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赵丰君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日趋广泛,并且在临床应用效果、应用范围、穿刺置管方法,以及观察护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单纯性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Isolated congenital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ICPS)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行PBPV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测量右室收缩压(right y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及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并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术后即刻RVSP由(102.63±12.58)mm Hg降至(61.38±42.10)mm Hg(P<0.01);PG由(80.29±21.20)mm Hg降至(27.54±12.71)mm Hg(P<0.01).随诊1年,二者进一步下降(P<0.01).术前16例心电图提示右室高电压、T波异常者中,术后3 d 3例(20.00%)右室肥厚消失,12例(75.00%)T波恢复倒置,术后1年内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PBPV安全有效,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闫培全;任末翎;朱慧;王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聚丙烯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3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就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更宽的手术指征等优点.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疝的合理手术方法.

    作者:姚建根;毛跃;焦兰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过程中对其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危重患者,诊断符合MODS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和CVVH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液及滤液中的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a)、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CVVH前后IL-1β无变化(P>0.05),血TNF-a、CRP在CWH后呈降低趋势(P<0.01);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轻度升高.结论 对MODS患者应用CVVH治疗,可以清除炎症介质,减少其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并通过稳定内环境,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刘恩波;牛效清;宋艳玲;李振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尿毒清与肌苷治疗慢性肾衰17例报告

    近年来,笔者采用静脉滴注肌苷及口服尿毒清联合治疗慢性肾衰(CRF)早、中期患者17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降低,效果理想.

    作者:刘成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FOLFOX4双周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前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即奥沙利铂(L-OHP)85 mg/(m2·d),静脉滴注2 h,第1天;CF 200 mg/(m2·d)静脉滴注2 h,第1,2天;5-FU 400 mg/(m2·d),于CF滴完后静注,第1,2天,5-FU 600 mg/(m2·d),微泵持续泵入22h,第1,2天.每2周重复,双周方案4周为1个周期.用2个周期以上者参加疗效评定.结果 26例患者中CR 3例(7.7%),PR 10例(38.5%),SD9例(34.6%),PD4例(15.3%),总有效率(CR+PR)为46.2%.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末梢神经炎等,经对症处理,可以逆转.结论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效率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晚期胃肠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作者:程静;朱益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空姐式服务模式对提高SAS治疗依从性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引用空姐式服务模式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对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为SAS的重度患者86例进行分组护理干预.治疗组为在护理干预中引入空姐式服务模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第1周,2组治疗的依从性、Epworth得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起,2组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空姐式服务模式对提高SAS治疗依从性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华亚芳;张雪芳;王雪斐;张琴芳;陈莉;阮晓云;曹莉洁;赵杰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射频凝固刀治疗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异常子宫出血(AUB)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平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出血,通过B超下射频消融治疗来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高射频消融凝固刀对134例AUB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子宫内膜、子宫肌(腺)瘤射频消融术,观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肌瘤缩小等方面的变化,若子宫肌瘤及内膜消融术同时治疗称双消融.结果 子宫出血治愈80例(59.20%),显效45例(33.58%),总有效率96.26%,子宫肌瘤平均治愈率92.58%,双消融治愈率98.53%,单纯子宫肌瘤治愈率7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凝固刀在AUB中的子宫肌瘤、DUB治疗中,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安全、经济的优点,避免了子宫切除.

    作者:李明远;柳书勤;李学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苦参片联合知芙保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苦参片联合知芙保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苦参片,1.75 g/次,3次/d,同时皮损处外用知芙保,早晚各1次;对照组仅外用知芙保,用法同前.治疗时间为8用,治疗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皮损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及皮损消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苦参片联合知芙保治疗寻常型痤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

    鼻为面部突出的器官,易受外伤而致全部或部分缺损,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额部扩张后皮瓣行鼻再造术1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对组织刺激性小,不会引起疼痛,套管腔富有弹性[1],不易压扁,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枪救,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就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许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衰伴快速房颤12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各63例,观察比较用药3 h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56例及33例,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胺碘酮组25例(占39.68%),去乙酰毛花苷组22例(占3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梁金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2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处理及术后视力进行分析.25例后囊膜破裂中,20例(80%)发生于乳化晶状体核时,4例(16%)发生于吸除晶状体皮质时,1例(4%)发生于植入人工晶体时.发现后囊膜破裂时立即停止操作,防止核下沉,接着扩大切口,娩出晶状体核.经及时处理后,25例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视力>0.5的10例(40%),0.3~0.1的14例(56%),<0.1的1例(4%).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经过正确处理,仍可获得良好的视力.

    作者:褚俏梅;张树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分析胸骨骨折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31例胸骨骨折患者中,17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14例手术行胸骨固定,同时治疗合并症.结果 2例死于严重的脑外伤和呼吸衰竭,29例治愈.其中1例钢丝断裂和1例胸骨被切割开,需再次手术,3例并发肺部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 胸骨骨折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外伤,及时诊断、评价伤情和正确的处理是减轻患者并发症,降低死亡的关键.

    作者:黄日茂;罗万俊;陈胜喜;蒋海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掌握一些日常的护理知识,而改变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健康教育是良好的护患沟通的前提,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运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46例,术后反应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庆梅;麻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加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水41例

    目的 观察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临床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腔引流并行腔内化疗,经2~3 d引流干净全部胸水后经导管注入鸦胆子油乳60~100ml,阿霉素40~60 mg,封管同时处理相关不良反应.7~9 d 1次,按疗效重复引流给药,1月后评价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39例,其中CR 11例,PR 21例,有效率82.1%(32/39),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胸痛、胃肠反应等.结论 鸦胆子油乳联合阿霉素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川;刘学芬;李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SEL1L蛋白、Smad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SEL1L蛋白、Smad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35例正常食管黏膜(normal esophageal mucosa,NEM)及2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esophageal dysplasia,ED)中SEL1L蛋白、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 SEL1L蛋白在ESCC、ED的表达阳性率较NEM高(P<0.01);Smad4蛋白在ESCC的表达阳性率较NEM和ED低(P<0.01);ESCC中SEL1L蛋白和Smad4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SEL1L蛋白过表达和Smad4蛋白低表达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食管癌中SEL1L蛋白和Smad4蛋白的表达,对于评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鹤琴;张洪福;曹立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提高实习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口腔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方法 改进口腔临床医学教学的方法,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性,注重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结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培养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及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口腔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口腔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结论 通过加强认识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多形式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赖仁发;刘湘宁;陈铁;沈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软组织凹陷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颜面凹陷计算所需颗粒脂肪的量,用注射器在自体脂肪丰厚部位手动抽取,将所获颗粒脂肪反复冲洗,在需填充部位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其中5例为一次治疗后,3~6个月复诊原凹陷部位外观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效果满意.12例6~12个月后进行第2次补充注射,随访6个月后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颜面凹陷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裴丽丽;张敬德;李小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痛(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