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媛
目的:探究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应及时实施腹腔减压术进行腹腔减压处理,应注意防治再灌注综合征,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赵继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随着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疗中应用日趋广泛,宫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监测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清洗、消毒不到位常会导致术后感染,有文献报道宫腔镜手术引发的感染发生率为0.03%~3%[1],常见为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脓肿,严重者甚至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Spach 报告因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消毒方法不当占82.24%[2]。因此,提高宫腔镜在临床诊疗使用中的灭菌合格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临床医疗质量。目前常采用2%强化戊二醛液浸泡消毒灭菌法进行诊疗宫腔镜消毒灭菌,这种方法耗时长、对单次使用消毒灭菌效果较佳,但在患者众多、需要连续使用宫腔镜的情况下无法尽快进行有效灭菌,必将增加了患者候诊时间和医疗成本。如何在缩短灭菌时间的同时提高灭菌效果是目前临床操作准备所面临的难点。本文从人员培训及操作流程图,优化清洗流程,探索消毒灭菌有效时间,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提高妇科诊疗宫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及监测质量,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荣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病区退药笔数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手法进行现状分析,找出导致病区退药的主要原因,再利用鱼骨图找出问题的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将活动前后退药笔数的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开展 Qcc,使我科退药笔数由改善前的32笔/周减少至改善后的14笔/周。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减少退药笔数,而且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与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史菲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肿瘤的超声波诊断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结合超声波诊断的基本规则,针对患者的临床病征,制定系统的超声波诊断方案。结论超声波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成像直观精确,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深入的探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孙玉秀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吸管式地沟油快速检测仪。方法详述本新型吸管式地沟油快速检测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新型吸管式地沟油快速检测仪方便工作人员在检测是否是地沟油时很容易观察到测量数据,防止在测量结束时将触头上的油水滴落在别处。结论本新型吸管式地沟油快速检测仪在保证检测效果的情况下给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因此适合检验工作中使用。
作者:杨桂玲;杨旭;曹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针灸导针器。方法叙述新型针灸导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针灸导针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控制针灸针体的角度及深度。
作者:孟宪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做好溶栓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溶栓后的护理。结论溶栓后常伴随出血,血管再通后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危险以及患者可能出现再次梗死等并发症。因此,溶栓治疗时需做好准备及溶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程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消化内科用防污染吸污罩。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嘴罩、系绳、吸管、吸嘴、吸囊、隔膜层、软管、控制阀、收污瓶,嘴罩与系绳相连接,吸管通过嘴罩与吸嘴连接,吸管与吸囊固定连接,吸管内设有隔膜层,隔膜层下吸管边缘处设有一漏口,漏口通过软管与收污瓶相连接,软管上设有控制阀,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消化内科用防污染吸污罩。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有效的将污物抽取排出,防止污物由口腔吐出留在嘴角处或滴在床上,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使病人得到快速康复,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作者:牛淑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综述了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分散技术在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等。
作者:左志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基础医学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作者:苏立平;陈立;孙计桃;杨喜;王晓娟;周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方法治疗。结论中医治疗便秘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江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波动高血糖状态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同时分析波动血糖的原因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于本院就诊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进行系统性回顾,入选患者经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情况尚可。应用血糖波动均值(Glucose mean,GM)和血糖波动系数(Glucose varability,GV)对老年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均应用皮下埋入式血糖监测仪进行植入操作,对患者连续进行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历和随访记录进行系统分析,对这些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的老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主要并发症包括足病,包括足部坏疽、截肢等;肾病,包括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眼病,包括模糊不清、失明等;脑病,包括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冠心病;皮肤病等,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结论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有较大的并发症风险,增加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为避免长期波动高血糖造成的不良后果,应重视对波动高血糖的检测,有效干预,平稳血糖,从而预防和延缓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泄泻的中医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中医诊疗的基本理论,总结出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对泄泻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措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医疗价值。
作者:张立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口腔颌面外科用小儿下颚固定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方法详细阐述本新型口腔颌面外科用小儿下颚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项目提供了一种新型口腔颌面外科用小儿下颚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情况证明本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小儿头部的摆动方便技师的操作。结论在为儿童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时,因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常常会使医师施展不开,儿童会因害怕或者好动而不配合医生的检查,这时就需要一种可以将儿童的下颚固定住的有效工具,本装置经临床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医师的检查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准确度,并且提升了患儿的舒适度。
作者:李永良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掌握肾脓肿患者的 ct 表现特点和临床诊断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病征的临床观测和 ct 检查的操作实践,制定出出全面系统的 ct 检查方案。结论 ct 对肾脓肿的诊断有中要意义, ct 横断面成像及密度分辨率高,直观准确,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切实可靠地参考。
作者:李晨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急性腹膜炎孕妇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综合检查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结论孕妇的急性腹膜炎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措施,若患者情况许可应尽早施行手术,原发性腹膜炎的病例,或年老体弱、中毒症状严重者,则可先行内科支持治疗,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剪刀式手持 atP 荧光检测仪。方法详述本新型剪刀式手持 atP 荧光检测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效果。结果经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剪刀式手持 atP 荧光检测仪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在检测时仪器罩会长时间打开状态下很容易激昂空气里的细菌或粉尘进入检测孔内,使检测结果不准确误差大。因此,方便、快捷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结论可以避免剪刀式手持 atP 荧光检测仪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久,防止了细菌粉尘过多的侵入检测孔,提高了检测效率,省时省力,方便操作,因此适合检验工作中使用。
作者:曹岚;杨桂玲;杨旭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并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制定出综合的诊疗措施,并做出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通过积极综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李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方法叙述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病人侧卧后肛门凸出位置由固定圆口固定,这样医生不需要反复的调整吻合器位置放入肛门内。
作者:魏殿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消化科用插管钳。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钳臂、夹臂、凹槽、销轴、滚轴,钳臂分为左钳臂和右钳臂,左钳臂与右钳臂为一体式结构,钳臂顶部固定设有夹臂,夹臂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销轴,销轴上设有滚轴,钳臂上设有防滑纹,滚轴上设有凸起,凹槽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夹臂上,销轴与滚轴的个数与凹槽个数吻合,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消化科用插管钳。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使用时,手持钳臂,通过夹臂夹住插管胶管的两侧,夹臂上设有滚轴,滚轴上设有凸起,防止插管胶管在推进过程中形成弯折,保证插管安全、平稳的推进,加快了医生的工作进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韩金凤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