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护理体会

陈景侠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出血6例、胰瘘5例、胆瘘2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发症发生率为21.4%,除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心肺复苏术

    脑组织在心跳呼吸骤停6 min后将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因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未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严重缺氧而死亡,这种抢救患者生命的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吴晓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知与满意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合理配备与使用护理人员、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积极性及强化社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市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和很满意人数占51.7%;对工作待遇与报酬满意度,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占29.4%,一般36.3%,很不满意和不满意合计比例达34.3%;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安全感,比较不安全与非常不安全合计人数比例占42.6%.护理人员工作的忙闲程度与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差较大,71.8%的人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忙,而认为领导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社区护理工作的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47.0%.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满意度低,工作安全感差,社区护理工作忙,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建议重视社区护理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社区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加强在职教育,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研究,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标准.

    作者:王爱华;张效贞;李秀艳;吴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LE)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7例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配合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6例病情很快得以稳定,1例因平时性格异常,家庭矛盾激化而自杀.结论 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疗效好;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宝莲;陈文;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亚果糖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新亚果糖即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中重度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亚果糖250 mg/(kg·d),7~10 d为1疗程.观察患儿的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血气分析、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新亚果糖治疗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陈贞祥;诸宏伟;沈怀云;董淮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农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农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6例农村早产儿临床资料,按不同胎龄分3组即<28周、28~31周、32~36周,观察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56例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RDS)14例,呼吸暂停40例,肺炎12例,肺出血5例,慢性肺部疾病(CLD)3例.本组患儿治愈47例,死亡5例,转诊及放弃治疗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重度RDS、肺出血.结论 本组患儿胎龄越小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加强产前保健,防止早产,密切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许仁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小儿吸入快速诱导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小儿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快速诱导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3~10岁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30)吸入6%七氟醚 ;异氟醚组(n=30)吸入4%异氟醚.观察快速吸入诱导的平稳程度,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七氟醚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明显提前(P<0.01).异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大,吸入之初小儿躲闪、咳嗽、喉痉挛、兴奋以及分泌物增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结论 小儿使用6%七氟醚吸入诱导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以七氟醚组的诱导速度快;异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大,并发症明显增多,不宜用作快速吸入诱导药.

    作者:林学武;陈玲;沙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一)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要建设好健康城市,进行健康管理是必由之路.本文从健康城市的概念意义内容入手,介绍了健康管理的定义、意义和内容,并就健康管理与建设健康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健康城市的指标是健康管理必须要做到的.因此认为,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

    作者:鲍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53例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6年诊断的153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8%.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2.5%.居住本市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5.7%(72/84).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2例(14.4%),无MV免疫史者66例(43.1%),MV免疫史不详者65例(42.5%).结论 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作者:黄珈珈;郑艳;瞿芳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致肠梗阻3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31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Ⅰ期切除吻合14例;Ⅰ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10例,无吻合口漏;死亡2例.结论 重视对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正确诊断,防止误诊,合理选择术式,减少并发症.

    作者:罗双琪;章凯;项本宏;张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92例并有胃肠功能损害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有胃滞留、腹胀、胃肠出血以及坏死性肠炎等.出生体重愈低、胎龄愈小,其腹胀、胃出血、胃滞留的发生率有相对愈高;而出生有缺氧窒息史者则较多出现坏死性肠炎.结论 对低出生体重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王艳敏;郭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1例

    本文报道1例以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4岁,因纳差、周身乏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饮食量约为平时一半,厌油腻,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口干明显,全身出汗较多,同时伴有周身乏力,稍微活动即感胸闷、憋气.

    作者:郭春霞;宋丽红;尹慧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间质瘤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0例胃间质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例中,良性7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经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全组病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胃镜、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日清;阮永军;揭业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微波治疗的护理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常可遇见,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等方法治疗.本文主要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微波治疗并进行专项护理的疗效.我科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68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微波治疗并进行专项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卢向丽;杨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28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对3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记录,眼科检查,分类分析相关眼部并发症.结果 本组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6.82%.其中DRP的发生为首位,占60.37%.随着病程的延长,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结论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随糖尿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并且DRP的发生尤为显著.

    作者:王迎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配合,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作者:蒋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药物热3例

    药物热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唯一症状.正确认识药物热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准确判断,防止误诊、误治.现报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药物热3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热的认识.

    作者:王玲;张宝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种方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使用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和以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9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A、B 2组,A组48例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B组50例用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应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A、B方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9%、96.0%;1疗程所需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42.82元、438.20元;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4.52,4.56.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一样,且成本相当,均值得推广.

    作者:殷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体重指数人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体重指数人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0名体重指数(BMI)≥25的人群为其实施护理干预,量身定做运动处方,同时给予膳食指导,观察前后体重指数变化.结果 实施对策5个月后,监测各项指标,体重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体重指数人群实施护理干预既经济又安全,可帮助社区人树立新的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进社区人的健康,防治疾病发生.

    作者:孙洪梅;朱翠凤;孟繁华;邵梅;陈苹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部刀刺伤2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领、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刀刺伤病例的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1例均明确诊断为腹腔穿透伤,经急诊手术探察,仅阴性探查1例.21例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积极抗休克、及时剖腹、谨慎探查、严防漏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磊;牛峻坚;马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组织病理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1-4)分级、病理纤维化程度(S0-4)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根据炎症分级分为G1-2组和G3-4组.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分为2组:S0-1组和S2-4组.用微循环检测仪观测甲襞微循环.结果 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总积分:G1-2组(2.53±1.76),G3-4组(4.4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0-1组(2.78±1.43),S2-4组(4.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微循环变化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具相关性.

    作者:李月波;陈建红;董新英;丁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