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付红;徐凤玲
目前,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癌仍为世界上常见的第四位恶性肿瘤,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该病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1988年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因此,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stis,CAG)是阻止CAG向胃癌发展、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虽经长期的研究,CAG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末完全阐明.现将近几年来CAG的诊断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路敏敏;金世禄;刘宝珍;凌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观察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分支射频热凝与传统的半月节射频热凝镇痛技术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41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22例于CT定位引导下经患侧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穿刺行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作为观察组,并与另19例接受传统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作对照.观察2组治疗的操作时间、疗效(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于CT引导下穿刺进入相应眶上孔和/或圆孔及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均获得了即刻和持久镇痛效果,但非半月节组治疗操作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半月神经节射频组[(27.92±8.46) min vs.(46.87 ±23.13)min,P<0.01],并发症更少(角膜溃疡:(0/22 vs.1/19),非疼痛区感觉减退(0/22 vs.4/19),而面部血肿发生率和两年复发率相当(5/22 vs.6/19、2/22 vs.1/19).结论 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和传统的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技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分支选择性,且操作更加快捷,更适合用于80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高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治疗.
作者:罗永香;黄冰;姚明;过建国;张利;陆雅萍;周煦燕;侯健;任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甲状腺病变的认识.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行增强扫描时,选择对比剂优维显80 m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团注,流速2ml/s,注射后50 s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口咽部至胸廓入口水平,必要时加扫至充分显示肿块.结果 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66例经手术病理、实验室检查证实甲状腺疾病患者的CT诊断结果.64排螺旋CT对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及甲状腺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84.4%和100%,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达87.8%.结论 CT能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及密度.当甲状腺组织发生癌变或其它病变时,贮碘细胞被破坏,甲状腺组织中含碘量下降,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区,故CT是检查甲状腺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64排螺旋CT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更加客观地反映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诊断符合率也较高,特别是对甲状腺发育异常等疾病,正确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作者: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统计分析某单位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结果及健康状况,以及对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参加体检的女性职工460例进行妇科检查,包括体检的等基本信息,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物理检查项目,彩超和宫颈刮片检查等,采用问卷调查,考察其宫颈癌、乳腺癌认知水平.结果 此次女性职工的妇科体检中,乳腺囊性增生和子宫颈炎的患病率较高,分别达65.00%和6.09%,总患病例数为441例,检出率达95.87%.在20~ 30岁和30~40岁之间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6.7%和97.8%;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认知水平也随之降低,50 ~60岁的认知水平仅有59.1%和61.4%.本科以上的职工对CC、BC的认知水平较高,分别达98.3%和100.0%;而小学以下的职工的认知水平很低,只有80.0%和88.0%.同时,每组对疾病筛查的目的的认知水平均较低.结论 女性职工患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单位的高度重视;增加体检次数,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妇科常见疾病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常见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王卫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创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2例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35例成功撤机拔管,撤机成功率56.45%;14例撤机拔管失败,失败率为22.58%,其中9例再次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行气管切开需长期机械通气;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HGB,治疗后WBC、NEU%、CRP、HGB、ALB、MODS以及通气时间对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HGB、治疗后NEU%、ALB含量、机械通气时间为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且可靠的手段,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积极处理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顾兰囡;蔡海英;任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22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前、中、后梅毒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驱梅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经驱梅规范治疗的妊娠并梅毒患者资料.根据孕期驱梅治疗时机分为4组:A组42例,孕期未给予驱梅治疗;B组51例,孕早期(12周内)给予驱梅治疗;C组58例,孕晚期(28周后)给予驱梅治疗;D组77例,全程给予驱梅治疗.对4组妊娠前、中、后TRUST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前,4组梅毒抗体滴度均控制在1∶4之内,且各组间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明显升高(P<0.05);且A组和C组高梅毒抗体滴度比分布明显大于B组和D组(P<0.05).分娩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有一定程度增大,A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分娩3个月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降低(P<0.05);且4组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治疗越早,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越低.结论 妊娠可显著提高梅毒患者梅毒抗体滴度,妊娠结束后抗体滴度会自行下降.妊娠后,尽早给予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马银芬;陈卫红;夏伟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下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年的治疗,每组各50例.A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双向转诊组,B组为实施家庭医生制下不执行双向转诊组,C组为自行就诊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FBG、2h-PBG、HbA1c)及血脂.观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就诊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C两组,A、B组的MAP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②治疗3年后,A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达标率高于B、C组患者(P<0.05,P<0.01);A、B组患者血压的达标率高于C组患者(P<0.01,P<0.05).③3年后肾脏、神经、眼部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分别上升8%(4/50)、2% (1/50)、2% (1/50),与B组上升14%(7/50)、2%(1/50)、6% (3/50),与C组上升24% (12/50)、6%(3/50)、12%(6/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在就诊便利性、住院便利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C组(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在家庭医生制下实施双向转诊有助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及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文穗;季黎明;邱琼;李黎;潘向东;于爱华;王艳;蒋晓华;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防治结肠癌及其转移提供研发方向和临床思路.方法 比较AdC/EBPα感染后在正常的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中C/EBPα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用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分离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以观察其体外存活率;构建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的小鼠模型,部分小鼠分别经瘤内或尾静脉注射导入AdC/EBPα接受治疗,以进一步明确C/EBPα在体内对实验性结肠癌和肝转移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 AdC/EBPα以MOI400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4 d后,Westernblot检测K-ras基因表达上调,C/EBPα mRNA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法也显示结肠癌细胞中的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定位在细胞核内.CCK-8法检测SW620和LOVO细胞生长增殖的结果显示,AdC/EBPα感染7d后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AdC/EBPα感染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LOVO 5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株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外分离细胞的实验结果表明,AdC/EBPα感染7d后,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经C/EBPα治疗实验性结肠癌或肝转移小鼠,发现其能显著抑制瘤体重量和体积,且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发现经C/EBPα治疗的小鼠其K-ras基因和ANXA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治疗组,提示C/EBPα对结肠癌及其肝转移的作用与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系,从分子水平揭示了C/EBPα的作用机制.结论 本研究提示C/EBPα治疗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激活Ras/Raf/MEK/ERK/MAPK细胞信号通路,下调ANXA1表达和K-ras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远端转移.
作者:陈旭权;周宏众;张智勇;叶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新方法,改进大便失禁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109例神经内科ICU大便失禁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传统护理组32例,造口袋组36例,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组41例.比较3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破损皮肤愈合情况、24 h平均护理时数、患者(或家属)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改良组 和造口袋组的大便收集情况、肛周皮肤破损程度和破损皮肤愈合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改良组的大便收集情况明显优于造口袋组(t=5.537,P<0.01),且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造口袋组(t=2.444,P=0.041).改良组和造口袋组的24 h护理时数明显短于传统组,而其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改良组的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改良造口袋+皮肤保护膜方法能有效收集大便、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利于局部伤口愈合,缩短了护理时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作者:李慧;付红;徐凤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海海西高原藏族与宁波沿海中青年冠心病(CAD)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54例、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71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两地中青年CAD患者的病变累及血管范围以及病变血管数目无明显异常,但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宁波地区(P <0.05或P<0.01).青海海西藏族中青年CAD患者女性比例高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女性,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P<0.05或P<0.01),而糖尿病、肥胖的比例远低于宁波汉族中青年CAD患者(P<0.05或P<0.01).结论 与宁波汉族比较海西高原藏族中青年CA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及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发生率较低,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血管病变程度较重.提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可能具有地域性差异.
作者:易斌;桑华超;希日布;李晓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上海家庭医生制度背景下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患者双方对于分级诊疗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从而为上海分级诊疗体系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选取上海市的1家综合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研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调研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患者,研究其对于分级诊疗相关问题的认知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发放医生和患者问卷共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97%.运用SPSS 20.0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另外,还对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键知情人进行了访谈研究,作为对定量资料的补充.结果 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明显,风险共担、利益分配机制尚待建立;患者的自主择医意识很强;现行医保支付体系对于分级诊疗的经济杠杆引导力度不够;分级诊疗的相关配套措施不齐,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结论 建议创新机制破解转诊运行中的内忧;建议改革医保支付破解转诊运行中的外困;建议引导三级医院实现“顶天立地”的战略转型;建议发展医养一体化服务以延伸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作者:陈旻洁;鲍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报道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合并长骨损害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生后45 h,因“少哭少动1天余”入院.系G2P1,孕38+6周,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 kg,无窒息抢救史,无胎膜早破,无胎盘异常,无脐带绕颈,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患儿生后在当地产科少哭、少动,无发热及体温不升,吃奶一般,无拒奶,无惊厥、抽搐,无呕吐、腹胀,无皮疹及出血点,曾收住当地医院,拟“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小样儿”,予“补充维生素K1、补液”等治疗,同时查头颅CT示脑实质密度减低,转来本院,查体:头颅未及肿块,前囟平软,皮肤无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双肺听诊无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活动可.
作者:周永海;夏芳琴;吴丽晓;留佩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并与应用低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作比较.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行PVP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手术中给予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黏度骨水泥.结果 全部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症状改善、脊柱功能评分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分别是P=0.0283,P<0.001);治疗组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等级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治疗组有2例(12.5%)渗漏,对照组有4例(33.3%)渗漏,1例(8.3%)肺栓塞,2例(16.7%)毒性反应和1例(8.3%)邻椎骨折].结论 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较低粘度骨水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脊柱功能评分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手术并发症更少,推荐在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何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利用“三通”连接管回血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3)采用三通连接管回血,对照组(n=43)采用改良式回血,分别观察2组患者回血结束时化验室结果、回血法残留血量、生理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观察18个月,每6个月检查C反应蛋白(CRP)、记录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化验室结果回血法残留血量、生理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mg/L)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5.527±4.649、5.552±4.560、6.444±4.241、6.327±5.146,对照组CRP(mg/L)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5.879 ±4.718、8.193±6.847、9.876±8.772、8.897±5.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0%、4.65%(2/43)、6.97% (3/43)、9.30%(4/43),对照组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0%、11.63% (5/43)、13.95% (6/43)、18.60% (8/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三通连接管回血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危险性,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徐武敏;谷禾;吴瑶瑶;叶霞;叶白如;金领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阴道穿刺取卵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A组:依托咪酯0.1 mg/kg;B组依托咪酯0.15 mg/kg;C组组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或者皱眉时,追加依托咪酯诱导量的1/5~1/3来加深麻醉.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心率低于50次/min时分别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处理,当血氧低于90%时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呼吸,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HR和SpO2变化;同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并对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T0、T1、T2和T3各时间的MAP、HR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B组和C组评定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阵挛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宫缩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0.15 mg/kg复合瑞芬太尼1μ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杨鸿源;蔺杰;白耀武;钱金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临安市人民医院ICU内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52.41±6.18)s、(16.75±2.93)min,对照组的分别为(98.27±13.56)s、(98.27±13.56) min,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起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仅观察组心动过缓的药物干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首次脱机拔管率分别为(4.72±1.56)d、(6.27±2.14)d和78.26%,对照组的分别为(7.95±2.03)d、(10.03±3.65)d和58.70%,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舒芬太尼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机械通气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小东;陈学清;王晨;娄林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脑出血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近年来广泛采用活血化瘀法、分期辨证治疗脑出血,但在应用中未全面考虑脑出血各期病理损害特点,亦未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治则、治法,对出血性中风的分期较为笼统、混乱,未准确把握活血化瘀类方药的用药时机、用量、用法、种类、配伍及适应症、禁忌症等,这限制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为此,本文拟深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各病理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法 以脑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分期为主线,从分期辨证视角探讨活血化瘀法,通过对各期病理变化和中医病机、证候特点的阐述,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参阅国内外新文献,揭示出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各期的具体运用.结果 脑出血可分为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等.超急期应以防治血肿扩大为主,治当凉血散瘀止血;急性期要以活血利水为基础,随证施以开窍、平肝、通腑泄热等法;亚急性期需祛邪扶正,益气养血活血;恢复期主要是益气化瘀、滋阴化瘀、通络化瘀及祛痰化瘀等;后遗症期常需通络化瘀、温阳化瘀,并需运用活血化瘀法预防中风复发.结论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必须遵循分期辨证用药原则,根据不同病理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方遣药,与其它治法灵活配合运用,不可一味活血化瘀.
作者:彭伟献;陈远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瑞安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90例卵巢早衰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克龄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坤泰胶囊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卵巢体积(OVD)、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K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K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FSH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E2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FSH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E2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停药3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2组卵巢体积(OV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不仅可以改善卵巢早衰妇女的临床症状,又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苹妹;徐漾漾;施余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男7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5岁,双侧疝22例,单侧疝68例,术中发现隐匿疝12例.30例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男24例,女6例,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年龄5个月~7岁,平均2.5岁.比较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30±3.350) min,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8.560±5.2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平均为(0.856±0.753) ml,传统组术中出血(3.225±0.7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3.125±1.216)d,传统组住院时间为(5.512±0.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复发与传统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凯;杨向东;付晓君;姜磊;张大坤;陈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探讨近3年温州市三级综合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为目前该市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温州市综合医院同期存活(231 752例)、死亡(954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ICD-10疾病和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标准(卫统8表-1)进行分类;通过卫生部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用Excel和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近3年住院死亡率为4.12%.第一死因分别是损伤与中毒(~ 50岁),恶性肿瘤(50~ 60岁),心脏病(60 ~ 70岁),脑血管病(70 ~80岁),自然死亡(80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是近3年温州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心脏病死因顺位提前,女性死因顺位中损伤与中毒提前.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脑栓塞为前四位单种死因.结论 改善交通与环境,加强饮食卫生;减轻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女性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这些将是以后预防保健的重点.
作者:马继红;朱峰;陈浩然;李德泉;吴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