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欢;王丽;王小平;周成
目的 了解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26例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泌尿道感染的诱因、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昏迷时间超过7d、慢性基础性疾病、颅脑手术、泌尿道并发症.147株病原菌的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46.26%和36.05%.菌种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3.81%)、白色念珠菌(17.59%)、热带念珠菌(13.60%)、粪肠球菌(10.88%)、鲍曼不动杆菌(9.52%)、金黄色葡萄球菌(4.76%)、肺炎克雷伯菌(4.08%).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控制颅脑外伤后泌尿道医院感染.
作者:曾贤铭;孙青阳;于婷婷;卢旺娣;张婴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338例,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并做神经心理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痴呆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结束后338例脑卒中患者痴呆患者75例,占22.2%;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相比,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2,P=0.967),非痴呆组的年龄明显低于痴呆组(t=20.021,P =0.000),痴呆组的低教育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痴呆组(x2=65.085,P =0.000);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在卒中史、糖尿病及饮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67、30.503、98.380,均P<0.05);痴呆组病灶左半球发生率及病灶多发发生率均高于非痴呆组(x2 =23.012、12.352,均P<0.05),且痴呆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痴呆组(t =7.451,P=0.000);在病灶直径>20 mm、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方面,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7.794、37.130、11.295,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年龄、饮酒、卒中病史、多灶病变、左侧病变、脑萎缩等为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需提前干预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方庄社区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77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男性40名(51.95%),女性37名(48.05%);平均年龄(70.74±9.56)岁;平均患病时间(9.73 ±7.20)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2人,初中21人,高中30人,本科4人;在职业方面:工人25人,农民3人,行政工作者16人,服务行业20人,知识分子13人.干预前,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分别为(3.16 ±0.81)分、(3.10±0.84)分、(14.01±3.26)分、(13.41 +3.39)分、(9.62±1.99)分、(17.44±4.99)分;干预后研究对象在上述领域的得分依次为:(3.68±0.77)分、(3.62±0.80)分、(19.81±4.86)分、(17.66±4.26)分、(10.19±1.91)分、(20.43±5.44)分;干预后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梅;刘新颖;葛彩英;贾鸿雁;孔慜;吴浩;张向东;赵京;兰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应用蓝光治疗;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患儿治疗一周的临床效果,治疗期间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70/72),高于对照组的83.33%(55/66);观察组无效率为2.78% (2/72),低于对照组的16.67%(11/66),P<0.05;观察组平均每日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为(30.28±4.17)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4.45±3.46)μmol/L,P<0.05;观察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6±2.48)d和(13.10±2.45)d,低于对照组的(13.37±3.11)d和(15.68±2.12)d,P<0.05;2组患儿在每日腹泻≥5次、每日呕吐≥5次、皮疹和体质量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缩短患儿治疗时间.
作者:汤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者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1].临床上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系“反复双下肢水肿10余年,意识障碍1天”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反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畏寒、乏力、精神反应差,每于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好转,多次就诊当地医院予消肿等对症治疗.
作者:王秀艳;潘天荣;叶景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早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血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冬虫夏草预防组、对照组,各20只.前2组SD大鼠采取烟熏及实验第1、14天气道内滴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冬虫夏草预防组在造模前7d开始胃饲受试药物.第29天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肺组织病理及其形态计量学改变.每组剩下的10只大鼠继续灌胃相应药物,第57天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ET-1、血清VEGF及NO的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采用烟熏及气道内滴入LPS的方法能成功复制COPD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冬虫夏草预防组大鼠气道重构减轻(P<0.01),血ET-1、VEGF水平降低(P<0.01 ~0.05)、NO含量升高(P<0.01).结论 冬虫夏草早期干预能减轻气道重构,调节ET-1、NO及VEGF的平衡,改善肺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 min (40 ~ 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敏华;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叶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了解骨科术后患者压疮产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并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期为临床骨科术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为3例,对照组为14例,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为(27.31±4.33)h和(18.88±8.67)d,而对照组分别为(43.12 ±8.04)h和(24.14 ±7.55)d,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骨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商丹英;贾勤;李璐;傅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MicroRNAs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增殖、迁移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探讨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VSMCs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SMCs中miR-26a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YH1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BrdU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SMCs凋亡、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oxLDL诱导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3.22±0.21 vs 1.03±0.03,t=10.56,P<0.001),anti-miR-26a转染VSMCs能显著减少oxLDL诱导的miR-26a表达(P<0.05).功能学实验发现oxLDL显著下调VSMCs分化标志物SM α-actin和MYH1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而anti-miR-26a能够逆转oxLDL对VSMCs的作用(P<0.05).结论 oxLDL处理的VSMCs中miR-26a异常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提示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张丽;谢建洪;陈明;孙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 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 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作者:张雅琴;沈玲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其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丽水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典型表现,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7月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35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数据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结果 35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55例占44.29%,女性195例占55.71%;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例数多为130例,占37.14%;中药不良反应剂型主要为静脉注射剂且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均为188例,占53.71%;排名前3位的中药品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28例(8.00%)、参麦注射液23例(6.57%)和鱼腥草注射液21例(6.0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共106例,占30.29%,其次为消化系统,共76例,占21.71%.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中药注射剂及静脉滴注发生率高.今后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对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袁宙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 ± 5.38) ng/ml和(110.20±16.67) 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 ng/ml和(64.27 ±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 ng/ml和(59.67 ± 7.52) 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作者:江飞飞;林海燕;吴华勇;丁美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转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行气管插管患者共188例,参照气管插管脱出标准,统计脱出例数及程度并分析脱出原因.结果 共脱出25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7例,重度2例,完全脱出3例.主要原因涉及:①导管固定不牢;②未保护好受牵拉脱出;③转运过程中步调不一致;④未有有效约束;⑤未有效镇痛等.结论 导管的妥善固定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根本,保持转运的一致性是主要因素,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与合理的镇静、镇痛是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基础,有效的培训是关键.
作者:张满萍;徐新兰;俞小莲;陈智英;俞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联合芍倍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效果及近期并发症.方法 选取因便秘症状就诊于浙江省新华医院确诊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的6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PPH术治疗,观察术后1周内肛门出血、疼痛、坠胀感、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术后6个月排便次数、排便用力程度、排便不尽感、会阴部不适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排便用力程度改善及排便不尽感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次数与会阴部不适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周内治疗组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坠胀感及术后尿潴留方面,两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术后总体疗效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近期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并且操作简单,优于单纯PPH手术.
作者:毛捷鸿;姜在龙;张磊;邹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4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活动性SLE妊娠患者15例,非活动性SLE妊娠患者49例,妊娠期及产后均给予不同剂量的泼尼松龙控制病情,观察对比2组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的足月产率高于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均P<0.05);但2组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23,P>0.05).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2例、轻度窒息及心肌损害各1例、重度窒息5例;非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7例,无轻重度窒息、心肌损害.2组患者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87,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早产各5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2例,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各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活动期SLE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需在孕期协作治疗并给予选择性妊娠指导.
作者:金博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当前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出现了更多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新问题,从而给传染病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传染病学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显过时,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学的学科发展)和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大纲局限、教材内容滞后;教学病例种类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难度增大;青年教师缺乏经验等),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学活动要“源于大纲、高于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不重视传染病学学习的现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施展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使传染病学教学更趋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传染病诊疗和防控知识的医学人才.
作者:张毅;余永胜;汤正好;江红;奚敏;陈小华;王鹏;臧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凝胶在普外科腹盆腔手术中用于预防术后粘连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52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63例,对照组258例.研究组在手术病灶切除前后均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术中不使用透明质酸钠或其他防粘连材料.术后观察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19.8±1.7)h,8.0%(21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6.8%(18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16例,其中Ⅰ型粘连3例,Ⅱ型粘连13例;对照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37.1±3.6)h,40.7%(105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24.0%(62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94例,其中Ⅰ型粘连39例,Ⅱ型粘连55例.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疼痛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秋忠;陆照林;翁辞海;吴晓平;毛晓红;罗顺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经多渠道核实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数据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病时间、地点、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果 2013年中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为32.43%;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3~5月,特别是在4月,发生124例,占总数的83.78%,疫情在夏季明显减弱,进入秋冬季又逐渐抬升;确诊病例基本为散发状态,绝大多数发生在以江浙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较多,各自都超过了25例,其余各地均低于1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分布在4~91岁的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确诊病例占72.30%.结论 H7N9禽流感感染以散发为主,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H7N9感染人群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H7N9禽流感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必需监测疫情的各个环节,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姜慧芬;包叶江;徐笑红;姜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 =2.512,95% 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 CI(1.063 ~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鑫;马琳;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全年ICU送检的各种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05株(占87.6%),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12.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11株(占26.2%),且多为泛耐药菌株,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22株(占15.2%)、大肠埃希氏菌90株(占11.2%)、阴沟肠杆菌34株(占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占3.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8株(占3.5%),均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 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现细菌种类多、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秀芳;王小扁;李峰;柴杰;谭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