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黏液性水肿昏迷致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并文献复习

王秀艳;潘天荣;叶景璐

关键词:黏液性水肿昏迷,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呼吸衰竭
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者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1].临床上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系“反复双下肢水肿10余年,意识障碍1天”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反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畏寒、乏力、精神反应差,每于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好转,多次就诊当地医院予消肿等对症治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充气式桡动脉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一次性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器(TR Band)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提高TR Band止血器使用效果,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114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充分沟通,告知桡动脉穿刺益处及可能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术中密切观察,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按照TR Band止血器使用方法注入13 ~ 15 ml气体,多不超过18 ml压迫止血,分 别于术后每2h放气2ml,放气8~10 ml后观察,10 ~20 h去除压迫器.观察TR Band对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的适应程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不影响患者休息体位及大小便,其中并发手部肿胀10例,皮肤局部压伤1例,桡动脉闭塞2例,压迫处不同程度疼痛25例,其他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TR Band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董金玲;李勇;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钠在腹盆腔手术中预防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凝胶在普外科腹盆腔手术中用于预防术后粘连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52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63例,对照组258例.研究组在手术病灶切除前后均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术中不使用透明质酸钠或其他防粘连材料.术后观察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19.8±1.7)h,8.0%(21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6.8%(18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16例,其中Ⅰ型粘连3例,Ⅱ型粘连13例;对照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37.1±3.6)h,40.7%(105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24.0%(62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94例,其中Ⅰ型粘连39例,Ⅱ型粘连55例.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疼痛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秋忠;陆照林;翁辞海;吴晓平;毛晓红;罗顺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奥美拉唑胶囊20 mg,1次/d.B组同上法口服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胶囊,另外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1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泮托拉唑胶囊40 mg,1次/d.考察Hp根除情况,比较A、B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Hp清除率A组为80.2%,B组为83.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其中,A组无效2例(2.90%),改善13例(18.84%),有效48例(69.57%),痊愈6例(8.70%),B组如上指标分别为3例(4.35%),19例(27.54%),44例(63.77%)和3例(18.84%).不良反应是A组3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B组1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P<0.05).结论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联合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案.

    作者:彭玄杰;吴振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方庄社区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77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男性40名(51.95%),女性37名(48.05%);平均年龄(70.74±9.56)岁;平均患病时间(9.73 ±7.20)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2人,初中21人,高中30人,本科4人;在职业方面:工人25人,农民3人,行政工作者16人,服务行业20人,知识分子13人.干预前,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分别为(3.16 ±0.81)分、(3.10±0.84)分、(14.01±3.26)分、(13.41 +3.39)分、(9.62±1.99)分、(17.44±4.99)分;干预后研究对象在上述领域的得分依次为:(3.68±0.77)分、(3.62±0.80)分、(19.81±4.86)分、(17.66±4.26)分、(10.19±1.91)分、(20.43±5.44)分;干预后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梅;刘新颖;葛彩英;贾鸿雁;孔慜;吴浩;张向东;赵京;兰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保留咽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分析

    目的 下咽癌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且位置隐蔽极易误诊,手术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本文旨在分析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射治疗对保留喉功能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下咽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进行不保留喉功能手术(阴性对照组);82例采用保留喉功能手术,其中39例保留喉功能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阳性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结果 保留喉功能手术有57.3% (n =47)的患者喉功能得以全部恢复,且其中的综合治疗组(n=43,90.7%)也较阳性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 =39,69.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01,P<0.05).所有患者的3年及5年后生存率以下咽上区癌手术患者生存率高分别为72.1%(n=5)和58.2%(n=4),而且喉功能保留与不保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吞咽成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是可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喉功能恢复率较高,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同时配合放射治疗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可避免发生转移,故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邬振华;沈志森;成立新;张宇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舒张压、肌酸酐和尿酸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寿飞燕;赵振华;杨芳芳;汪洪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同病异治”的大肠癌不同证候血清蛋白组学探索研究

    目的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对辅助治疗期大肠癌脾气虚证、胃阴虚证、平和证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探索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辅助治疗期大肠癌脾气虚证、胃阴虚证患者各8例,以大肠癌平和证型患者6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通过亲和层析法去除血清高丰度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运用CyDye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并设立内标,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电泳结束后分别用488 nm、530 nm、633 nm波长激光激发扫描获得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得蛋白质图谱应用DeCyder6.5软件进行分析,选择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或下降120%以上的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大肠癌辅助治疗期不同证候中筛选出13个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7个蛋白质被确定:血红素前体、α-1-B-糖蛋白、色氨酸羟化酶-1、结合珠蛋白在胃阴虚证、脾气虚证患者血清中表达均上调,而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表达均下调.胰蛋白酶抑制剂HI30、转甲状腺素蛋白在胃阴虚证患者中表达上调,但在脾气虚证患者中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脾气虚证、胃阴虚证形成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可以作为辨证论治的潜在客观指标,胃阴虚证的产生可能与胰蛋白酶抑制剂HI30、转甲状腺素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徐玉芬;杨新妹;孙校男;郭勇;杨维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阜阳市某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4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通过透明胶纸粘贴法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调查对象的个人习惯、洁面方式、皮肤类型、面部疾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以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442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蠕形螨感染者为86人,总感染率为19.46%(86/442),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2.56% (71/86),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及混合感染;面颊部位感染率23.26% (20/86)较鼻部感染率高;面部有疾患者如痤疮、皮炎、毛囊炎等感染率25.70% (55/214),高于面部正常者;油性皮肤学生感染率为27.94%(38/136),高于混合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学生;在调查季节方面夏季感染率为26.57%(38/143),高于冬季感染率;在感染程度方面,轻度面部蠕形螨感染率高达82.56%,经x2检验分析,显示季节、皮肤类型、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多为轻度感染,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其感染率与皮肤性质、面部疾患、季节温度有关.

    作者:汪作琳;姚余有;郭光明;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乌灵胶囊联合科素亚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乌灵胶囊联合科素亚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6例临床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科素亚(1片/次,1次/d,晨服)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3粒/次,3次/d)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考察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舒张压为(86.5 ±8.2)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的舒张压为(94.8±8.7)mm Hg,治疗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5);治疗组收缩压为(124.6±9.2)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6.2±9.8) mm Hg,治疗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0,P<0.05),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失眠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为9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2组均未出现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科素亚用于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可显著改善血压,提高睡眠的质量,且安全、有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陈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诊断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比较突出.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可能将达2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出现使得伴龄增长的相关老化性疾病逐渐增多,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认知功能障碍显得更为突出,它表现为发病率高(80~90岁老人几乎都存在这些问题)、患病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欧洲本世纪初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卒中的1.5 ~3.0倍,患病率分别是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痴呆的发病率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7.5%,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一番,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

    作者:陈伟贤;郭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通过对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53例AECOPD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一共培养5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1株(46.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185株(36.0%),对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真菌88株(17.1%),对咪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AECOPD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大部分临床病例表现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高,临床疗效较差的特点,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药敏测定,保证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慧贤;王琨;戴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雄激素受体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在HCC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HCC还有个很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HCC患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男女患者之比为(2 ~4)∶1,且HCC在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3位,HCC在女性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6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1].早期研究显示雄激素(androgens)是导致HCC发生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血清高水平的睾酮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但发现临床对肝癌患者去雄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2];雄激素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雄激素及受体通路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事件;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雄激素受体在肝癌方面的研究做出以下综述.

    作者:杨德红;李庭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 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 min、2.1% (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 (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冷冻保存血清对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年内冷冻保存(-80℃)血清中HBV-DNA的结果与冷冻保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成4份于-80℃保存,分别在第0、2、6、12月相同条件下冻融,再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将检测数据转化成对数值,采用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5份血清标本HBV-DNA初始值为103~107 copies/ml,2个月冷冻保存的血清各组标本HBV-DNA含量较初始值没有明显差异(P=0.39);但在冷冻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后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1,P=0.00);6个月冷冻保存也明显低于2个月保存HBV-DNA含量(P=0.014).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V-NDA检测的含量与时间成负相关(r =0.985).结论 冷冻保存(-80℃)血清时间越长HBV-DNA含量随之越低.

    作者:陈玲;刘军权;周忠海;吕小婷;张娟;周燏;郑璐;孙蕾清;陈复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喜炎平佐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200 mg/(kg·次),2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0.2~0.4 ml/(k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7d,治疗结束后,分别随访3~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等改善情况,以及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ESR、FIB和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0.6%,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发生.结论 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献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MicroRNAs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增殖、迁移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探讨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VSMCs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SMCs中miR-26a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YH1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BrdU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SMCs凋亡、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oxLDL诱导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3.22±0.21 vs 1.03±0.03,t=10.56,P<0.001),anti-miR-26a转染VSMCs能显著减少oxLDL诱导的miR-26a表达(P<0.05).功能学实验发现oxLDL显著下调VSMCs分化标志物SM α-actin和MYH1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而anti-miR-26a能够逆转oxLDL对VSMCs的作用(P<0.05).结论 oxLDL处理的VSMCs中miR-26a异常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提示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张丽;谢建洪;陈明;孙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以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38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体位干预后,538例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置管时间等均明显优于既往未行体位干预引流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理干预后和术后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心理未干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干预后和术后干预后相比,患者的心理状况基本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亚红;谭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 =2.512,95% 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 CI(1.063 ~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鑫;马琳;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转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转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行气管插管患者共188例,参照气管插管脱出标准,统计脱出例数及程度并分析脱出原因.结果 共脱出25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7例,重度2例,完全脱出3例.主要原因涉及:①导管固定不牢;②未保护好受牵拉脱出;③转运过程中步调不一致;④未有有效约束;⑤未有效镇痛等.结论 导管的妥善固定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根本,保持转运的一致性是主要因素,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与合理的镇静、镇痛是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基础,有效的培训是关键.

    作者:张满萍;徐新兰;俞小莲;陈智英;俞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师资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参加2014年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班的学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培训前学员对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前后学员对全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自评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251名学员中,95%以上的学员认为,这种类型的培训能巩固全科基本理论,加强专业知识,改善服务技巧及培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学员对本次培训总体上满意,满意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授课师资(98.0%)和授课方法(92.4%);培训后提高明显的前三位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和能力(215人,85.7%),全科团队服务理念和能力(210人,83.7%),对社区卫生的信心(163人,64.9%).学员自评被调查的18项全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各项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的总体效果满意,但仍需要继续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沈欢瑜;史明丽;郑婵娇;林之喆;欧伟麟;张冬莹;王家骥;周志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