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叶春瑛

关键词:辛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情况.方法:收治ACS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依诺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次/12小时;波立维75mg,每天1次;肠溶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20mg/日.两组分别在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时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分别为4.91±2.67mg/L和4.90±2.67mg/L,经过治疗1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第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从治疗1个月开始,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减少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手术胸骨固定的方法与进展

    目前国内外胸骨固定的方法有很多,而各种固定方法对不同的患者又有不同的效果.随着对胸骨固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及胸骨钢板的出现,胸骨钢板固定系统的使用越来越被国内外心脏外科医生所采用.

    作者:徐勇;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

    目的:观察改进护理方案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采用改进护理方案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以及对照组16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术后恢复状况,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改进护理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显效率达到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姚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除一般治疗外,对照组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患者有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其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1].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2].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儿及其家长对本病缺乏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差,严重损害了患儿健康,降低了患儿的生命质量.2010~2011年收治哮喘患儿32例,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卧床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卧床不同时间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以提高卧床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需卧床治疗>1个月以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分5组,即当天组、第1周组、第2周组、第3周组、第4周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肺功能仪检测,统计分析心肌功能指数(MPI)和大自主通气量(MVV).结果:不同卧床时间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发生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卧床时间与MPI呈正相关关系,与MVV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下降.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可使心肺功能受损减少,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淑和;林梅清;滕范文;曾玲芳;王尉浩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肝硬化脾亢患者部分脾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伴发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医学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见效快、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此方法,它既能消除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高压,又保持了脾脏的正常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首选方法,被称为内科性切脾术[2].为了更好进行介入术;提高治疗效果,护理的配合十分重要,现将PSE治疗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舞;石卫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哈医药外用结合弹力石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行手法复位后哈药外用结合弹力石膏固定,观察患部消肿、止痛和促进骨愈合的有效性.方法: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非牵引状态下纠正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术者双拇指按压肱骨髁上骨折部,双手余四指环抱肱骨中段背侧,使骨折部复位,骨折部向外推移少许,均屈曲90°外敷哈药后旋前位弹力管型石膏固定(纵行剖开高分子管型石膏约0.5cm).结果:46例患儿中42例恢复正常的肘关节功能,4例(8%)遗留肘内翻,无骨髓炎发生,1例神经伤,均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感觉和功能.未发生Volkmann缺血挛缩及骨化性肌炎.结论:应用此种弹力石膏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的固定和对肢体因肿胀压迫风险的降低,患肢肿胀期能自动撑开;消肿后自动回弹,保证有效压力内稳定骨折,并可以加压,可以减少移位的机会和调整石膏的次数,在较短时间内使肘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外敷哈医药治疗组在消肿、止痛和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康雄;苏建春;江阿古丽;庞虎;胡飞;吾古丽汗;黄坚;江安努尔;库丽孜哈;卡斯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电离子切除配合术后局部注射干扰素加中药外洗肛门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皮肤黏膜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发现尖锐湿疣患者都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对其治疗方法的探讨也很多,2009~2011年采用电离子切除,配合术后局部注射干扰素加中药外洗治疗肛门尖锐湿疣患者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杰;谢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08年8月~2011年11月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11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HIE患儿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全部患儿均有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史.治疗组112例,男78例,女44例,足月新生儿97例,过期产儿12例,早产儿3例;临床分度,轻度64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对照组98例,男67例,女31例,足月新生儿76例,过期产儿10例,早产儿12例;临床分度,轻度58例,中度26例,重度14例.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对18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急性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达到4及或以上,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内,年龄35~98岁,男6例,女12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冯凤谊;刘敏瑜;梁倩怡;吴丽芬;陆映香;左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和体会

    目的:观察实施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能较好地配合血液透析全过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顺利完成,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孙晓霞;徐伟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结果:经1年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还明显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

    作者:穆成柱;吴勤芳;周菊芬;胡春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浆膜下血肿1例

    病历资料患者,36岁,因2胎0产孕足月,阴道少量流液1小时伴下腹坠痛于2011年2月1日4:10入院待产.末次月经为2010年5月1日,预产期为2011年2月8日.查体:T36.4℃,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产科检查:妊娠腹形,宫高35cm,腹围96cm,胎方位为左枕前(LOA),胎心137次/分,先露头.

    作者:马明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是它的主要改变.本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者增多.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骨性关节炎如果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骨性关节炎要引起高度重视.2004~2011年共收治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手法按摩,同时辅以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生存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放化疗治疗.

    作者:赵常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使得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2008年1月开始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采用患者与家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筠;朱清香;李蓥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手法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目的:探讨手法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机护理效果.方法:教会患儿家属手法矫正的具体方法、手法注意事项、护理使用矫形支具,提供心理支持及加强随访联系.结果:经随访1~2年,效果满意28例(38足,86.36%),4例(6足,13.64%)改善.结论:早期手法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黎爱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中药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中药不良反应(ADR)报道的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加[1],中药应用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医院统计报道[2],中药制剂在不良反应的构成中,仅次于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现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方法分述如下.

    作者:徐汉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双源CT对先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60例.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6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2例均为手术证实、11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DS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99.21%.结论:将DSCT和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动态护理干预

    目的:对2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过程干预.以期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258例,对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及护理失误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倡导有效的对疾病转归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即合理的院前施救干预、住院过程干预及居家护理指导干预等使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尽快改善意识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动态的有效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结论:根据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疾病过程始终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升了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莫晓平;苏菊芸;周月梅;李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