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作琳;姚余有;郭光明;吴婷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师资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参加2014年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班的学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培训前学员对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前后学员对全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自评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251名学员中,95%以上的学员认为,这种类型的培训能巩固全科基本理论,加强专业知识,改善服务技巧及培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学员对本次培训总体上满意,满意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授课师资(98.0%)和授课方法(92.4%);培训后提高明显的前三位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和能力(215人,85.7%),全科团队服务理念和能力(210人,83.7%),对社区卫生的信心(163人,64.9%).学员自评被调查的18项全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各项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的总体效果满意,但仍需要继续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沈欢瑜;史明丽;郑婵娇;林之喆;欧伟麟;张冬莹;王家骥;周志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了解骨科术后患者压疮产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并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期为临床骨科术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为3例,对照组为14例,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为(27.31±4.33)h和(18.88±8.67)d,而对照组分别为(43.12 ±8.04)h和(24.14 ±7.55)d,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骨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商丹英;贾勤;李璐;傅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通过对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53例AECOPD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一共培养5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1株(46.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185株(36.0%),对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真菌88株(17.1%),对咪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AECOPD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大部分临床病例表现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高,临床疗效较差的特点,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药敏测定,保证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慧贤;王琨;戴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经多渠道核实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数据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病时间、地点、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果 2013年中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为32.43%;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3~5月,特别是在4月,发生124例,占总数的83.78%,疫情在夏季明显减弱,进入秋冬季又逐渐抬升;确诊病例基本为散发状态,绝大多数发生在以江浙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较多,各自都超过了25例,其余各地均低于1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分布在4~91岁的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确诊病例占72.30%.结论 H7N9禽流感感染以散发为主,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H7N9感染人群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H7N9禽流感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必需监测疫情的各个环节,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姜慧芬;包叶江;徐笑红;姜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年内冷冻保存(-80℃)血清中HBV-DNA的结果与冷冻保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成4份于-80℃保存,分别在第0、2、6、12月相同条件下冻融,再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将检测数据转化成对数值,采用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5份血清标本HBV-DNA初始值为103~107 copies/ml,2个月冷冻保存的血清各组标本HBV-DNA含量较初始值没有明显差异(P=0.39);但在冷冻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后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1,P=0.00);6个月冷冻保存也明显低于2个月保存HBV-DNA含量(P=0.014).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V-NDA检测的含量与时间成负相关(r =0.985).结论 冷冻保存(-80℃)血清时间越长HBV-DNA含量随之越低.
作者:陈玲;刘军权;周忠海;吕小婷;张娟;周燏;郑璐;孙蕾清;陈复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 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 min、2.1% (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 (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 min (40 ~ 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敏华;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叶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一次性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器(TR Band)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提高TR Band止血器使用效果,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114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充分沟通,告知桡动脉穿刺益处及可能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术中密切观察,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按照TR Band止血器使用方法注入13 ~ 15 ml气体,多不超过18 ml压迫止血,分 别于术后每2h放气2ml,放气8~10 ml后观察,10 ~20 h去除压迫器.观察TR Band对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的适应程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不影响患者休息体位及大小便,其中并发手部肿胀10例,皮肤局部压伤1例,桡动脉闭塞2例,压迫处不同程度疼痛25例,其他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TR Band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董金玲;李勇;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房颤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作用研究:对照组随机选取来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60例,观察组选择因房颤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符合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三种房颤类型的患者各60例,2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CR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②尿酸对心房颤动治疗效果评价作用研究:观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再次检测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428.13±123.7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5±97.64)μ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LVEF(OR =3.173,P<0.01)、LAD(OR=1.376,P<0.01)、运用β受体阻滞剂(OR=1.297,P<0.01)、尿酸水平(OR=2.548,P<0.01)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371,P<0.01)和LVEF(OR =2.414,P<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药物及电复律控制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心房颤动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可以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并对疗效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先慧;王仲恺;甘国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全年ICU送检的各种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05株(占87.6%),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12.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11株(占26.2%),且多为泛耐药菌株,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22株(占15.2%)、大肠埃希氏菌90株(占11.2%)、阴沟肠杆菌34株(占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占3.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8株(占3.5%),均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 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现细菌种类多、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秀芳;王小扁;李峰;柴杰;谭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在HCC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HCC还有个很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HCC患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男女患者之比为(2 ~4)∶1,且HCC在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3位,HCC在女性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6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1].早期研究显示雄激素(androgens)是导致HCC发生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血清高水平的睾酮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但发现临床对肝癌患者去雄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2];雄激素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雄激素及受体通路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事件;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雄激素受体在肝癌方面的研究做出以下综述.
作者:杨德红;李庭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当前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出现了更多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新问题,从而给传染病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传染病学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显过时,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学的学科发展)和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大纲局限、教材内容滞后;教学病例种类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难度增大;青年教师缺乏经验等),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学活动要“源于大纲、高于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不重视传染病学学习的现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施展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使传染病学教学更趋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传染病诊疗和防控知识的医学人才.
作者:张毅;余永胜;汤正好;江红;奚敏;陈小华;王鹏;臧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 =2.512,95% 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 CI(1.063 ~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鑫;马琳;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方庄社区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77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男性40名(51.95%),女性37名(48.05%);平均年龄(70.74±9.56)岁;平均患病时间(9.73 ±7.20)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2人,初中21人,高中30人,本科4人;在职业方面:工人25人,农民3人,行政工作者16人,服务行业20人,知识分子13人.干预前,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分别为(3.16 ±0.81)分、(3.10±0.84)分、(14.01±3.26)分、(13.41 +3.39)分、(9.62±1.99)分、(17.44±4.99)分;干预后研究对象在上述领域的得分依次为:(3.68±0.77)分、(3.62±0.80)分、(19.81±4.86)分、(17.66±4.26)分、(10.19±1.91)分、(20.43±5.44)分;干预后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梅;刘新颖;葛彩英;贾鸿雁;孔慜;吴浩;张向东;赵京;兰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对ICU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1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168例患者使用美罗培南1 g溶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由静脉进行滴注治疗,约30 min滴完,每8小时1次,称为滴注组;113例使用美罗培南3 g溶于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24h泵完,每日1次,称为泵入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泵入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高于滴注组(85.84% vs.60.71%,38.05% vs.19.05%,P<0.05),无效率低于滴注组(14.16% vs.39.29%,P<0.05);②泵入组耐药菌产生较少(5.31% vs.12.50%,P<0.05),ICU住院时间也缩短[(9.11 ±2.37)d vs.(15.23 ±3.14)d,P<0.05];③泵入组细菌清除率和总清除率高于滴注组(78.86% vs.48.81%,89.38% vs.69.05%,P<0.05);而部分清除率、未清除率、菌群交替和再感染率均低于滴注组(10.62% vs.20.24%,4.42% vs.10.71%,2.65% vs.8.33%,3.54% vs.11.90%,P<0.05).结论 美罗培南持续泵入用于治疗ICU脓毒血症患者临床和病原学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并能有效缩短抗生素应用疗程.
作者:应满珍;张为民;杜凯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男性15例,女性19例,12例为交通伤,17例为跌倒伤,5例为其他原因,术前ASA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术中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门诊复查和X线片检查,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评分≥90分为优,80~ 89分为良,70~ 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3~~5 cm,平均4 cm.手术时间为36 ~ 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9.3 ±9.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为(108.3 ±20.3)ml,骨折愈合时间为63 ~ 182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0 ±4.6)d.手术后,共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情况,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情况.手术后,患者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24例优,7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1.2%.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于术后24h坐起和翻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锻炼髋关节伸屈功能及扶拐下床逐步负重功能锻炼.结论 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剖宫产产妇398名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剖宫产产妇35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仅在术中给予一次抗生素,于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2组产妇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14、1.82,P>0.05);2组产妇术后24h的WBC、N%、Hb及术后72 h的H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0.47、0.45、0.33,P>0.05),但在术后72 h的WBC和N%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6、16.40,P<0.01);2组产妇术后的切口渗出液增多、切口局部红肿痛、切口出血、切口化脓、发热、宫腔感染、盆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8、0.19、0.77、0.22、0.09、0.77、1.76、1.76,P>0.05),但2组产妇的术后医院感染总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96,P<0.05).结论 运用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不仅减少了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用量,还显著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金妙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其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丽水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典型表现,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7月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35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数据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结果 35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55例占44.29%,女性195例占55.71%;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例数多为130例,占37.14%;中药不良反应剂型主要为静脉注射剂且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均为188例,占53.71%;排名前3位的中药品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28例(8.00%)、参麦注射液23例(6.57%)和鱼腥草注射液21例(6.0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共106例,占30.29%,其次为消化系统,共76例,占21.71%.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中药注射剂及静脉滴注发生率高.今后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对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袁宙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下咽癌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且位置隐蔽极易误诊,手术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本文旨在分析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射治疗对保留喉功能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下咽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进行不保留喉功能手术(阴性对照组);82例采用保留喉功能手术,其中39例保留喉功能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阳性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结果 保留喉功能手术有57.3% (n =47)的患者喉功能得以全部恢复,且其中的综合治疗组(n=43,90.7%)也较阳性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 =39,69.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01,P<0.05).所有患者的3年及5年后生存率以下咽上区癌手术患者生存率高分别为72.1%(n=5)和58.2%(n=4),而且喉功能保留与不保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吞咽成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是可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喉功能恢复率较高,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同时配合放射治疗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可避免发生转移,故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邬振华;沈志森;成立新;张宇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比较突出.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可能将达2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出现使得伴龄增长的相关老化性疾病逐渐增多,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认知功能障碍显得更为突出,它表现为发病率高(80~90岁老人几乎都存在这些问题)、患病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欧洲本世纪初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卒中的1.5 ~3.0倍,患病率分别是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痴呆的发病率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7.5%,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一番,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
作者:陈伟贤;郭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