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何玉华;刘术尧;谈燚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阴道超声及联合宫腔镜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以便为子宫切口憩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7月温岭市妇幼保健院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剖宫产术后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并经宫腔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对比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研究轻型憩室28例,其中轻型憩室合并子宫内膜增殖共14例.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78.6%,其中轻型憩室21例,重型憩室23例;而阴道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92.9%,其中轻型憩室28例,重型憩室24例.阴道B超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阴道B超联合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7,P<0.05).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可尽早发现子宫切口缺陷,了解缺陷内及其周围内膜有无纤维化,子宫内膜息肉或表层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重型憩室宫腔镜联合B超检测憩室顶部距离浆膜面的距离(1.7~6.1 mm),平均(4.3±0.6)mm;宽度4~16 mm,平均(12.3 ±3.8)mm.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切口憩室经济、便捷;若联合宫腔镜检查能准确地探查和测量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局部创面的情况及残存肌层的厚度,对确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陈慧军;吴一萍;吴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胃癌细胞中沉寂miR-345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及p21Cip1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至胃癌细胞MGC803、MKN45,MTT法检测胃癌细胞系生长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随后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p21Cip1水平.结果 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miR-3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分别为(8.06±0.69)比(23.06±0.81),P=0.009,(7.26±0.55)比(17.73±0.65),P=0.016;MTT试验结果显示MGC 803、MKN 45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190.03±0.55)比(405.20±0.22),P=0.008,(242.09±0.83)比(440.58±0.07),P=0.025;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并能够明显阻滞胃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进程;MGC803、MKN 45细胞转染miR-345反义寡核苷酸后其p21Cip1的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48.09±0.67)比(15.20±0.32),P=0.011,(56.07±0.77)比(13.82±0.59),P=0.007,Westem blot结果显示在MGC803、MKN45细胞中沉寂miR-345后p21Cip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升高.结论 沉寂miR-345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的增殖;其机制与上调p21Cip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博;马俊;刘丽玉;郭婉薇;陈晓武;王伟福;柳勤译;蔡少薇;叶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的缺损大小并评价介入封堵术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行RT-3DE检查,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记录术前1d、术后2~3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变化.结果 LVEDV、LVESV、LVSV从术后2~3d至术后3个月逐渐增加;RVEDV、RVESV以及RVSV从术后2~3d起逐渐减少.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LVEDV、LVESV、LVSV、RVEDV、RVESV、RVS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和RVEF在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RT-3DE测量缺损大径结果与手术测量值相关性好(r=0.9903).结论 RT-3DE对准确测量缺损大径并有效评估ASD患者介入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变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兴美;张丽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坠积性肺炎临床表现、痰培养结果、引起坠积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坠积性肺炎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0例患者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32例(64.00%),以非呼吸系统症状等为首要表现者18例(36.00%).38例(76.00%)患者合并84例次各种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组年龄(76.67±8.45)岁、营养不良54.00%、实施留置胃管72.00%、应用制酸剂56.00%、预防应用抗生素38.00%、合并糖尿病24.00%、住院时间(56.67±12.45)d高于无坠积性肺炎组的(66.45±9.23)岁、30.00%、26.00%、32.00%、12.00%、10.00%、(33.28±8.70)d(P<0.05),这些是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反复培养无细菌生长者11例,有致病菌生长者39例(78%),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1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4例、真菌4例;2种及2种以上混合性感染7例.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采用经验应用抗菌药物,然后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50例患者死亡7例(14.00%),43例存活好转患者治疗时间19~44d,平均(26.34±7.59)d.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坠积性肺炎难以完全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实施相应的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并积极治疗.
作者:章群;朱锦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对2组患者血气指标(PaO2、PaCO2、pH)、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PV、TK、PF)、内皮细胞功能(ET-1、NO)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2组PaO2水平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Pa02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CO2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V、LBV、PV、TK、PF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HBV、LBV、PV、TK、PF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ET-1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NO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有效改善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贠春梅;刘华;敬金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1(GRg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过氧化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否与该保护作用有关.方法 本研究采用SHR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并以WKY大鼠作为阴性对照.以GRg1灌胃法分别处理SHR(SHR+ GRg1)及WKY(WKY+GRg1)大鼠.处死大鼠后分离其肠系膜上动脉,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试验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收集血清标本后,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显色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动脉组织内PPARγ蛋白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WKY以及WKY+ GRg1相比,SH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度、血清NO及SOD以及动脉组织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血清MDA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HR大鼠相比,SHR+ GRg1大鼠SH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度、血清NO及SOD以及动脉组织PPAR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MDA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Rg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组织内氧化应激以维持内皮细胞内的PPARγ表达有关.
作者:张吉峰;许琳;谢培怡;李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眯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术中患者自控镇静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年龄30~ 60岁.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入室时(T0)、给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60 min(T4)和术毕(T5)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4组患者术中镇静的效果.结果 ①4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基础MAP和HR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0时比较,T1~T4时4组患者HR、MAP、BIS均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T2~T4时D组患者HR、MAP波动较M组、P组和E组平稳(P<0.05).③术中D组发生心动过缓6例,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组发生注射痛7例,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等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术中自控镇静时使用右美托咪定、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是安全可行的,其中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依托咪酯、丙泊酚和咪达唑仑.
作者:甘建辉;史金麟;钱宝民;高惠军;柳浩然;王宇;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与音乐疗法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身心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2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中209例并发焦虑(120例)、抑郁(89例)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和干预组150例.对照组(A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B组,48例)、音乐疗法(C组,50例)、心理护理联合音乐疗法(D组,52例),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焦虑抑郁药物,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SAS、SDS进行评估,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评价,并应用双夹心抗体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普通人群相比,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升高(35.6% vs.5%~10%,57.4% vs.5%).与A组比较,B组、C组及D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血浆BNP的降低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比较,D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血浆BNP的降低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与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周静;徐静;唐碧;王洪巨;周倩;徐凌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测定血清中IL-6、内毒素、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探讨富氢液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富氢液组(C组),每组15只,禁食不禁水处理24h后开始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富氢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胰腺发生水肿充血、局部呈现暗红色、并出现散在出血点时为建模成功,分别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和富氢液,假手术组仅轻微翻动胰腺几次,每组于第1、3、7天3个时间点分别取5只大鼠穿刺门静脉取全血2ml,并切除胰腺组织,并于取材完毕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相应大鼠,按照常规方法制作胰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鯊试剂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清内毒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反应情况,使用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B、C组大鼠内毒素、TNF-α、IL-6含量及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且C组大鼠4种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大鼠反应比较灵敏,B组大鼠反应较为迟钝,而C组大鼠的反应与A组相对接近,与B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富氢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体内的血清内毒素、TNF-α、IL-6含量,并减小胰腺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渠海;武华;孙衍;陈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音乐唤醒对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插管复苏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插管患者200例,按随机编号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d访视患者,做好音乐唤醒的准备工作;手术当日在术前准备及麻醉诱导前,戴耳机听音乐,手术完毕停麻药后给予音乐唤醒.对照组采用术后语言唤醒.分别记录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 全身麻醉停药后,实验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3.25±6.25)m in,(5.90±3.1)min,(5.21±2.65) min,(6.52±2.56) min;对照组为自主呼吸时间(14.44±5.72)min,呼之睁眼时间(7.48 ±2.9) min,呼之握拳时间(8.26±4.52) min,拔管时间(10.47±3.27)min.实验组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轻度躁动10例,躁动率10%;对照组重度躁动2例,轻度躁动25例,躁动率27%.2组躁动发生率与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音乐唤醒可缩短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使患者舒适,提高复苏质量.
作者:陈燕艳;徐巧丹;应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老年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6例因重症脓毒症入住ICU的老年患者,按照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32例,死亡组14例.收集入院后或明确诊断重症脓毒症当时和6h动脉血,测定血乳酸,于抽血后2h内完成,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同时留置中心静导管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建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ScvO2和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结果 2组患者乳酸清除率、ScvO2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乳酸清除率、ScvO2与APACHE 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r =0.932,P=0.012).乳酸清除率和ScvO2越低,APACHE Ⅱ评分越高,28 d病死率越高.乳酸清除率和ScvO2与APACHE 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02、0.759.结论 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ScvO2与APACHE Ⅱ评分显著相关,可以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指导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作者:张苏宁;崔琢;方玉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科急症,多由胆道疾病、酒精及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本文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与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策略以及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38例HLAP患者纳入研究(HLAP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7~74岁,平均(45.5±8.8)岁.并随即抽取同期收治的ABP患者45例作为对照(ABP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5~76岁,平均(47.2±6.7)岁.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指标、住院情况、预后情况等,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2=0.00、1.00,P>0.05),HLAP组BMI显著大于ABP组(t=5.58,P<0.05),HLAP组脂肪肝、糖尿病和SAP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BP组(x2=12.38、5.03、9.91,P<0.05),而2组患者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和CT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2=0.88、3.90、0.89、2.98,P>0.05),但HLAP组存在升高的趋势;HLAP组患者血AMY、尿AMY、血Ca2+、ALT、GGT、TBIL和DBIL均显著低于ABP组(t=4.91、9.20、2.92、11.28、10.78、17.34、16.27,P<0.05);TG、TC和Glu均显著高于ABP组(t=14.16、8.45、8.52,P<0.05),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手术患者显著多于HLAP组(x2=3.89,P<0.05),HLAP组复发人数高于ABP组(x2=6.02,P<0.05).结论 HLAP与ABP临床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时应注意加以辨别,制定适宜的治疗策略.
作者:钟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观察,为移动护理工作站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随机抽取4个病区的180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进行常规教育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除常规教育外配备3个移动护理工作站,设计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健康教育项目专科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等一系列流程改进,对2组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知晓81例(45%)、部分知晓76例(42.2%)、不知晓23例(12.8%),观察组知晓139例(77.2%)、部分知晓34例(18.9%)、不知晓7例(3.9%).2组患者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护理工作站应用后,通过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提供个体化、专科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并能在床边实时完成所有健康教育记录,移动护理工作站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全面的患者信息,为健康教育者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持,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田小玲;章敏;曹秀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肾内科学作为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领域,肾内科的教学是临床医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加深学生对肾内科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其综合能力,笔者在肾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传统授课,讲授相关肾内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章节的知识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学生对知识点有所掌握之后,再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终找出一种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把预先编制的案例分发给各组同学,让同学课后分组讨论,且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各自小组的讨论中,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抽取各组同学对这次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进行总结和点评.结果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肾内科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等也得到加强.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于肾内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陈卫东;高涌;张燕;刘磊;张继强;陈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及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104例腹泻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抗病毒、抗腹泻治疗和补充体液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去乳糖饮食喂养,对照组患儿则继续喂养普通奶粉或者母乳喂养,观察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4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儿只有3例显效,40例无效,总有效率只有2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7.8504,P=0.000).观察组患儿平均减轻体重较对照组患儿少,腹泻天数和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乳糖饮食对于治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发生的轮状病毒肠炎和乳糖不耐受症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疗效,且无乳糖配方奶粉安全性高,营养成分与普通配方奶粉相似,不会影响患儿正常发育,有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实际当中.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治疗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 对506例住院CKD1~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 (OH)D3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尿酸(UA),白蛋白(Alb),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分析25 (OH) D3水平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506例患者的25 (OH) D3平均水平为(17.70±8.77) ng/ml;25 (OH) D3不足和缺乏总患病率为90.5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 (OH) D3与Scr(r=-0.258,P=0.000),P(r=-0.175,P=0.003),PTH(r=-0.154,P=0.01)呈负相关,与eGFR(r=0.271,P=0.000),Hb(r=0.227,P=0.000),Alb(r =0.186,P=0.002)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GFR和Alb是25 (OH) D3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CKD非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eGFR和Alb是CKD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在CKD人群中普遍开展维生素D水平检测,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维生素D缺乏.
作者:周芳芳;罗群;高燕红;王来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根管治疗,根据患者牙髓病变程度,根管粗细及走向,将根管适当扩大,对患牙所需根管工作长度进行测量(用Root-ZX长度测量仪),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冲洗根管并干燥后,采用AH-plus+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成品带环黏接将患牙加固,备洞进行充填,磨除患牙高尖斜坡,后全冠修复牙体.得出2组患者的清洁数据后,经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8例(9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例(1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1例(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例(34%);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刺激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杰;张代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比较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确定行剖宫产术的佳时机,终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并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第一产程产妇410例(A组),第二产程产妇350例(B组),对2组产妇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产妇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出血率均显著性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取头困难、子宫切口裂伤、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术后子宫感染及产褥病率均显著性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26、9.528、10.776、25.803、10.326、42.038、18.096,均P<0.05).A组5 min Apgar评分≤3发生率、新生儿损伤率及NICU人室率分别为1.5% (6/410)、1.0%(4/410)和2.4%(10/410),均显著性低于B组的5.7% (20/350)、4.6%(16/350)和10.3% (36/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26、9.528、20.445,均P<0.05).结论 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相比,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同时加强对产妇的临产前评估,若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朱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长期以来在麻风病的残疾预防控制方面一直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进一步减少麻风病疾病负担的全球强化战略(2011-2015)》[1]、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委员会第八次报告[2]和世界卫生大会关于被忽视的热带病的决议(WHA66.12)[3]以及麻风病全球高峰论坛曼谷宣言[4]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文件中均反复强调了控制麻风残疾的重大意义.如果对残疾控制战略长期连贯实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5].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麻风病残疾流行病学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今后麻风病残疾预防控制的实践.
作者:孟妤薰;王景权;谭又吉;归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非融合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一2014年2月收治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5±7.5)岁.经确诊患者均为多节段椎管狭窄,并接受了椎间孔镜下行后路减压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5.20±9.3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5±8.20)ml,平均住院时间(5.5±1.5)d.手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高度为(0.84 ±0.76)cm,术后为(0.97±0.65) cm;术前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为(0.77±0.34)cm,术后为(0.83±0.21)cm,手术前后病变节段、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复查结果显示,椎间活动度均值为(6.20±1.57)°,椎体侧向移位均值为(0.08±0.03)cm,未出现手术节段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情况.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88.89%.结论 经椎间孔镜结合腰椎非融合性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方面显示出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术优势,能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且患者术后脊柱活动稳定、活动度良好,未出现手术部位以及邻近腰椎节段退变的恶化进展.
作者:何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