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明;吴胜梅;欧伟麟;吴文林;欧文森;王燕;王家骥
目的 探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老年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入院治疗的AD患者82例,采用激越问卷、智能简易精神状态筛选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痴呆行为病理学评定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患者误吸/窒息风险评价估量表进行调查,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进食体位,是否有误吸史、是否使用镇静/抗癫痫类的药物以及误吸/窒息风险评估的总分,且均对其进行饮水实验,使用Pearson多元逐步回归和相关比较的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误吸/窒息风险评估得分与患者的年龄、进食体位、是否有误吸史以及是否使用镇静/抗癫痫类的药物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没有显著相关性.饮水实验(P<0.00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筛选表(MMSE,P=0.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ADL,P<0.001)、Cohen-Mansfield精神激动目录(CMAI,P=0.020)以及日夜节律(P =0.008)与患者的误吸/窒息风险有显著的相关性.饮水试验、误吸/窒息史、进食体位、年龄、使用药物、ADL评分都是影响AD患者误吸/窒息风险的独立因素.结论 以下因素都对AD患者发生误吸/窒息风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患者饮水试验呈阳性、平卧位进食、高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以及使用抗精神类药或者使用镇静类药等因素.
作者:贺文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诊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相关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胆取石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对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h疼痛程度、术后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留置引流管例数明显多于胆囊切除组,而保胆取石组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小于胆囊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管结石.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确,安全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另一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胆囊和全身状况以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胆囊结石治疗的个体化.
作者:李巧登;陈光彬;刘志刚;凌林;刘丹峰;胡郁之;刘昌阔;孙礼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对肾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肾癌患者9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出院后均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包括与社区转介、随访、术后4~5周进行复查CT/MRI、门诊复诊、专题讲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团队工作模式的延续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组、同伴志愿组等6个小组协同护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定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生存质量,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评分分别为41.22±3.87、71.17±3.8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SAS/SDS的评分分别是27.78±3.67、28.28±4.73;58.48±4.39、56.28±4.73,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工作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术后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佳;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生物治疗方法.本文从自杀基因、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免疫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基因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包括HSV-tkGCV系统、H19 RNA、hTERT等,HSV-tkGCV系统是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研究多的一种,TK基因是药敏基因,肿瘤细胞转染该基因后,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或无环鸟苷(ACV)变得敏感而能被杀死.RNA干扰是基因沉默治疗的主要方式,通过沉默肿瘤相关基因IDO2、DUSP6、IGF1R、ORAOV1等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癌基因激活或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p53和PTEN是两个有意义的抑癌基因,重组腺病毒p53和PTEN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免疫基因治疗是将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分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体细胞内,通过激发或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来控制或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IL、CTL、LAK、NK等,可供选择的目的基因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趋化因子等.抑制血管生成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来阻止肿瘤生长和侵袭,VEGF-Trap、PEDF、ES通过腺病毒导入肿瘤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在特异性、安全性和靶向性方面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许坚吉;王爽;寇卜心;陈德喜;刘晓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脓毒症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1 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收治的成人脓毒症休克患者18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组94例和常规组86例,PICCO组患者在PICCO技术监测下进行精准的液体复苏,而常规组以常规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复苏后脏器功能变化;ET-1、乳酸、白介素-10等炎症因子的变化;T淋巴细胞等免疫功能变化,以及microRNA-155等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平均动脉压、休克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方法液体复苏后,PICCO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幅度、BNP、IL-10、ET-1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的mi-croRNA-155、T细胞亚群高于常规组患者(P<0.01).结论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不但能使血压平稳恢复,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减轻炎症介质,对提高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卢露;潘国权;汤鲁明;王林霞;王志翊;潘小东;孙来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空肠憩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类以空肠及其系膜扭转为特点的临床急腹症.空肠憩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较难发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肠扭转,进而致肠梗阻并产生严重后果.我院收治1例空肠多发憩室并肠扭转,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旨在增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姜海涛;陈云杰;颜华东;王天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健康中国2030”已经形成国策,国家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重点.鉴此,高校要进行健康产业理论和实践研究,本研究就是初步建立评价我国研究型大学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方法 结合大量相关文献,从我国研究型大学健康产业构成要素入手,借鉴其他产业评价指标,通过13位专家采用Delphi法初步建立了评价我国研究型大学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了含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入选专家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程度和积极程度较高,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好,形成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健康产业的评价工具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健康中国2030”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鲍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特点,对导致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预测各种相关因素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整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ITP患儿,对纳入诊断标准的1 1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的血小板数值,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出院时的治愈效果进行分组,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x2值和P值.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1 150例,男性为712例,治愈数为38例,女性为438例,治愈数为16例,单因素分析性别与治愈数的关系,x2=1.719,P>0.05.根据年龄分组为<1岁,1~7岁和>7岁,与治愈数的单因素分析x2=2.970,P >0.05.初诊时检查的血小板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与否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的x2值分别为31.826、4.087、21,1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依次为血小板初始值、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P值分别为0.000、0.042、0.049.结论 血小板初始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血小板初始值可作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必要时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干预治疗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这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作者:陈陶;李帆帆;章赵华;柳洁;阮积晨;舒旷怡;蒋伟燕;李姗姗;江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失控引发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花费高.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有益的治疗策略,但临床的结局并不是十分好,脓毒症的总体病死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而脓毒症引起的脏器损伤,尤其是损伤脑部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日显突出.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等的下降和执行困难,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医疗和患者看护的成本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重视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综述了脓毒症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从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和救治现状来讨论这一问题,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二飞;李楠;赵晓英;闫晋琪;涂可;李项瑞;阴弯弯;闫汝虎;侯立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非插管胸腔镜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判断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9月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0.2%罗哌卡因),B组(0.2%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C组(0.1%罗哌卡因联合0.4 μg/ml舒芬太尼),每组20例.术前于T6~7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 mg吗啡镇痛,术中由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泵注经面罩自主呼吸,观察3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变化,记录术后1、4、8、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术中呛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采用复乳化法,以0.2%罗哌卡因、磷脂、三油酸甘油酯、胆固醇、L-赖氨酸为原料制备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罗哌卡因脂质体为圆球形,内部呈多囊泡结构,粒径为7 ~ 30 μm,平均粒径为(15.36±7.87)μm;药物释放时间为6h释放65.0%,24 h释放90%,48 ~ 60 h释放完毕.结果 术中血压方面,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方面,A组和B组在人工气胸时和人工气胸后30 min呼吸频率低于C组(P<0.05);A组术后4、8h呼吸频率高于B、C组(P<0.05).并发症方面,A组术中恶心呕吐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方面,B组术后4、8h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低于A、C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能够减轻非插管胸腔镜围术期并发症,可实现麻醉药物的定点定量精确释放,具有持续释放、定量释放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益维;黄长顺;王珏;杨秋纽;朱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高压氧辅助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重型颅脑损伤致颅内出血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检测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代谢状态指标水平,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2组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CBF、CB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TP、M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CBF、CBV、TTP、MTT水平较术后l周时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5d时TNF-α、IL-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IL-4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5d时RBP、TRE、P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CEO2、SVO2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5d时RBP、TRE、PA、CEO2、SV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预后良好率(42.7%)明显优于对照组(14.3%,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炎症、改善代谢状态,提高预后.
作者:万玉麟;徐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比较2组生物学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蛋白(ST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和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BC、ESR、CRP、STP、CD4、CD4/CD8、CD8、IgA、IgG、IgM、TNF-α、IL-12、TGF-β、IL-10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可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芳;李靖涛;宋振梅;刘继喜;吴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生命的本质是结构和能量的相互作用,然而,现代医学对于疾病中的能量代谢缺陷依然知之甚少.而能量主要的产生部位是在线粒体,其通过氧化呼吸链产生可供人直接利用的能量——ATP,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活性氧.从基因角度讲,每个细胞中有成百上千个线粒体DNA拷贝,并且这些线粒体DNA编码的蛋白质组成了氧化呼吸链的一部分,是能量产生的必需基因.线粒体功能缺陷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不同组织由于对能量需求的不同其所含线粒体的数量也不同.而当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不能够满足机体的需求时就会发生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耳聋等.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有关.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线粒体结构、功能、能量代谢、线粒体基因变异、线粒体单倍群等方面的改变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范润萍;徐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安眠穴施用滞针震颤法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判断滞针震颤针刺法治疗睡眠障碍技术是否值得推广.方法 随机将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诸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19例失眠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取安眠穴采用滞针震颤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取照海、申脉、足三里、三阴交、神门、百会、四神聪及内关等穴位,得气后采用电针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4,P<0.05).观察组针刺干预后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各模块(除催眠药物外)及总分上评分与针刺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针刺干预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总分评分与针刺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针刺干预前比较,各因子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针刺干预后比较,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以及总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四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滞针震颤针刺法刺激安眠穴治疗失眠症比常规针刺法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傅云其;谢鸿康;姚小萍;张航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麻醉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37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8例).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静脉注射,以0.4 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2组均以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与维持.于诱导前、术毕、苏醒时3个时间点记录患者MAP、HR、SpO2、Ramsay镇静评分、RR、OAA/S镇静评分,比较2组唤醒期应答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毕、苏醒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毕OAA/S镇静评分小于对照组,苏醒时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唤醒期应答满意148例(87.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例(72.02%,P=0.0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7例(4.14%),低于对照组的11例(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6).结论 对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而言,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发挥镇静效果,唤醒期应答能力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蔚蓝;黄晓霞;乐新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杭州市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了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患者满意度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按患者档案号随机抽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3月1日杭州市某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651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终获得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为93.7%.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Stata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前3位的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负担花费和就诊环境方面,分别为86.56%、82.79%、80.81%;满意度后3位的是医务人员主动讲解知识、技术水平和机构主动提供服务方面,分别为71.14%、73.28%、74.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与退休前职业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服务,同时着力于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转变医务人员服务观点,加强沟通,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和美;楼妍;范敏华;徐华萍;杨方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反复流产(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变化,评价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探讨RSA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选取3次或3次以上无明确原因的自然流产患者82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这82例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封闭效率进行检测,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效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来分析封闭效率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主动免疫治疗后RSA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和CD8+的封闭效率明显升高,免疫治疗前CD3封闭效率为0.31(-0.51 ~1.09),免疫治疗后CD3封闭效率为1.02(0.09 ~2.33);免疫治疗前CD8封闭效率为0.47(-0.53 ~ 1.83),免疫治疗后CD8封闭效率为1.39(0.55 ~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2.622,P<0.05),而CD4+的封闭效率免疫治疗前为-0.04(-1.40 ~1.30),免疫治疗后为0.52(-1.10~1.35),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2,P>0.05).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转阳和未转阳的妊娠率分别是42.9%和16.1%,转阳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未转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封闭效率提高,封闭抗体的阳性转变更有利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
作者:马超;韩维田;冯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低位及低位直肠癌占较大比例,其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6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开腹组50例患者,行开腹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和排便困难发生率.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52.4 ±38.2) min、出血量(45.2 ±21.8)ml、住院时间(9.7±1.2)d、肛门排气时间(2.1±0.8)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均明显更小,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12.3±0.7)明显多于开腹组(1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门功能满意度、KIRWAN分级、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发生率及排便困难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且与开腹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方复;卢国春;毛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氧化应激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对凋亡相关蛋白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PEG-SOD组,每组28只,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MPEG-SOD组建模前腹腔注射MPEG-SOD;术后12 h、1d、3d、7d不同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TUNEL测定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NDS评分、SOD活性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c-myc蛋白、NF-κB p65、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术后3d达峰值,与模型组同时点比较,MPEG-SOD组NDS评分、SOD活性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c-myc蛋白、NF-κB p65、TUNEL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c-myc蛋白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模型组r=0.83,MPEG-SOD组r=0.91,P<0.05).结论 脑出血后氧化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启动凋亡相关基因c-myc有关.
作者:汪立松;章永强;冯忠;应小卫;王希佳;霍鑫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延续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和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结合宜昌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5月以来的实践经验做进一步阐述.结果 基于分病种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尤其是在三级医院床位紧张而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卫生资源优势,促进患者合理分流,提高三级医院的床位周转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但是,社会对延续护理认识不足,双向转诊机制、延续护理体系不完善,社区专科护理发展不足,下转患者无力承接却是制约延续护理的关键.结论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资源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本地医疗资源优势,克服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化解各种挑战,采用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延续护理,可以确保延续护理得到可持续发展,并为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
作者:王金明;吴胜梅;欧伟麟;吴文林;欧文森;王燕;王家骥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