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光;周娟娣;陈杰;施宜均;蔡远杰;谢尚闹
目的 在安眠穴施用滞针震颤法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判断滞针震颤针刺法治疗睡眠障碍技术是否值得推广.方法 随机将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诸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19例失眠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取安眠穴采用滞针震颤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取照海、申脉、足三里、三阴交、神门、百会、四神聪及内关等穴位,得气后采用电针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4,P<0.05).观察组针刺干预后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各模块(除催眠药物外)及总分上评分与针刺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针刺干预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总分评分与针刺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针刺干预前比较,各因子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针刺干预后比较,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以及总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四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滞针震颤针刺法刺激安眠穴治疗失眠症比常规针刺法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傅云其;谢鸿康;姚小萍;张航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选择适当的支具佩戴对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9人,研究组佩戴适当的支具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电刺激疗法,9个月后进行随访,分析整理Risser征级别和Cobb角对矫正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和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生活质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11.11%)和3例(33.33%)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ser征级越低,初诊矫正率、侧凸进展率越高,顶锥旋转矫正率并未表现出规律,不同Risser征级下初诊矫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凸进展率和顶锥旋转矫正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在功能/活动度、疼痛、精神健康和治疗满意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合适的支具可有效地降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曹斌豪;王敏;叶湛;陈建军;王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手术切除联合磁铁片加压及曲安奈德针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疗效及治疗后生质存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56例(64侧)患者行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缝合后即向创面内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20 ~ 40mg,随后每2周注射1次,共5次,拆线后局部用磁铁片加压治疗,每天8h并保持6个月,随访12~ 36个月,随访结束后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 4例失访,随访52例(59侧)中有5例(6侧)复发,复发率为10.2%,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9±9)个月.治疗后瘙痒、疼痛显著减轻,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和瘙痒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GBI总分为29.98 ± 16.97,复发组GBI总分为18.13±11.13,未复发组GBI总分32.14±17.04,较复发组显著提高(P<0.05);复发组瘢痕疙瘩体积为(5.53±4.88)cm3,未复发组为(5.32±3.87)cm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家族史组复发率为15.0%,无家族史组为1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意率为90.4%,满意度评分为(3.54±0.73)分,未复发组满意度评分(3.66±0.57)较复发组(2.88±1.13)高(P<0.05);磁片佩戴的舒适性评分为3.62±0.53,未复发组评分(3.70±0.46)较复发组(3.13±0.83)高(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磁铁片加压及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减少耳垂瘢痕疙瘩复发率,并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谊;张璃;林孝华;李智铭;张启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23、IL-17炎症因子及心理和躯体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给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7、IL-23的表达,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抑郁自评调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7、IL-23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自评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抑郁自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结合治疗,改善患者外周IL-17、IL-23的表达,同时具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自我行为的管理和健康的决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丽云;朱琴;林玲萍;倪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反复流产(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变化,评价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探讨RSA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选取3次或3次以上无明确原因的自然流产患者82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这82例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进行检测,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效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来分析封闭效率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主动免疫治疗后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和CD8+的封闭效率明显升高,免疫治疗前CD3封闭效率为0.31(-0.51 ~1.09),免疫治疗后CD3封闭效率为1.02(0.09 ~2.33);免疫治疗前CD8封闭效率为0.47(-0.53 ~ 1.83),免疫治疗后CD8封闭效率为1.39(0.55 ~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2.622,P<0.05),而CD4+的封闭效率免疫治疗前为-0.04(-1.40 ~1.30),免疫治疗后为0.52(-1.10~1.35),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2,P>0.05).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转阳和未转阳的妊娠率分别是42.9%和16.1%,转阳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未转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封闭效率提高,封闭抗体的阳性转变更有利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
作者:马超;韩维田;冯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老年人跌倒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情况,分析老年人跌倒并发重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 日-2014年12月31日南昌市青云谱区内跌倒、且经“120”送至南昌市区内各医院住院治疗的7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有明确跌倒致头部外伤史;③初始CT扫描明确外伤性颅脑损伤.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不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③颅脑损伤非跌倒所致.对其相关单因素采用x2检验,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7.0.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跌倒致重度颅脑损伤与性别、入院时间、跌倒平面、相关枕颞着地、心脑血管基础病有关(P<0.05),与年龄、合并伤无关(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脑血管基础病(OR=5.555)、相关枕颞部着地(OR=4.420)是老年人跌倒致重型颅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相关枕颞着地的跌倒致颅脑伤老年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时机,尽早进行积极干预,以控制危险因素,减少继发脑损伤,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愈后.老年人跌倒的社区宣教应有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加强颅脑损伤知识的宣教,提高老年人对颅脑伤的认识,预防老年人跌倒致重型颅脑伤的发生是必要的.
作者:龚勤峰;胡勇;涂杳然;彭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氧化应激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对凋亡相关蛋白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PEG-SOD组,每组28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MPEG-SOD组建模前腹腔注射MPEG-SOD;术后12 h、1d、3d、7d不同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TUNEL测定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NDS评分、SOD活性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c-myc蛋白、NF-κB p65、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术后3d达峰值,与模型组同时点比较,MPEG-SOD组NDS评分、SOD活性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c-myc蛋白、NF-κB p65、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c-myc蛋白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模型组r=0.83,MPEG-SOD组r=0.91,P<0.05).结论 脑出血后氧化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启动凋亡相关基因c-myc有关.
作者:汪立松;章永强;冯忠;应小卫;王希佳;霍鑫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非插管胸腔镜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判断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9月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2%罗哌卡因),B组(0.2%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C组(0.1%罗哌卡因联合0.4 μg/ml舒芬太尼),每组20例.术前于T6~7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 mg吗啡镇痛,术中由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泵注经面罩自主呼吸,观察3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变化,记录术后1、4、8、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术中呛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采用复乳化法,以0.2%罗哌卡因、磷脂、三油酸甘油酯、胆固醇、L-赖氨酸为原料制备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罗哌卡因脂质体为圆球形,内部呈多囊泡结构,粒径为7 ~ 30 μm,平均粒径为(15.36±7.87)μm;药物释放时间为6h释放65.0%,24 h释放90%,48 ~ 60 h释放完毕.结果 术中血压方面,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方面,A组和B组在人工气胸时和人工气胸后30 min呼吸频率低于C组(P<0.05);A组术后4、8h呼吸频率高于B、C组(P<0.05).并发症方面,A组术中恶心呕吐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方面,B组术后4、8h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低于A、C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能够减轻非插管胸腔镜围术期并发症,可实现麻醉药物的定点定量精确释放,具有持续释放、定量释放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益维;黄长顺;王珏;杨秋纽;朱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特点,对导致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预测各种相关因素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整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ITP患儿,对纳入诊断标准的1 1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的血小板数值,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出院时的治愈效果进行分组,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x2值和P值.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1 150例,男性为712例,治愈数为38例,女性为438例,治愈数为16例,单因素分析性别与治愈数的关系,x2=1.719,P>0.05.根据年龄分组为<1岁,1~7岁和>7岁,与治愈数的单因素分析x2=2.970,P >0.05.初诊时检查的血小板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与否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的x2值分别为31.826、4.087、21,1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依次为血小板初始值、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P值分别为0.000、0.042、0.049.结论 血小板初始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血小板初始值可作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必要时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干预治疗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这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作者:陈陶;李帆帆;章赵华;柳洁;阮积晨;舒旷怡;蒋伟燕;李姗姗;江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部周围骨折术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方法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文化程度分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分析2组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h、6h、24h、3d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h、6h、24 h及3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12.3±3.5)min]、拔管时间[(13.5-±3.1)min]、应答时间[(15.3±4.4)min]均快于对照组[(17.4±2.8) min、(20.4±2.8)min、(20.8±4.1) min,P<0.05].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周围骨折术中使用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影响小,术后麻醉恢复良好,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响林;万凌峰;原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3月,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同一组医师应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 52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无周围血管疾病,所有撕脱皮肤均为逆行撕脱,无明显挫伤或仅有轻度挫伤,撕脱皮肤均较完整,有较好的软组织床或虽伴有肌肉断裂但经修复后软组织床良好,所对应的皮下组织无大面积的骨和肌腱外露,皮瓣撕脱面积为:(4cm×5 cm) ~(15 cm×1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调整负压,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敷料的颜色、管型、气味,保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持续负压吸引通畅、有效,术后1周打开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记录皮瓣的颜色、质地、弹性、感觉情况,评估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 20个月,2例失访.3例皮瓣远端局部发黑经换药后愈合.成活皮瓣近端及中部色泽、质地、弹性、感觉等与正常皮肤无异,远端皮瓣色泽暗,质薄,弹性差,皮肤感觉迟钝或无感觉.结论 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学习曲线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衡;官建中;周建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对肾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肾癌患者9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出院后均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包括与社区转介、随访、术后4~5周进行复查CT/MRI、门诊复诊、专题讲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团队工作模式的延续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组、同伴志愿组等6个小组协同护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定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生存质量,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评分分别为41.22±3.87、71.17±3.8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SAS/SDS的评分分别是27.78±3.67、28.28±4.73;58.48±4.39、56.28±4.73,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工作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术后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佳;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脑外伤行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配对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采用标准化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脑外伤后患者认知障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自理能力,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LOTCA及MMS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各项评分均上升,观察组LOTCA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67%(Z=-2.836,P<0.05).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针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缺损,提高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燕;杨健;寿棘;毛芝芳;徐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芳;李靖涛;宋振梅;刘继喜;吴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空肠憩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类以空肠及其系膜扭转为特点的临床急腹症.空肠憩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较难发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肠扭转,进而致肠梗阻并产生严重后果.我院收治1例空肠多发憩室并肠扭转,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旨在增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姜海涛;陈云杰;颜华东;王天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杭州市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了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患者满意度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按患者档案号随机抽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3月1日杭州市某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651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终获得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为93.7%.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Stata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前3位的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负担花费和就诊环境方面,分别为86.56%、82.79%、80.81%;满意度后3位的是医务人员主动讲解知识、技术水平和机构主动提供服务方面,分别为71.14%、73.28%、74.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与退休前职业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服务,同时着力于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转变医务人员服务观点,加强沟通,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和美;楼妍;范敏华;徐华萍;杨方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失调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的排卵功能失调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2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为(13.8 ±0.4) mm、(13.7±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3 ±1.1)mm和(8.5±1.4)mm,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失调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琴芬;江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环境因素包括气象及空气污染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观察2014年6月-2016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收治的1 4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情况与同期通州区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风力、降水情况及空气质量情况,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素及空气污染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发病部位的影响.结果 风力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x2=13.43,P=0.003 8),并主要增加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广泛前壁及下壁心梗的发生率.低气温(x2=8.08,P=0.044 4)、昼夜温差(x2 =11.14,P=0.011)及风力(x2=7.88,P=0.048 6)显著影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广泛前壁心梗的发生与大风天气相关(x2=13.52,P=0.003 6).风力(x2=11.88,P=0.007 8)及昼夜温差(x2=8.17,P=0.042 7)与下壁心梗的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 气温、风向风力等气象因素对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影响,并且对于不同心梗部位的影响存在差异,空气污染及降水对本地区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柳子静;郭金成;张海滨;郝明辉;张利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病理学检查并不能为乳腺痛患者化疗后的病灶变化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4例,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进行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化疗前、后病灶变化及病灶内和腋窝异常淋巴结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彩色超声显示,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病灶体积明显减少(P<0.01),病灶形态、边界、周边声带、周边强回声、血流分级均存在明显变化(P<0.05);以病理学评价为金标准,彩色超声检查病灶变化的灵敏度为83.02%,特异度为63.96%;与病理学评价的一致性Kappa值=0.390,P<0.01;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化疗后病灶内血管丰富断面血流动力学指标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0.01),无效组(稳定+进展)Vmax、RI无明显变化(P>0.05),且化疗后有效组Vmax、RI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有效组化疗后腋窝异常淋巴结内血管丰富断面Vmax、RI均明显降低(P<0.01),无效组Vmax、RI无明显变化(P>0.05),且化疗后有效组Vmax、RI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结论 彩色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娅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失控引发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花费高.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有益的治疗策略,但临床的结局并不是十分好,脓毒症的总体病死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而脓毒症引起的脏器损伤,尤其是损伤脑部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日显突出.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等的下降和执行困难,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医疗和患者看护的成本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重视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综述了脓毒症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从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和救治现状来讨论这一问题,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二飞;李楠;赵晓英;闫晋琪;涂可;李项瑞;阴弯弯;闫汝虎;侯立朝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