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桂玲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对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图像,总结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点。结论超声检查方便、无痛,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了解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于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阿米巴病的感染途径和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阿米巴病患者的病理变,进行分析。结论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阿米巴原虫感染,临床可通过大便检查和直肠刮片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王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方法叙述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内科护理用病床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患者在病床上也能够做到肢体的适当锻炼,避免了肌肉坏死的可能性,同时患者的日用品及衣物能够整洁的放置在固定的地方。
作者:谢兰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方法叙述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痔疮手术吻合器固定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病人侧卧后肛门凸出位置由固定圆口固定,这样医生不需要反复的调整吻合器位置放入肛门内。
作者:魏殿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先从我院105例肺结核患者取痰液标本,然后对痰液标本进行抗酸染色法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法试验,从而判断标本中是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进而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的可行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涂片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58.4%,检出时间为(3.7±0.6)h,荧光定量 Pcr 检测法的检出率为92.7%,检出时间为(35.0±5.5)h,两种方法相比较,荧光定量 Pcr 的检出率更高,时间较涂片染色法长。结论抗酸染色法同荧光定量 Pcr 检测法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对后者的敏感性更高,检出率高,在临床可行性更好,其价值更大。
作者:韩清华;徐传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本文通过对26例生长痛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进而得出结论:生长痛的临床表现多为膝关节及下肢疼痛,多为肉性疼痛,多发生于夜间及休息时。在生长痛的诊断上应小心谨慎,不要把其他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误诊为生长痛。此外,处理生长痛的有效方法是让患儿及时休息,为患儿做按摩和热敷,鼓励患儿做适量运动,这样生长痛就会很快消失。
作者:李静;许淑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超声科用探头擦拭放置器。方法叙述新型超声科用探头擦拭放置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超声科用探头擦拭放置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止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放置槽内时探头上残留的耦合剂流向探头连接缝内使探头损坏,方便医生及时将探头上残留的耦合剂擦拭干净。
作者:倪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掌握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配合积极全面的护理,结合针对性的分娩方式,能把疾病影响降到低程度,确保医疗的实效。
作者:严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急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痊愈或康复。方法对应激性溃疡患者给予提供各种有效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预防用药、做好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及溃疡患者的特殊护理。结论正确、恰当的护理对应激性溃疡的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明玲;姜彦春;赵长丽;许岩;冷艳;苏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现代腹腔镜外科技术发展至今已近20年,应用于胃肠道癌也已有15年的历史。由于胃肠肿瘤外科手术原则和疗效判断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复杂性,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癌手术中的应用仍然没有普及推广,并且存在一定争论。虽然世界各国的腔镜外科医生和胃肠外科医生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但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RCT 研究结论。以下就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做一讨论。
作者:赵仁合;王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心内科心包穿刺用夹持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心内科心包穿刺用夹持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心内科心包穿刺用夹持装置在抽取完液体时,可以使梯形块将胶管压住,能够堵住胶管口,避免了液体的外溢,减轻医生工作量。结论本新型心内科心包穿刺用夹持装置可在不影响穿刺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管内液体外溢,达到了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并掌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心绞痛主要是通过病因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采取综合的诊疗方式,确保医疗实效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付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中医内诊脉辅助器。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支柱、薄膜垫、连接柱、透明薄膜,支柱是由两个大小相等的方形组成,支柱中间连接的薄膜垫为一体,薄膜垫向上凸起,连接柱的长条连接在右侧支柱前后两侧,长条的中间是由圆形柱相连,透明薄膜穿过连接柱长条中间的圆形柱,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中医内诊脉辅助器。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支柱固定把脉垫两侧,病人手腕放在薄膜垫上,薄膜垫为软性材质可以上下变化,有皮肤病的病人皮肤接触薄膜垫上,避免接触正常的把脉垫,医生在给皮肤病人把脉时拽动透明薄膜上多出的头敷在病人手腕上,这样医生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同时也不妨碍医生把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者:乔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癫痫的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对收治的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积极找出癫痫发作的诱因及时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癫痫的关键。
作者:陈祥;王丽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的分析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方法对围生期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高危对象进行评分预测、及时检查相关指标、及时治疗、抗凝先行、适时手术和慎用宫缩剂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发生。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将4s 清肺平喘疗法应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当中,针对期临床疗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入选近年来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4s 清肺平喘疗法,首先进行清肺净肺治疗,通过清肺祛痰和疏通气道的方式快速缓解肺部不适感,然后进行 Pi 活肺治疗,通过止咳平喘,消炎镇痛的方式回复肺功能,再次应用植物神经平衡治疗,通过消除气道高反应和过敏反应来控制疾病发展,后应用军科细胞免疫技术,通过调整免疫功能失调解决患者疾病根源问题,防止疾病再次复发。结果通过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针对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4s 清肺平喘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状,更好地促进疾病转归,接触患者病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重新投入工作生活。
作者:孙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儿科检查器。方法详述本新型儿科检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儿科检查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次更换压舌板,从而方便压舌检查或者挂舌苔检查,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结论本项目是提供一种新型儿科检查器,在医生为儿童检查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对舌苔进行刮取操作,并且不必更换器具对儿童咽喉进行压迫探压,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
作者:宋雅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病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个科室病历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主要以病例诊断、手术操作作为依据,综合考虑患者个体特征,如年龄、诊断、并发疾病等相关因素,同时选取病历数量基本相同的2个科室进行对比研究,针对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病历系统管理中的效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和统计甲级、乙级和丙级病历率,以促进提高病历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率,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病历档案质量。结果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2个科室病历明显优于一般科室,甲级病历明显增多,乙级病历明显减少。结论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病例信息管理中,可以提高病历资源管理的力度和效率,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病历档案质量。
作者:孙蕾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止血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将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按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结论不同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理差别很大,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崔莉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高血压病进行筛查分析,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案,为干预和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同时探索中医辨证治疗规律和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开展高血压病筛查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建立高血压档案,筛查出高血压患者、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对高血压人群重视,避免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药物依赖性,同时运用中医辩证来改善高血压,观察应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规范化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归纳治疗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针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病筛查,高血压检出率超过20%,其中女性所占比例较男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群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经筛查结果显示,检出居民年龄以45~75周岁之间人数较多,此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和正常患者比例差异性显著,P <0.05;同时,糖尿病和高血脂合并患者罹患高血压比例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性更为显著,患者依从性较高,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推迟了并发症发生的时间;中医证候依次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等。结论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在社区防治高血压病工作中十分重要,中医辨证治疗合并西医规范化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性,高血压病的主要中医证素为阴虚、血瘀、痰浊、气滞等,针对高血压病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疗效性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宏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