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美;张丽琼
目的 探讨“随访监督跟踪表”对改善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提高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随访监督跟踪表”回访,随访6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及按时复查4个方面的遵医行为及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症状好转率、痰菌转阴率及影像学好转率.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及按时复查4个方面的完全遵医率分别为33例(66%)、34例(68%)、35例(70%)、34例(68%),对照组分别为20例(40%)、22例(44%)、22例(44%)、18例(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率、痰菌转阴率及影像学好转率分别为41例(82%)、46例(92%)、45(90%),对照组分别为32例(64%)、33例(66%)、34例(68%),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出院后,对其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随访监督跟踪表”回访,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姗菱;袁美;李小丁;符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亚洲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发病率增加2~4倍,而其中20%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初次诊断时,即有肝转移[1].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对临床治疗CRC及肝转移灶有重要意义.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行转移机制肝转移即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在结直肠癌,肝脏是常见的血行转移器宫,这可能与肿瘤的生物特性、肝脏血供丰富及肿瘤的器宫选择性有关.由于结直肠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特点导致其肝转移率高[2],癌细胞可经过交通支入肝,一旦进入门静脉人肝,受到宿主肝内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杀伤,剩余不足0.1%在肝血窦中定居,在肝窦周围间隙附着后定植,刺激机体产生新的肿瘤血管恶性增殖,形成结直肠癌原发灶以外的肿瘤灶.
作者:宇龙;姜从桥;葛思堂;张宗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的影响,从而分析抗阻力训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期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抗阻力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变化.结果 治疗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40±13.02降低为治疗后的39.33±10.46,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13±13.28降低为治疗后的49.80±12.10,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关节滑液MMP-13、MMP-3含量由(245.90±8.97) ng/ml、(183.17±13.86)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55.40±7.97) ng/ml、(125.47±9.32) ng/ml;对照组MMP-13、MMP-3含量由(246.23±11.08) ng/ml、(183.73±18.61)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83.26±13.27) ng/ml、(154.10 ±7.05) ng/ml;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MMP-3、MMP-13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并降低关节滑液MMP-3、MMP-13的水平,从而发挥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帮剑;吕一;徐铮青;陈文生;陈怿爽;季四青;童培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患者耳鸣残疾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98例(113患耳)耳鸣患者根据耳鸣测定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61患耳)和观察组(46例,52患耳).对照组患者给予掩蔽治疗;观察组给予习服治疗.采用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H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耳鸣残疾评分.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烦躁度,耳鸣各项指标(耳鸣时间、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T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耳鸣烦躁度分布及耳鸣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轻度烦躁的患者均有所增加,且2组患者耳鸣烦躁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鸣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6% vs.78.85%,x2=5.992,P=0.014).结论 对于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THI评分和耳鸣烦躁级评分,提高其生活、睡眠质量,短期疗效较满意,适应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波;马志超;李勇;陶宝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非融合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一2014年2月收治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5±7.5)岁.经确诊患者均为多节段椎管狭窄,并接受了椎间孔镜下行后路减压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5.20±9.3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5±8.20)ml,平均住院时间(5.5±1.5)d.手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高度为(0.84 ±0.76)cm,术后为(0.97±0.65) cm;术前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为(0.77±0.34)cm,术后为(0.83±0.21)cm,手术前后病变节段、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复查结果显示,椎间活动度均值为(6.20±1.57)°,椎体侧向移位均值为(0.08±0.03)cm,未出现手术节段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情况.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88.89%.结论 经椎间孔镜结合腰椎非融合性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方面显示出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术优势,能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且患者术后脊柱活动稳定、活动度良好,未出现手术部位以及邻近腰椎节段退变的恶化进展.
作者:何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照顾者照顾行为不标准,给患者恢复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调整照顾者的照护行为.本文针对个体化教育方案对老年高血压居家照顾者照顾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居家照顾者160例,将照顾者按来院顺序编1~160号,其中奇数作为干预组,偶数作为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常规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干预组照顾者接受个体化教育方案,对照组照顾者仅接受出院前的常规健康教育.在入院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出院后2个月进行患者回访,问卷调查方式统计照顾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医院记录,统计患者2个月内再就诊率.应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2个月后高血压知识掌握良好人数占到总数的87.5%,对照组照顾者仅有17.5%的照顾者能够正确护理,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教育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照护者照护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再就诊率.
作者:李佳;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预置纵隔引流管在胃食管胸内吻合口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食管癌、贲门癌患者40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预置纵隔引流管,n=204)和对照组(未预置纵隔引流管,n=198).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均行左侧进胸胃食管胸内吻合术、食管中段癌均行右侧进胸腹胸胃食管胸内吻合术.在吻合口下方食管床1 ~2 cm放置乳胶引流管沿食道床向下从前胸壁引出.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住院费用分别为(30 141±2213)元与(36 569±2435)元,住院天数分别为(18±3)d与(24±3)d,2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吻合口瘘12例(5.88%,12/204),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10例(5.05%,10/198),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吻合口瘘患者高体温、白细胞极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吻合口瘘患者经禁饮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对照组10例吻合口瘘患者中3例行二次开胸行纵隔引流而治愈,3例经禁饮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后好转出院,4例死于肺部及纵膈感染.结论 预置纵隔引流管可以降低胃食管胸内吻合口术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虽不能降低胃食管胸内吻合口术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在吻合口瘘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程飞;何玉华;刘术尧;谈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城中村区域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探讨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该人群今后母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沙井街道城中村区域居住的2013年8-10月进行产后访视的325名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方式进行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调查,用SPSS 13.0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其中多组的两两比较以调整后α =0.017为检验水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呈负相关;与剖宫产率呈正相关;与产妇的年龄关系不大,25岁以上和25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长呈快速下降趋势,由1个月时的87.4%下降到4个月时的59.7%,再下降到6个月时的33.5%.影响4个月以后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因素是奶水不足、过早添加辅食和工作时间不方便哺乳.结论 加大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针对婴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有效方法.要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婴儿母乳喂养目标,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任重而道远.
作者:欧阳芳芳;余宗洋;王秀云;席铁举;刘付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纤维桩核恢复后与邻牙联冠修复和纤维桩核恢复后单冠修复治疗无牙本质肩领残根的临床效果,为无牙本质肩领残根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3月间在口腔科进行治疗的无法形成牙本质肩领的前牙残根患者170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95例,采用纤维桩核恢复后与邻牙联冠修复进行治疗;B组患者75例,采用纤维桩核恢复后单冠修复进行治疗.术后2组患者均随访5年,并对两种手术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2组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共有6名患者失访.A组成功随访90名,B组成功随访72名.A组修复成功88例,有2例患者发生了脱落,A组脱落率为2.2%,而B组修复成功55例,脱落17例,脱落率为23.6%,2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牙位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纤维桩核恢复后单冠修复,纤维桩核恢复后与邻牙联冠修复可有效治疗无法形成牙本质肩领的前牙残根,牙齿脱落率低,临床建议采用纤维桩核与邻牙联冠修复进行无法形成牙本质肩领的前牙残根的治疗.
作者:李金华;马长柏;张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工作人员激励现状及其需求状况,为制定有效的CHS激励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选取3个镇区的815名CHS工作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α=0.05),分析他们对激励机制的态度及其需求情况.结果 仅241名(32.1%)工作人员对现行绩效考评程序明确表示满意;认为绩效考评的必要因素主要为:工作态度(530/70.7%)、出勤情况(514/68.5%)、合作精神(503/67.1%)、工作质量(496/66.1%)、工作效率(481/64.1%)等,而认为应考虑“居民满意度”的比例低(380/50.7%);对于绩效考评的正向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增加收入(628/83.7%)、增加福利(597/79.6%)、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531/70.8%),负向激励的主要依据有工作责任事故(429/57.2%)、违反规章制度(419/55.9%)、与服务对象关系紧张(362/48.3%);处罚方式主要为扣发工资或奖金(612/81.6%)、行政警告(257/34.3%).结论 中山市CHS机构应重点关注人员待遇和完善人员构建状况有待提高,应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高效的CHS激励机制,以促进CHS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林燕棉;黄翔;余雪强;王娇艳;杨华杰;周志衡;赖秀娟;张冬莹;李爱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GRg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过氧化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否与该保护作用有关.方法 本研究采用SHR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并以WKY大鼠作为阴性对照.以GRg1灌胃法分别处理SHR(SHR+ GRg1)及WKY(WKY+GRg1)大鼠.处死大鼠后分离其肠系膜上动脉,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试验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收集血清标本后,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显色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动脉组织内PPARγ蛋白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WKY以及WKY+ GRg1相比,SH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度、血清NO及SOD以及动脉组织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血清MDA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HR大鼠相比,SHR+ GRg1大鼠SH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度、血清NO及SOD以及动脉组织PPAR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MDA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Rg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组织内氧化应激以维持内皮细胞内的PPARγ表达有关.
作者:张吉峰;许琳;谢培怡;李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施氏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d)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针灸主要选穴为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观察组在针刺得气后在上述穴位中每次选取3~4个穴位进行温针灸,隔日1次,并使用以白芥子散为主方的药饼,进行穴位贴敷,每周1次,每次贴敷2h;对照组只进行针刺,不温针,余治疗同观察组,详细记录2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通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0.0%,与对照组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NF-α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施氏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并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有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高峰;朱佳浩;杨喜兵;姚赟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的Th17及Treg的表达,探讨其在重症脓毒症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入住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30例组成重症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组成对照组.所有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入住ICU第1、3、5天进行采血,同时进行SOFA评分,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的比率,比较2组间差异.分析重症脓毒症组患者Th17细胞及各类Treg表达率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1天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3天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5天CD4+ CD25+、CD4+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②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表达率与SOFA评分正相关(r=0.461,P=0.000);CD4+ CD25+、CD4+ 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无相关性;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负相关(r=-0.375,P=0.000).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CD4+ CD25+、CD4+ CD25high及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增高,Th17细胞及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李国辉;马纪林;石占利;李志会;方堃;蔡龙;施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监测生后10 d(P10)缺氧惊厥鼠脑内主要兴奋性氨基酸(EAAs)——谷氨酸(Glu)浓度的变化,观察其与惊厥的发生及远期脑损伤的关系,探讨拉莫三嗪(LTG)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66只P10新生鼠随机分成3组:缺氧-NS组(n=22);缺氧-LTG组(n=22)和常氧-NS组(n=22).P10造模过程中,用微透析技术连续5h动态监测鼠脑内Glu浓度;P29、30,Y-型电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P30戊四氮测量大鼠的惊厥阈.结果 P10缺氧惊厥鼠脑内Glu浓度明显升高(P<0.01),缺氧240min降至低点,但整个过程中Glu浓度均始终高于正常基础值(P<0.05).预先注射LTG显著降低Glu的浓度(P<0.05).P29时,缺氧-LTG组大鼠Y-型电迷宫测试中达到学会标准所需次数明显少于缺氧-NS组(P<0.01),24 h记忆保持率高于缺氧-NS组(P<0.01);缺氧-LTG组大鼠对戊四氮的惊厥阈值较缺氧-N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围生期缺氧后出现脑内Glu浓度立即升高,并有持续升高效应,拉莫三嗪对其有抑制作用,并改善了缺氧惊厥鼠在发育期(P30)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对致痫药物的敏感性.所以,拉莫三嗪可能通过迅速并持续降低Glu浓度,对围生期缺氧导致惊厥的动物模型起到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明欢;邓燕;蒋犁;胡燕;何农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危险因子,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MTHFR C677T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联性进行评价,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方法 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4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VD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主要结局指标是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优势比(Odds ratio,OR).结果 共纳入14篇合格文献,累计921例病例和1033例对照.T等位基因可增加患VD的风险,其优势比及其95%置信区间为1.33(1.18,1.49).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血管性痴呆的潜在分子标记,其T基因型人群患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
作者:徐小红;王晟东;宋明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胃癌细胞中沉寂miR-345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及p21Cip1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至胃癌细胞MGC803、MKN45,MTT法检测胃癌细胞系生长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随后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p21Cip1水平.结果 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miR-3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分别为(8.06±0.69)比(23.06±0.81),P=0.009,(7.26±0.55)比(17.73±0.65),P=0.016;MTT试验结果显示MGC 803、MKN 45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190.03±0.55)比(405.20±0.22),P=0.008,(242.09±0.83)比(440.58±0.07),P=0.025;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并能够明显阻滞胃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进程;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p21Cip1的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48.09±0.67)比(15.20±0.32),P=0.011,(56.07±0.77)比(13.82±0.59),P=0.007,Westem blot结果显示在MGC803、MKN45细胞中沉寂miR-345后p21Cip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升高.结论 沉寂miR-345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的增殖;其机制与上调p21Cip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博;马俊;刘丽玉;郭婉薇;陈晓武;王伟福;柳勤译;蔡少薇;叶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以开窗减压术对3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3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从患者口腔给予开窗减压引流术,将囊肿的囊液吸出,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切除囊肿表面菲薄骨板和附着囊壁组织,用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囊腔进行反复冲洗后,将开窗口处囊壁和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对缝,用碘仿纱条填塞开窗口.术后1周将碘仿纱条抽出,用囊肿塞维持开窗处创口不闭合,确保引流口通畅.术后定期复诊复查患者CT片和口腔全景片,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囊腔变化及内颌骨骨质增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术后3个月,囊肿轮廓逐步变小,囊肿长径平均缩小57%;术后6个月,囊肿长径平均缩小85%.术后12个月,18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其中2例含牙囊肿和1例根尖囊肿完全消失;其余12例患者术后6~12月内行二期刮治术后囊肿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牙槽神经感觉的异常,术后4个月后自行消失.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开窗术手术可有效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具有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可保持颌骨完整性.
作者:吴伟;潘凌峰;石宇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智库在社区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智库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方法 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405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智库的知晓程度、社区卫生服务专著必要性和专著内容需求4个方面.以此来研究上海社区卫生智库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建设需求.结果 有效问卷400份,45.3%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智库的概念,35.0%只是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包含哪些内容;15.6%的调查对象对智库了解表面、不深入;只有4.1%的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智库有一定程度的知晓.不同知晓程度的调查对象,对撰写社区卫生服务智库方面专著是否必要的意见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智库有初步认识的调查对象70%以上都认为有必要撰写相关专著.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智库在社区医生和管理人员中知晓率还很低,应加强智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智库的影响力.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智库的知晓度偏低,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智库的需求相对明确.应该在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智库,加强智库基地、数据库及人才建设,并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
作者:吴伟琪;池捷;鲍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观察,为移动护理工作站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随机抽取4个病区的180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进行常规教育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除常规教育外配备3个移动护理工作站,设计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健康教育项目专科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等一系列流程改进,对2组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知晓81例(45%)、部分知晓76例(42.2%)、不知晓23例(12.8%),观察组知晓139例(77.2%)、部分知晓34例(18.9%)、不知晓7例(3.9%).2组患者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护理工作站应用后,通过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提供个体化、专科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并能在床边实时完成所有健康教育记录,移动护理工作站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全面的患者信息,为健康教育者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持,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田小玲;章敏;曹秀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长期以来在麻风病的残疾预防控制方面一直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进一步减少麻风病疾病负担的全球强化战略(2011-2015)》[1]、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委员会第八次报告[2]和世界卫生大会关于被忽视的热带病的决议(WHA66.12)[3]以及麻风病全球高峰论坛曼谷宣言[4]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文件中均反复强调了控制麻风残疾的重大意义.如果对残疾控制战略长期连贯实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5].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麻风病残疾流行病学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今后麻风病残疾预防控制的实践.
作者:孟妤薰;王景权;谭又吉;归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