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周秀文;王云凤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细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2008~2010年3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78株,其中2008年106株,2009年207株,2010年365株;16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余抗菌药物3年间耐药率均在46.4%~85.9%之间;对16种抗菌药物全耐药的菌株,2008年1株、2009年4株,2010年4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观察、评价干预后的效果,以期探索一套适合在社区人群中开展的控制血压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方法 随机抽取113名某社区高血压建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干预前后作为对照,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结果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3名研究对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且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识不足.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相关行为的落实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血压控制是有效和可行的.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需要组织动员家庭、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服务.

    作者:罗鑫;申宏;常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肾宁对早期DN大鼠糖脂代谢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糖肾宁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分为5组(n=10):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糖肾宁胶囊低剂量组、糖肾宁胶囊中剂量组、糖肾宁胶囊高剂量组,另加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药物干预12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生存状态、肾脏系数、血糖、血脂、尿微量蛋白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糖肾宁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生存状态,改善模型大鼠的肾脏系数、血脂、血糖、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水平.结论 用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糖肾宁胶囊具有明显的降糖、调脂、减少蛋白尿、改善胰岛素水平、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红专;钱秋海;钱卫斌;赵立杰;蔡欣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患者安全认知问卷》对21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Spearman相关及Hierarchical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实习护生的安全认知总评分为4.22±0.19;态度评分为4.52±0.18;行为评分为4.18±0.22;知识评分为3.97±0.32.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认知因素依次为:知识、行为、态度、招收类型.结论 患者安全教育贯彻于护理教育各阶段,学校应把患者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护理学教材中.临床教育管理者应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加强护生安全认知能力提升训练,提高护生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让护生在实习过程接受患者安全相关培训,尽早参与到医院构建的安全文化氛围中,全面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放率.

    作者:熊晓美;左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对转型之初的三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医院是知识和科技密集型单位,医学科研活动在医院业务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二级甲等医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以及国内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相关领域的成熟经验做法,探索将人性化管理引入到科研管理中,从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入手,对未来医院科研管理机制模式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点阐述.完善科研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实行科研工作的全程督导管理模式;将智能网络信息化引入日常科研工作中;发挥基层科室作用,建立科研秘书上传下达机制,拓展科研管理分支;实行重点扶持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探索转型之初的三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以适应未来医院发展需要,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达到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目的.

    作者:邓志勇;于宗良;王荣珍;冯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与顺产对比分析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探讨预防和治疗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6005例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顺产和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种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上的差异,进一步在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中,分析其分娩指征,综合各项临床数据对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39%,高于顺产产后出血率(5.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剖宫产术后2h内出血多见.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手术操作等,尤以宫缩乏力为常见.结论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有较高的发生率,规范产前检查,疏导孕妇的心理,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选择适合孕妇分娩的方式,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能使新式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

    作者:段嫦丽;江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合理的术式,更好地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枣庄市立医院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06例,新式剖宫产术360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改良新式剖宫产78例、上次剖宫产术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手术进腹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进腹出血量、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在再次开服手术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童;周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青兰浸膏片治疗COPD患者血清TNF-α、IL-8变化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青兰浸膏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 本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青兰浸膏片作为实验干预(A组),同时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50 μg/500μg治疗为阳性对照组(B组)、常规用药治疗为阴性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比较观察青兰浸膏片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8变化,并对其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①A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浓度明显下降(P<0.01),MRC呼吸困难评分明显降低(P<0.01);②A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MRC呼吸因难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MRC呼吸困难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兰浸膏片治疗能明显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由于其价格便宜,可能会大大降低COPD的治疗成本,这将会为COPD防治带来新的内涵.

    作者:文艳红;唐文辉;王冬梅;刘灼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基层医院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监利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10例患者,并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内科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工作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1.07%上升到91.98%;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1.49%上升到92.23%,经x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769,P<0.05,x2 =61.185,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工作有利于内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涂红梅;卢艳;刘萍;朱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普外科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

    在增加普外科研究生数量的同时,更应提高其质量.普通外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普通外科医生.这首先应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临床能力是根本.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临床思维,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选择临床课题是外科研究生培养的佳捷径,外科实践是选题的源泉,也是研究的目标.培养临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作者:谈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住院的60例脑梗死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尼莫同等常规药物,不使用活血化瘀类等中成药,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灯通脑组软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其进行MMSE和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丹灯通脑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用药选择.

    作者:朱国辉;丘惠嫦;陈巧聪;袁辉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热性惊厥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治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探讨早期诊治FC心肌损害的检测指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同期选择FC患儿71例及健康儿童30名,患儿住院进行综合诊治,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与健康儿童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差异.结果 ①FC患儿治疗前A组(抽搐时间>5min)h-FABP、CK-MB、ACG、ECG阳性率(100%、39.44%、36.62%、33.80%)分别显著高于B组(抽搐时间<5 min)(45.07%、18.31%、12.68%、5.63%)(P<0.01),血清h-FABP的阳性率(90.14%)显著高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阳性率(57.75%),也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ACG,49.30%)和普通心电图(ECG,39.44%)的异常率.②治疗前FC患儿血清h-FABP、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系统治疗与护理后,7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定量测定血清h-FABP可早期诊断患儿的心肌损害,经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得到恢复.

    作者:李慧娟;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干预,评价干预的效果,寻求糖尿病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本辖区社区1572位45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符合2010年中国糖尿病社区干预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126人,进行跟踪随访,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和干预1年观察效果.结果 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P<0.01),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显著升高(P<0.01).干预前后血糖及其他生化指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寻找出群众乐意接受有效的措施,能显著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余宗洋;张运谋;吴宝柱;钟礼花;陈玉林;朱春华;刘高丽;黎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析交互式镜像技术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发布平台的应用

    目的 为有效地解决基于语音、图片、影像、文字等数据的实时在线共享、交互式协同服务和决策,面向城市社区区域开展应用远程医疗应用的发展和管理机制,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普及和覆盖,加大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方法 构建应用系统发布平台的发布服务器,设计和实现镜像服务模块、虚拟通道模块、输出处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核心模块,使用交互式镜像协议将既有的医疗卫生应用系统发布到PC终端和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主流计算设备之上.结果 终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资源的极大化共享.结论 创新性地实现了医院的各种办公、业务系统的统一移植,适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多种工业化终端设备.

    作者:张茜;李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后续用吉西他滨治疗NSCLC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先给予两种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后分别再连续性给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 84例NSCLC患者(ⅢB/Ⅳ),随机分为两组,A组(n=43)为: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和75 mg/m2顺铂,3周为一个疗程,重复3个周期;3个治疗周期结束后的第1,8天再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重复3个周期.B组(n=41)为:第1,8,15天给予多西他赛25 mg/m2和顺铂25 mg/m2静滴,4周为一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3个治疗周期结束的第1,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重复3个周期.结果 A组的终病例为43例,B组为40例.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均为0例,A组方案中PR 22例,SD 12例,有效率为51.2%,B组中PR 20例,SD 15例,有效率为50%.两组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分别是A组为55.1%和B组12.5%,B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NSCLC后再给予吉西他滨单药的连续性化疗方案疗效显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3周治疗后续用吉西他滨的治疗方案与每周方案疗效相似,但每周方案治疗的毒性反应明显低于三周治疗方案.

    作者:李成发;王为民;孟曼;黄孟芹;姚荣杰;孔凡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探讨B超引导下清除宫内残留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清除宫内残留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2例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术后14 d经B超诊断为宫内残留物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实施刮宫术.结果 13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刮宫术,手术全部一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无再次残留,漏吸及大出血,感染,子宫穿孔,肠管及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B超对宫内胚胎组织残留及残留的大小,位置进行扫查,能准确引导手术器械到达病变部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客观的依据.使妇产科传统的刮宫术成为“直视下”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盲目性、危险性,对改善宫腔手术操作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邓翠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倒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使用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照组使用“洗腿方”,两组均以正清风痛宁片(60mg/次,3次/d)为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上比较,其ACR20、ACR5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2周内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五味甘露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维;高春鹤;薛斌;刘晓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产后访视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产妇对产后访视的一般需求状况及其对产后访视具体内容的需求,以期更好地帮助产妇康复及新生儿成长.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产科分娩的产妇进行调查,每月随机抽取30位共计360人,回收问卷后再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产后访视的总体需求占被调查产妇的74%:产妇的文化程度与产后访视需求无明显相关性,流动人口比常住人口对产后访视有更多的需求,而初产妇比经产妇有更多需求;产妇对访视内容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想了解的是关于乳腺炎防治、产后营养/形体恢复和新生儿预防接种及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结论 应加强产妇对产后访视必要性认识的宣教,提高访视率,访视时对产妇行全方位的指导,促进母婴的共同健康.

    作者:汪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剂量促红素冲击治疗癌症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促红素冲击治疗癌症贫血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82例癌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促红素1万U,每周3次,共6周)与大剂量组(促红素4万U/次,d1、d3、d6、d6、d12 、d15),共观察6周,每2周进行1次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红蛋白值、输血需求率、停药者比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每2周进行1次疗效评价.结果 常规剂量组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组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组的4周、6周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2周、4周、6周有效率分别为39.0%、53.6%、75.6%,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7.5%、32.5%、50.0%(P<0.05);两组输血需求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促红素冲击治疗癌症贫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法,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李世云;李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Cys C、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和白介素18(IL-18)检测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检测其Cys C和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CHD患者血清Cys C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CHD的类型有关,呈AMI组>UAP组>SAP组(P<0.01)的改变.结论 Cys C和IL-18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IL-18可能对判断CHD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广宁;黄晓渝;欧家满;朱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简称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计算5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小野寺指数并根据小野寺指数将全组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小野寺指数≥45)和营养不良组(小野寺指数<45),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手术耐受性、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肠道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小野寺指数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小野寺指数与患者年龄明显相关(P=0.006),与性别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营养良好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25),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野寺指数与直肠癌的肿瘤大小(P =0.032)、腹膜播散(P=0.025)、远处转移(P=0.040)及TNM分期(P=0.040)密切相关.结论 小野寺指教可较好地反映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及风险性,并与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是一个较有价值的直肠癌术前评估指标.

    作者:常颖智;曹杰;谭卫民;罗时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