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薇薇;吴天斌;陈粹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阑尾炎其声像图表现往往伴随不同的间接征象.现对我院收治的152例不同类型阑尾炎B超检查结果作一分析,以期提高超声检出率.
作者:张元新;金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传统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内容--胚胎干细胞研究遭遇到各种伦理、法律的瓶颈之后,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日益兴盛,属于成体干细胞的造血干细胞(HSC)、间充质干细胞(MSC)、表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研究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
作者:金杰;虞渝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下,小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肥大指数的改变及肺小动脉结构的重建.初步建立小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2周组、实验4周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养于氧舱中,舱内氧浓度为9%~11%,二氧化碳浓度为5%~6%.每天8h,每周6d.实验2周组在舱内2周,实验4周组在舱内4周.至相应时间后检测RVS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MT%)、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MA%),并观察右心室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2周组小鼠RVSP、RV/(LV+S)、MT%、MA%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光镜下可见心肌增生肥大.实验4周组小鼠的上述病变更为明显.结论 在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中2周即可形成较理想的肺动脉高压小鼠模型.这为更好地研究肺心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徐漫欢;范小芳;王小同;龚永生;胡良冈;徐浩;郑云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作者:金文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为临床准确应用该方法来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6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99mTc-RBC显像,观察显像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史、检查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稳定、检查前4h血便次数、以前消化道出血史、是否正在进行止血治疗等因素间的关系,并将核素显像定位结果与患者手术、DSA或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核素显像发现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者30例,阳性率为44.1%;检查前便血次数多者易出现阳性结果,检查前正在进行止血治疗者易出现阴性结果.(2)23例诊断明确的核素显像阳性患者,核素显像定位基本准确18例,定位准确率为78.3%,其中小肠出血的准确率为81.3%(13/16),结肠出血的准确率为71.4%(5/7).结论 核素显像可以初步确定下消化道出血部位,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帮助;检查时患者是否处于出血期是影响核素显像阳性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尹丰;占宏伟;刘洪彪;许唯;叶小娟;何刚强;张宏;孙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腹膜后肿瘤指位于腹膜后隙内的肿瘤,多数学者沿用腹膜后肿瘤代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严格意义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性肿瘤.
作者:俞星飞;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AP)时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术后3、6、12h取胰腺组织行光镜检查,取肝组织行光镜检查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变化;检测血清ALT水平;RIA法测定血清TNF-α、IL-1 β、IL-6;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AP组胰腺发生炎症,肝脏出现了病理性形态改变.随着病程的发展,AP组血清ALT水平逐渐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结论 AP可致肝损伤,高水平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与AP及其肝损伤可能相关.
作者:万涛;潘忠良;贺亚东;潘学威;滕龙;方周溪;朱冠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椎弓根螺钉钢板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以来,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小创伤,后路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术已是常规方法.
作者:曹武;万双林;虞和君;范顺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数十年有明显升高,已成为世界第4或第5大癌症死亡原因.目前胰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仍低于25%,可手术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5%.
作者:张则伟;赵彩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 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2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28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2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2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sFas的水平.结果 以上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水平分别为(49.6±10.8)%、(43.0±9.1)%、(70.4±7.02)%和(59.9±4.02)%.Fa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2±0.19、1.20±0.16、1.74±0.17和1.50±0.10,肝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乙肝和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sFas水平分别为(2.06±0.98)μg/L、(3.18±1.60)μg/L、(2.23±1.12)μg/L和(1.11±0.49)μg/L.与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其mRNA水平的高低和血清中sFas水平的变化可能与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林向阳;石亮;陈晓东;杨守航;余昶;宋其同;金小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外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主流术式.2002年以来本院用这种术式治疗CSDH 113例,发现了一种新的并发症--膜夹层血肿.
作者:陶志强;方激扬;黄建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交通事故或建筑工地高处坠落常导致胸部创伤,其中肺挫伤是常见的类型,由此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进展快,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潘云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概述为解决供器官短缺这一难题,1994年Yamaoka等完成全球首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为众多终末期肝病病人点燃了新的希望明灯.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如髓核细胞由软骨细胞表型转变为纤维软骨细胞表型,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水及Ⅱ型胶原蛋白丢失破坏了正常椎间盘和椎体的解剖结构,直接导致椎间盘力学特征丧失.
作者:刘建;张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47例脑胶质瘤中cyclin E、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凋亡细胞,计算三者阳性单位(PU)值,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cyclin E的PU值(cyclin E PU)明显升高(t=8.08,P<0.01).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l)亦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cyclin E PU与PI和AI呈明显正相关(r=0.895、0.703,均P<0.01).并且,随着cyclin E的表达水平及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PI比AI有更大的增高趋势(F=33.72,P<0.01).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E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很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转化.
作者:姜智南;周江;何向蕾;夏朝霞;汪艳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常规X线平片因为骨质重叠较多,常常引起漏诊,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普通CT检查能明确显示膝关节骨折的部位以及类型,但CT轴位图像对关节面水平凹陷、小骨片移位及粉碎程度不能明确显示,这使临床医师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式以及手术途径时,对图像客观分析缺乏立体感和整体感.
作者:赵蓓;段润卿;薛建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细菌移位机制.方法 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9h模型组、18h模型组和对照组.两模型组腹腔注射雨蛙素(Cn)每次250μg/kg,连续4次,每次间隔1h,内毒素(LPS)10mg/kg(与后一次Cn共同注射).分别于注射后9、18h处死.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注射后18h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取胰腺送病理检查.用RT-PCR法测定末端回肠隐凹素-4mRNA表达.结果 Cn加LPS腹腔注射成功诱导了小鼠AEP,胰腺病理损害以首次注射后18h明显,注射后9h隐凹素-4mRNA表达轻微下调.18h下调更明显.结论 小肠隐凹素-4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胡祖健;李钢;罗静;刘世宾;王凯诚;陈海平;赵金锋;严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属于不稳定骨折,且常累及关节面,治疗不当易造成肢体短缩、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及神经卡压等并发症[1-2],因此近年来提倡手术治疗的建议逐渐增多.
作者:石成弟;黄俊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于2007年6月行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1例,并对该患者合并的下腹正中及右下腹部手术疤痕同时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金才;吴溯帆;石杭燕;陈永;孙燚;张志民;陈达;应彬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