌,这种方法耗时长、对单次使用消毒灭菌效果较佳,但在患者众多、需要连续使用宫腔镜的情况下无法尽快进行有效灭菌,必将增加了患者候诊时间和医疗成本。如何在缩短灭菌时间的同时提高灭菌效果是目前临床操作准备所面临的难点。本文从人员培训及操作流程图,优化清洗流程,探索消毒灭菌有效时间,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提高妇科诊疗宫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监测质量,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荣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浅谈增生性后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目的:探讨增生性后关节炎中医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中医诊疗的基本理论,总结出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对增生性后关节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措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医疗价值。

    作者:常延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