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萍
目的:探讨脱肛原发病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疗法。方法根据分型对症给予治疗。结论营养不良是脱肛患者为根本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是主要的兼证之一,因此对脱肛辨证治疗时往往都要涉及到对该证的治疗。
作者:杨文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痛经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症状,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称为月经痛。原发性痛经指的是从月经初潮时即有痛经以后每次来潮均出现反复疼痛,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的是初潮开始有一个阶段在月经来潮前后并不感到疼痛,以后逐步出现腹痛,并逐渐加剧。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作者:图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挤药渣装置。方法叙述新型中医内科用挤药渣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中医内科用挤药渣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本体两端的推板能够充分的将药渣中的药液挤压出,药液拿取方便,安全卫生,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作者: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应及时实施腹腔减压术进行腹腔减压处理,应注意防治再灌注综合征,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赵继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方法叙述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妇产科用可调节式止血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护士调节止血带的松紧,防止在为患者使用止血带时夹住患者表皮使患者产生疼痛感。
作者:张宁宁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行手术麻醉中对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复合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将其中实施异丙酚进行维持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进行复合维持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在降压药应用量、拔管时间和苏醒评分等方面要较之对照组有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在不同时点的血压值及心率方面,两组相对较为接近,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为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复合维持麻醉,能够在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控制术中对各种降压药的使用,缩短其拔管时间,并且有利于术后苏醒,是临床提高高血压患者手术中麻醉水平的可靠方法建议加强普及。
作者: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米巴病的感染途径和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阿米巴病患者的病理变,进行分析。结论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阿米巴原虫感染,临床可通过大便检查和直肠刮片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王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肺癌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肺癌患者的护理要做好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关心、帮助及鼓励患者,为解除其身心痛苦恢复健康提供帮助。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阴道 B 超类圆形环状强回声与腹部超声附件区肿块回声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率。方法入选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回顾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阴道 B 超在宫外孕包块、卵黄囊、胚芽、胎心搏动及宫内假孕囊的检出中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典型、未破裂、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可以获得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典型的声像特点为在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团块,部分可见胎囊、胎芽及心管搏动。经腹部超声可显示附件肿块回声,包块内见孕囊、胚芽及心管搏动可确诊,子宫卵巢旁见椭圆或小圆形低回声暗区或回声内见类似孕囊样液性暗区,结合临床症状,如闭经、阴道不规则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可考虑诊断异位妊娠。结论阴道 B 超类圆形环状强回声与腹部超声附件区肿块回声对异位妊娠诊断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经阴超声分辨率高、且不受腹壁和肠管的干扰,对微小包块的诊断优于腹部超声。
作者:杨宇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诊疗方案。结论本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在脑脊液中所能达到的浓度,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可使严重病情数天内转危为安,若病原菌未能确定时,应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作者:黄胜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熏耳装置。方法详述新型中医内科用熏耳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中医内科用熏耳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帮助熏蒸刺激受损的听觉神经,帮助治疗耳道疾病。方法快速有效,不会伤及耳朵皮肤。结论新型中医内科用熏耳装置可以有效的对耳朵进熏蒸,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不会伤及耳朵的皮肤。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实用性强,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普外医疗用血管清创术辅助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普外医疗用血管清创术辅助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新型普外医疗用血管清创术辅助装置可以随意调节需要撑开的大小,无需人力拉动就可以将皮肤撑开,凹弧形的设计不会伤害到皮肤,更不会影响手术的进行,还能够满足多角度撑开皮肤。结论本新型普外医疗用血管清创术辅助装置可以随意调整皮肤撑开的大小,方便手术的进行,简单省力,实用性强,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我院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多数精神病人住院后出现是住院综合征。部分因素是由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及其住院病人自主行为被夺的全优服务造成的。即使药物治疗很有成就的病人,出院后生活懒散、行为退缩、自卑心里较重,自认为低人一等甚至被亲人及社会看不起或抛弃。随之,上进心消弱,依附他人,个别人对生活部抱任何希望,而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出院后,在很大程度难于马上适应社会及家庭环境,以至病情复发,因此我院提出为住院病人进入康复期的治疗,创建一个与其他治疗期完全不同的开放的类似家庭化的环境,在医护人员组织训练下,逐渐回鹘其社会交往能力,有生活技能,以达到精神、行为、身体心理的全面康复。
作者:王志友;冯丽艳;李淑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基础医学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作者:苏立平;陈立;孙计桃;杨喜;王晓娟;周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血气胸中的应用。方法对就诊的20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其中7例置深静脉导管引流,10例住院期间更换胸管,引流后开胸16例。治愈20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创伤性及自发性血气胸患者,及时正确地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起到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开胸手术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树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晰,总结布加综合征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论腔内血管治疗是目前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手段,精心细致的护理是该治疗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作者:商兴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 ct 对成人错牙合进行描述和对比,通过其正畸治疗中的设计定点为牙周疾病正畸治疗提供评价方法依据。方法入选就诊与我院的错牙合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正常牙合作为对照,针对两组患者应用 cBct 技术进行牙弓宽度和基骨宽度的测量和对比,同时对 cBct 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的牙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不同随访时间相关指标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上颌后段牙弓长度逐步减小,组内差异显著,P <0.05;前中段长度显著减小,组间差异显著,P <0.05;下颌牙弓长度逐步增加,P <0.05;牙弓宽度没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上颌基骨长度逐渐减小。针对测量值进行记录,并且计算出不同测量时间三个区域牙槽相对骨密度平均值,结果显示,不同测量时间三个测量区域的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错牙合患者中普遍有上颌牙弓和脊骨长度发育不良和下颌牙弓和脊骨长度过度发育情况;口腔颌面锥形束 ct 可以应用于正畸治疗的状态评价,设计定点方式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
作者:王延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性,并通过长期随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陈旧性桡骨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均应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治疗的同种骨折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均选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设定随访期,观察两组患者桡骨缩短、掌倾角和尺偏角恢复情况,同时对治疗后和远期随访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结果术后2、4、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X 线结果显示,桡骨缩短、掌倾角和尺偏角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针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情况进行患者自评调查,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2、4、12个月,试验组平均 PrWe 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同时对远期随访的关节功能性恢复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恢复正常,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广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术后乳腺癌患者82例,均采取保乳术+术后辅助放疗的治疗模式,均进行全程护理指导,及时发现放射性皮炎并给予相应处置。结果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及对放射性皮炎的积极治疗,降低了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了放射性皮炎的损伤程度,患者顺利完成了放疗。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降低治疗中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现代腹腔镜外科技术发展至今已近20年,应用于胃肠道癌也已有15年的历史。由于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原则和疗效判断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复杂性,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应用仍然没有普及推广,并且存在一定争论。虽然世界各国的腔镜外科医生和胃肠外科医生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但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RCT 研究结论。以下就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做一讨论。
作者:赵仁合;王爽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