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

王彩霞;刘磊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 胃癌伴肝转移, 化疗, TACE
摘要: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治疗的明确诊断为胃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给予统一化疗和TACE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心理、治疗发生的毒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综合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肾功能损害、感染、骨髓抑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36例(90.0%)]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术的疗效及对痔病患者肛门压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痔病患者肛门压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206例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肛门修复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评分(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术后VAS评分、肛门直肠测压(ARP、RRP、AMCP)的变化及近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2%(P<0.05).观察组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RP、BRP、AM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2组ARP、BRP、AMCP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ARP、BRP、AM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手术对痔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稳定患者正常的肛门收缩功能.

    作者:洪琛;刘伟;王红芝;杨鹏;顾卫军;李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脓毒性休克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162).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干预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57.14% vs.31.48%,P=0.001)、血乳酸水平≥4 mmol/L(67.86% vs.46.91%,P=0.007)、肾功能衰竭(71.43% vs.46.30%,P=0.001)、肺功能衰竭(75.00% vs.54.32%,P=0.007)、多脏器功能衰竭(51.79% vs.30.86%,P=0.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60.71% vs.41.98%,P=0.015)、PPI使用时间≥14 d(60.71%vs.44.44%,P=0.03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 d(41.07% vs.25.93%,P=0.033)、行机械通气(62.50% vs.40.74%,P=0.005)及血液滤过(50.00%vs.34.57%,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类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和预防,以降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

    作者:陆骁臻;张毅;陈童恩;许兆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6例特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Hcy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纯音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 (P <0.05).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浆Hcy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晓娜;李玉杰;于敏;黄炜;李冬枝;朱晓凤;范凯慧;赵梓博;马琼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热应激干预诱导产生HSP70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通过施加热应激干预,检测大鼠血清血脂、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活性氧(radical oxygen species,RO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表达水平,探讨热应激干预处理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S组、H+AS组(ni=10).Control组予基础饲料饮食;AS组实验开始第1天一次性维生素D3(6×l05 U/kg)腹腔注射给药,每隔30 d给药1次,共给药3次+高脂饲料饮食进行AS动物造模;H +AS组于AS动物造模期间,隔天1次,施加热应激干预至造模时间结束.14周后颈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脂、HSP70、ox-LDL,Fenton法测定ROS以及观察动脉血管病理改变.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ontrol组比较,AS组血清TC[(31.87±3.79) nmol/L vs.(14.14 ±2.95) nmol/L]、TG[(226.00±17.09) μmol/L vs.(106.10±17.57) μmol/L]、LDL[(169.17±18.75) μmol/L vs.(96.55±13.92)μmol/L]、ox-LDL[(26.68±3.52)μg/L vs.(9.92 ±3.10) μg/L]明显升高(P<0.01),病理示动脉内膜增厚,可见泡沫细胞,典型粥样斑块形成;与AS组比较,H+AS组血清TC[(28.30±2.99) nmol/L vs.(31.87±3.79) nmol/L]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168.68±26.17) μmol/L vs.(226.00±17.09) μmol/L]、LDL[(137.47±16.30) μmol/L vs.(169.17±18.75) μmol/L]明显降低(P<0.01),HSP70[(673.39±130.93) ng/L vs.(324.96 ±57.34) ng/L]明显升高(P<0.01),但是ROS水平也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示动脉内膜钙盐沉积,但未见典型AS斑块形成.结论 热应激干预的方式在表观上具有抑制大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效果,可能与诱导产生的HSP70在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陈飞;杨单;辛采美;陈佳妮;卢越;邱伟军;翁启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氟西汀对抑郁障碍大鼠海马区域FGF-2、FGFR1及5-HT1AR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来观察氟西汀对抑郁障碍大鼠海马区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和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R)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SD健康雄性大鼠32只,体重210~ 290 g.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包括①抑郁模型组;②抑郁模型+氟西汀组;③空白对照组;④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应激同时抑郁模型+氟西汀组、氟西汀组予氟西汀[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悬浮液灌胃处理,共21 d.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域的FGF-2、FGFR1和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①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显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氟西汀组水平和垂直得分增高,排便粒数减少,糖水消耗增加(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SD大鼠海马FGF-2 (22.21±7.23)、FGFR1(20.51±6.67)、5-HT1AR(22.61±5.4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氟西汀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抑郁模型+氟西汀组FGF-2(42.44±8.01)、FGFR1 (42.50±9.30)、5-HT1AR(50.97±6.2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抑郁障碍大鼠的抑郁行为,其病理生理作用机制可能是与FGF-2、FGFR1、5-HT1AR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张亚萍;刘春艳;梁海燕;唐维国;何松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表达DNA修复因子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

    目的 探究DNA修复因子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方法 单细胞克隆实验筛选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Westem blot实验检测耐药细胞中BRCA2分子的表达水平;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耐药细胞内BRCA2的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实验探究BRCA2表达水平与耐药细胞细胞凋亡及自我更新能力间的关系.结果 成功筛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高表达BRCA2;为探究高表达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相比于正常耐药细胞,BRCA2下调细胞内6孔板单个孔内细胞克隆大于20个细胞的克隆数降低5倍;而细胞凋亡Tunel实验显示,其中相比于正常耐药细胞,光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RCA2下调细胞凋亡比率上调6倍.结论 本研究首次初步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高表达BRCA2,且特异性下调耐药细胞内BRCA2促进细胞凋亡及自我更新能力降低.以DNA损伤应答分子为切入点,发现DDR(DNA损伤应答)与EGFR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今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庄顺红;胡慧仙;章敬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65岁以上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分为NPPV组和无NPPV组.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2组均检测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RP和IL-6水平,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所有病例跟踪随访12个月.结果 12个月后,NPPV组吸药前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氧分压(PaO2)、SGRQ、6MWD较无NPPV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急性加重次数、加重持续时间、BNP较无NPPV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NPPV组CRP、IL-6分别低于无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与CRP、IL-6、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与吸药前、后FEV1%pred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未应用无创通气及COPD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NPPV耐受性较好,降低了COPD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原因可能和CRP、IL-6表达有关.

    作者:王同生;苏秀丽;孙瑜霞;毛毅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比例分析与解读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9,P <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颖;王孝高;宋涛;高涌;余朝文;聂中林;陈世远;卢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C-MS法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GC-MS法测定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寻找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小分子代谢物,探讨代谢组学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浙江医院诊治的3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30例营养状况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分离血浆,分装低温保存.采用GC-MS法测定2组研究对象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小方差判别分析法对2组研究对象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组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水平.结果 2组研究对象血浆总离子流色谱图基本相似,色谱保留时间主要集中在5 ~ 15 min,实验组峰高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主成分得分图可以明显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置换检验截距R2 =0.668,Q2=-0.309.实验组甘氨酸、天冬氨酸、苏糖酸的值较对照组升高,而鸟氨酸、油酸、尿酸、D-塔罗糖、N-甲基-DL-丙氨酸、甘露糖、D-甘油磷酸酯、β-丙氨酸、α-酮戊二的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GC-MS法能检测出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有关的小分子代谢物质种类,提示GC-MS法可作为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检测的筛选方法.

    作者:杨维佳;杨敏春;姚惠;王丽君;郑培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记录2组的术中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例数.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骶前血肿、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复发、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79.38 ±28.17)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6 ±21.35)min],失血量[(121.52 ±32.63)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 ±43.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0.00%)、直肠穿孔例数(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 vs.13.33%)、1年生存率(84.62% vs.7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的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天明;杜金林;钟志风;戴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认为残余肾功能对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透且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200 ml的患者62例,根据依从性评定标准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2组,过程中因为移植、转院、感染、手术等原因,剔除10例患者,余下52例患者,每组26例,比较2组患者分组时及1年后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透析前后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钾、血钙、血磷、血清铁、铁蛋白、铁饱和度、白蛋白、C反应蛋白(CPR)、总维生素D、总尿素清除率(Kt/V),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透析前的血压.比较2组患者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的各项指标.结果 1年后,依从性好的组较依从性差的组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多,PTH、铁蛋白控制得更好,总维生素D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减少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率、尿量维持得更多更久,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延缓残余肾功能的降低.

    作者:林小敏;马璐璐;陈薪薪;叶一蓓;林晓霞;史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通过探讨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24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PGL患者就诊前均有消化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黑便、消瘦、呕血等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PGL的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诊断上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CT提示肿瘤性病变为83.33%,第一次胃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仅76.19%.24例PGL患者病理分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14例,占58.33%;其次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占37.50%;1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占4.17%.此外,本次研究分析中发现胃淋巴瘤患者中感染过乙肝病毒的达58.33%,其中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高达25.00%.结论 PGL是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胃镜下活检仍然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DLBCL患者治疗仍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CHOP)方案为主,MALT可以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预后个体差异较大.PGL的发生是否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样本、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尹清明;董卫国;田山;廖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 (1/35) vs.12.20% (5/41);log-rank x2=3.891,P=0.048].结论 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作者:范立北;金宪政;贾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干预柔红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柔红霉素介导的小鼠心肌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DP组、EGCG组,每组20只,其中FDP、EGCG两组分别灌胃给予FDP与EGCG 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给药一周后,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给予柔红霉20 mg/kg,给予柔红霉素48 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100%,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明显下降(60%),且其血清心肌酶指数升高(P<0.01);FDP组、EGCG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存活率升高(90%),而心肌酶指数均有所降低(P<0.01),其中EGCG组心肌酶指数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FDP及EGCG可减轻柔红霉素对小鼠的心肌毒性,而EGCG疗效相对FDP可能更佳.

    作者:丁杰;都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评分及其相关microRNA表达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考察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对临床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112例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2 ~68岁,平均年龄(48.0±5.5)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在microRNA-320a、microRNA-17-5p、microRNA-223-3p、microRNA-451a、microRNA-223、microRNA-452等microRNA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其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状态患者的HAMD得分均值[(13.7±1.6)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状态者[(3.6±1.1)分](t =39.516,P<0.05).抑郁组在microRNA-320a、microRNA-451a、microRNA-223表达水平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Z值分别为6.252、5.183、7.90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与年龄分布(r=0.420,P=0.040)、临床分期(r=0.610,P=0.013)、microRNA-320a(r=0.500,P=0.023)、microRNA-451a(r=0.430,P=0.034)、microRNA-223(r=0.660,P=0.010)等因素的改变有关.结论 临床可通过监测HAMD得分、microRNA-320a、micmRNA-451a、microRNA-223等因素变化,评判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凌迎春;周月琴;沈群弟;董颖盈;沈俊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的影响,探寻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 将2015年1-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273例急诊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接受治疗的243例急诊抢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急诊抢救护理的患者,试验组为在基础急诊抢救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护理的患者,将2组在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记录不吻合的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记录不吻合、手术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标识错误率分别为8.1%、10.6%、6.6%、5.5%、13.9%、7.3%、2.9%、3.7%,对照组分别为11.9%、14.0%、9.9%、8.2%、18.9%、17.3%、10.7%、9.9%,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例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72.0%(175例)和95.9%(233例),对照组分别为55.7%(152例)和82.1% (224例),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以使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更加规范化,护理质量规范化.

    作者:徐瑞琦;杨硕;山丹;黄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自我效能是患者为完成相关目标所具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效果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评定患者自我效能情况,根据评分将其分为及格组52例和不及格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变化,并分析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及格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2.325,P=0.022),及格组患者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明显高于不及格组(Z=-2.070,-2.274;P=0.038,0.023);及格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6.972、-6.142,P<0.001),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不及格组(t=8.683,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规范化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康复教育,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洪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析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

    加拿大家庭医学发展较早,对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介绍,着重于从家庭医生“4+4+2”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全日制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综述.加拿大通过多个层面完善家庭医生培养体系、持续职业开展、倡导及制定执行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借鉴加拿大家庭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比较了两国家庭医师培养特点、教学组织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中的优势表现在:①培养制度步骤清晰、阶段目标和路径明确;②行业协会作用巨大,政府规划,大学培养,分工明确;③家庭医生生源优秀,师资充沛,爱岗敬业,家庭医学发展条件较好.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的特点正是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并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把教育培训同家庭医生持续终身的执业生涯统一起来.相比之下国内的家庭医生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和家庭医学的理性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学习和借鉴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的家庭医生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伦;王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思维导图在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思维导图在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出院康复指导.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组患者出院指导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统计2组患者复诊情况及对出院康复指导的满意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应用焦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如何预防并发症、如何用药、恢复期间饮食及生活习惯、复诊时间及要点等出院指导知识知晓例数分别为32例、34例、34例、4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例、26例、23例、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复诊率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对出院康复指导满意度为71.4%,高于对照组的52.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得分分别为整体功能(90.1±2.4)分、情绪功能(89.9±3.2)分、躯体功能(86.4±1.7)分、角色功能(94.1±2.7)分、认知功能(90.8±3.0)分,对照组各项得分分别为(82.8±1.6)分、(81.4±2.1)分、(80.8±2.5)分、(86.6±3.1)分、(83.4±2.6)分,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正常的患者(81.0%)与对照组(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对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出院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与思考

    目的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深化医改、构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对如何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经验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主要政策、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提出工作建议.结果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成效难以显现,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生执业制度推进滞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员注册率较低、流失率偏高;规范化培训在整体培训中比例、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呈现“三低”;政策宣传不到位,激励措施缺乏,参培积极性不高等.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科医生队伍总体上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全科医生既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也未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不被重视);对全科医学认识不到位,在全科专业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高;全科医生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推进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结论 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执业注册;强化规范培训;重视学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

    作者:宋向东;杨昱;于先清;樊康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