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通过对病发原因的治疗,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可达到医疗的理想目的。
作者:赵云松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治疗风湿热的辨证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热患者22例,针对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中医治疗后22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评估,评估原则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分采用50分,治疗前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疗法通过辨证论治,从证而治,从根本治疗风湿热有显著疗效,为临床的后期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龙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患儿共30例,年龄0.2~0.6岁,男为16例,女为14例,均通过药物及氧疗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正确的治疗。结果30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及给氧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治愈率为100%。结论临床上以改善呼吸功能,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争取时间度过危机,使原发病能得以治疗为原则,采取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对症处理,氧疗等措施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陈云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简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疗。方法查阅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患者进行诊疗。结论提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以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35期
0引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黄斑部组织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上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者属于中医学视物昏朦的范畴,湿性者属于中医暴盲的范畴。其中湿性为严重,其临床特点为治疗难、见效慢,大多造成永久性低视力或致盲。中医利用其自身特点,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用中药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自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们应用九子还睛冲剂治疗AMD,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Hla抗体及抗体的检测方式。方法采集血液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分析检验,对其结果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意义。结论 Hla抗体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并发肺部综合症,呼吸困难。但临床输血中发热反应多数是由受血者体内的Hla抗体破坏献血者的白细胞所致。避免Hla抗体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应在输血前作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输注相合的血液,也可输少白细胞的血液。采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血液输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减少。受者与供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试验,用于检查受者与供者Hla-d区是否相合,常用于骨髓移植配型。
作者:陈贵林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以来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15~30天治疗,临床治愈28例,好转8例,死亡4例。结论卧床休息;增强心肌营养;抗心力衰竭治疗;心源性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
作者:皮俊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338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38例患者术后发生dVt150例(44.38%),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刘俊英;吴晓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方法详细阐述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应用证实,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方便医生的操作,能使保证穿刺针固定牢固和避免穿刺针刺伤心肌。结论本新型心包穿刺针固定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勇;贾岩;徐茂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烤药夹。方法详述本新型烤药夹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烤药夹在临床使用时,把手套在与套环末端一体的方柱上,套环部分被卡槽分割,套环呈圆环状。把手是由两个方块组成,两个方块保持水平。汤勺柄放在卡槽内避免直接拿着烫伤。医务人员把装有药粉的汤勺柄放入卡槽内固定,医务人员拿着把手进行操作,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结论本新型烤药夹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有效的避免了药粉放在汤勺上下端燃烧由于汤勺导热快会烫伤医护人员的可能,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难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艳;高宇航;关德彬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小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小肠在腹腔内占据的位置大、分布面广、相对表浅、缺少骨骼的保护容易受到损伤。在开放性损伤中小肠损伤率占25%~30%,闭合性损伤中占15%~20%。腹部的任何损伤需要探查时,均要认真、细致、规律地进行小肠损伤的检查、诊断、要高度重视小肠损伤的诊治问题。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遵医嘱给药控制原发疾病,补充心肌营养,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重症或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到症状消失和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后,方可起床轻微活动。
作者:姚敬环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抽搐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结论对于抽搐的急救护理,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心电图。在护理上需保持环境安静。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立即让病人原地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松解衣领、皮带或绥带等。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吸氧,防止舌根后坠,对强直阵挛型持续发作的病人,需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并放置牙垫。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监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者:周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结论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以有头痛、头晕、目眩、乏力、嗜睡、抽搐、失眠、不安、共济失调、容易激惹、攻击性行为、自杀倾向、焦虑、精神错乱、幻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可以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罕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dic的报道。其他有发生狼疮样综合征和脉管炎的报道。由于本药具有镇静作用,应避免驾车或操纵机器。
作者: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输尿管重建的详细过程。方法根据患者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制定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方案。结论临床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研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等同,且基本少见晚期复发的病例。与其他微创技术比较起来,开放手术和腹腔镜的优势是可以彻底解决横跨血管压迫的问题。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但随着经验的增加和器械的改进,手术时间会相应减少。
作者:田立志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简述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诊疗。结论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可靠而满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作者:朱春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宪鹏;潘世凤;乔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其病因,对其进行诊断、采取氧疗或其他特殊治疗方法。结论在一般氧疗无效的前提下可进行液体通气,临床效果较好。用充氧液体代替全血,为肺提供足够o2进行气体交换,达到维持呼吸治疗急性呼衰目的。临床已应用于严重新生儿急性呼衰。
作者:李笑闻 刊期: 2013年第35期
免疫浊度测定根据测量方式不同可分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当一定波长的入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向抗原抗体反应体系时,反应体系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微粒通过对入射光的折射和衍射形成散射光,散射光的强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呈正相关。散射免疫比浊法分为终点散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定时散射比浊法。
作者:朱艳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辨证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针对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中医治疗后22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症评估,评估原则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进行,评估分采用50分,治疗前患者呼吸困难症评估为38~4.75,治疗后患者评估分为28.55~3.2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疗法通过辨证论治,从证而治,从根本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为临床的后期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春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