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叶春瑛

关键词:辛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情况.方法:收治ACS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依诺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次/12小时;波立维75mg,每天1次;肠溶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20mg/日.两组分别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时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分别为4.91±2.67mg/L和4.90±2.67mg/L,经过治疗1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第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从治疗1个月开始,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减少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特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急性硬膜下出血的适宜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创伤后5小时内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12分159例,分别予早期急诊手术89例,相对延期手术70例.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良好率22.5%,病死率40.4%,再手术率27.0%,相对延期手术组良好率78.6%,病死率10.0%,再手术率1.4%.结论:相对延期手术治疗特急性硬膜下出血,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林;李佰涛;黄志勇;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梅毒中>50%的患儿在出生时没有症状[1],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困难,此种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称为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出生2年内出现临床症状的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2年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为晚期先天性梅毒.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质量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植入物是指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有资料表明,大部分医院使用租赁器械前未经清洗直接进行灭菌处理,几乎所有器械公司均有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存在将同一器械先后提供给2所以上医院使用的情况,该类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过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1].

    作者:张俊英;汪丽香;曹征豫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新会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回顾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结果: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总体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前后5年对比,近5年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跟2000年相比,201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有30%以上的下降;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的前5位为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儿、意外、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加强建设和完善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干预,重视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减少可避免死亡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社区健康管理的作用.方法:将社区的347例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3例)和管理组(174例),对管理组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活动与休息、回归社会、药物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健康管理.对照者进行常规社区管理.结果:12个月后管理组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心脏事件(MACE)、住院次数减少.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社区健康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晓晖;何小飞;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回访方式对产妇产褥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门回访比电话回访更有利于产妇产褥期的康复.方法:选择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护士各1名,将798名产妇随机分为上门回访组和电话回访组,至产后42天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上门回访组较电话回访组产妇产科相关疾病发生率低.结论:上门回访更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作者:黄丽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对18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急性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达到4及或以上,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内,年龄35~98岁,男6例,女12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冯凤谊;刘敏瑜;梁倩怡;吴丽芬;陆映香;左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结果:经1年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还明显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

    作者:穆成柱;吴勤芳;周菊芬;胡春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6年5月~2011年8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UP)286例,总结围手术期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全面的周密的准备、术中仪器正确娴熟的应用和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器械仪器的消毒与保养.认为提高护士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现将围手术期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祝岩;张思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输液是临床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用药迅速见效快等特点.但在输液过程中多因药品、输液器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通过对26例输液发热反应患者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医护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受到职业带来的各种威胁,特别是临床一线医疗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的职业暴露危险中,稍有不慎就有被污染的可能.当前,我国仍然是乙肝、丙肝的高发国家,乙肝感染率高达60%,近年来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我市艾滋病也呈增长趋势.

    作者:于立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二甲双胍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以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做出客观评价,并对其的规范应用做一概述.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防治,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并能减低唐病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本药相对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小,患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川推广,早期应用是必要和可靠的措施.

    作者:李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中国2004年公告的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表明,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达1.6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6亿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4000万人,肥胖6000万人,超重2亿人.烟民高达3.5亿人,还有5.4亿人被动吸烟.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各种原因死亡的1/3,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一大杀手,其预防尤被重视.

    作者:郝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老年低血糖症5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老年低血糖症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确诊胰岛素瘤,51例为药源性低血糖症,25例误诊.全部病例终因急查末梢血糖,并快速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后病情很快恢复正常而确诊.结论:老年低血糖症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尤其以意识障碍和偏瘫为主要表现者,初诊时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对以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急查末梢血糖,快速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可及早确诊,也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作者:张玉英;石根萍;孙炳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电击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电击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护理等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可减少电击伤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双源CT对先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60例.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6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2例均为手术证实、11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DS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99.21%.结论:将DSCT和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红外线在产后护理会阴伤口的应用

    目的:观察波姆治疗仪的红外线照射对减轻产后会阴伤口疼痛,促进伤口硬结消散的效果.方法:收治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产后24小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2次红外线照射;对照组100例,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分别记录各组在院和产后访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疼痛减轻,伤口硬结消散时间缩短,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结论:红外线照射方法对于高锰酸钾刺激性小,操作简单、环保、疗效更好.

    作者:史亚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白细胞滤器材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评价

    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血液学实验、补体试验来验证白细胞滤器中滤材是否对血液产生不良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血液学试验(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补体试验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迟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

    目的:观察改进护理方案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采用改进护理方案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以及对照组16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术后恢复状况,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改进护理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显效率达到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姚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MR扩散成像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单发性颅内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脑脓肿6例,囊性脑转移瘤10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分别测定瘤内囊性部分和健侧脑脊液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脑脓肿组与脑转移瘤组瘤内囊性部分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内囊性部分ADC值的测定,对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庆荣;段胜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