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兴梅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作者:陈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耳鼻喉科用鼻腔细胞采集装置。方法叙述新型耳鼻喉科用鼻腔细胞采集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耳鼻喉科用鼻腔细胞采集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新型耳鼻喉科用鼻腔细胞采集装置的支杆外侧通过圆杆连接圆环架,圆环架上设有滑道,滑道上连接拉门Ⅰ,拉门Ⅰ呈半圆弧椎体状,拉门Ⅱ为半圆弧薄片状,支杆上端连接采集棒,采集棒上均匀分布着采集刷,采集刷上分布着若干个圆片,圆片侧面设有凹槽。本装置能够有效地采集鼻腔内的细胞,采集后能够对粘膜进行防护,从而避免鼻毛对粘膜的污染。
作者:陈洪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 ct 对成人错牙合进行描述和对比,通过其正畸治疗中的设计定点为牙周疾病正畸治疗提供评价方法依据。方法入选就诊与我院的错牙合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正常牙合作为对照,针对两组患者应用 cBct 技术进行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的测量和对比,同时对 cBct 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的牙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不同随访时间相关指标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上颌后段牙弓长度逐步减小,组内差异显著,P <0.05;前中段长度显著减小,组间差异显著,P <0.05;下颌牙弓长度逐步增加,P <0.05;牙弓宽度没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上颌基骨长度逐渐减小。针对测量值进行记录,并且计算出不同测量时间三个区域牙槽相对骨密度平均值,结果显示,不同测量时间三个测量区域的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错牙合患者中普遍有上颌牙弓和脊骨长度发育不良和下颌牙弓和脊骨长度过度发育情况;口腔颌面锥形束 ct 可以应用于正畸治疗的状态评价,设计定点方式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
作者:王延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基础医学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作者:苏立平;陈立;孙计桃;杨喜;王晓娟;周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内科用检查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内科用检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内科用检查装置可以防止体温计摔碎,避免了水银头破裂而造成的水银污染空气侵入人体,避免了给人体带来了不必要的危害。结论新型内科用检查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体温计的破碎,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因此适合医疗工作中使用。
作者: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探讨十二指肠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护理经验和方法。结论十二指肠引流术是诊断肝、胆疾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有耐心细致的护理和非常熟练的技术,否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并且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做好十二指肠引流术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常东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设计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详细阐述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有益效果,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结论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在实际操作中扎破浅表血管时血液会喷溅室内,同时也会出现血液流淌的慢而放血效果不好的情况。因此本新型中西医结合用放血器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医生操作带来方便。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通过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用食品安全评估制度进行监管,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法食品监督部门根据食品安全评估制度通过统计数据、毒理因素、污物检测,检验标准等相关数据科学合理的对食品生产原材料、生产环境、添加剂、新品种、没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食品进行安全评估,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结果有部分存在食品污染的风险,添加剂超标及生产环境不合格现象。结论食品安全评估制度为食品卫生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人民健康提供了保障。
作者:堵文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总结松果体细胞肿瘤治疗及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果体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松果体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康复的关键。
作者:贺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便秘患者进行中医方法治疗。结论中医治疗便秘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江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大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大肠肛管损伤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抢救生命、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优先救治为目的,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而决定,应同时给予抗生素,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王传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乳腺鉬靶90°侧位投照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对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头尾位、内侧斜位及90°侧位投照,对乳腺鉬靶90°侧位投照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结果大部分患者经常规头尾位、内侧位投照方法检出肿块、钙化、腋下淋巴结等乳腺癌征象,少部分患者未能根据影像特点确诊为乳腺癌。所有经乳腺鉬靶90°侧位投照患者仅有少部分患者 X 线片中乳腺癌表现不明显,确诊患者有所增加。结论乳腺鉬靶90°侧位投照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漏诊几率,增加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的分析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方法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高危对象进行评分预测、及时检查相关指标、及时治疗、抗凝先行、适时手术和慎用宫缩剂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诊疗方案。结论本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在脑脊液中所能达到的浓度,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可使严重病情数天内转危为安,若病原菌未能确定时,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作者:黄胜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60例患者的分析,从入院24~48 h 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60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艳华;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共让20例进行分析,对其椎弓根系统进行治疗,同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并指导病人定期进行锻炼。结果所有病人在手术后经过31个月的随访,均成功出院。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并且绝大多数病人重返工作。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掌握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配合积极全面的护理,结合针对性的分娩方式,能把疾病影响降到低程度,确保医疗的实效。
作者:严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双氯芬酸钠和半量甘露醇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消肿镇痛效果。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本院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半量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合并四分之一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进行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比较,同时对消肿率和皮肤坏死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消肿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有利于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消肿;观察组较对照组显效率明显升高,皮肤坏死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对减少皮肤坏死情况有积极意义;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疼痛评分上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给患者减轻负担。结论甘露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
作者:辛伟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妇产科乳头护理清洁器。方法叙述新型妇产科乳头护理清洁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妇产科乳头护理清洁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新型妇产科乳头护理清洁器的本体的上端连接着保护套,本体内部为空心,在本体中间设有转轴,转轴可转动,在保护套的内部设有清洗头,清洗头的下方连接着中心轴,在中心轴的下方设有转轴卡槽,中心轴从本体内部空心中穿过使转轴卡槽与转轴相连接,保护套和清洗头都为半圆形,保护套将清洗头包裹住,保护套与清洗头不为一体,需要清洁的时候,只需将清洗头对准乳头,转动转轴就可进行乳头的清洗和消毒,操作起来方便,也可本人使用,不需要其他人员的帮忙。
作者:倪冠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150例患儿一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一针穿刺失败原因可归纳为4点,分别为静脉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及送管时间不当,不会单手送针,护士自身缺乏自信或过于紧张。结论针对以上4点,我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加强训练,一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郑庆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