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
目的:观察老年心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是否与其预后相关.方法:回顾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12月居住于深圳市龙岗区某社区的心衰患者的病历管理档案,并对有基线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入选142例老年心衰患者,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者48例,临床甲减14例,亚临床甲减34例.在2010年9~10月对这些患者进行横断面随访调查,指标包括再住院、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在内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甲减组(包括临床和亚临床甲减)有20例患者(20/48)出现复合终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仅有19例(19/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其预后较差.
作者:谢荣迪;王文尧;崔成;张璇;杨敏;杨明;陈林莉;赵伟;唐熠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骨痿方治疗老年维吾尔族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60~80岁老年维吾尔族女性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服用中药骨痿方,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结合西药有效率95.55%,单纯西药组有效率84.4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骨痿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药治疗老年维吾尔族女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作者:贾红娥;孟咏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41例腹腔镜手术成功,其余15例中转开腹手术;51例行胆囊全切除术,5例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42~128分,术中出血20~100ml.术后没有发生出血、胆漏及伤口感染,术后住院5~23天;术后病理诊断6例坏疽性胆囊炎,19例化脓性胆囊炎,31例结石性胆囊炎.结论:对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操作技巧,适时主动中转开腹,大多数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周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前国内外胸骨固定的方法有很多,而各种固定方法对不同的患者又有不同的效果.随着对胸骨固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及胸骨钢板的出现,胸骨钢板固定系统的使用越来越被国内外心脏外科医生所采用.
作者:徐勇;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为了解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结果: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总体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前后5年对比,近5年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跟2000年相比,201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有30%以上的下降;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的前5位为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儿、意外、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加强建设和完善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干预,重视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减少可避免死亡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一组异质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主要临床特点.痛风不但与体内的代谢障碍有很大的关系,与饮食习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偏向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使痛风患者逐渐增多.
作者:张小花;桂小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系统的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有效的.结论:建立有效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叶丹青;章旋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前后护理及观察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14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术.结果:114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轻、结石除净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赵迎芬;段志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对照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为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MAP、HR在手术开始及术中较为稳定,对照组患者在MAP、HR在手术开始及术中变化较大,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胺酮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骶管阻滞氯胺酮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比全凭氯胺酮麻醉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李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肝硬化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造成肝细胞坏死、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的慢性病.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是每一个护士应尽的职责,同时是对护理护士整体素质的考验.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以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至关重要.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期大小便失禁或腹泻患者引发会阴部皮肤潮红、肿胀,红色皮疹、糜烂,甚至溃破的有效护理.方法:收治由于大小便失禁而引发会阴部皮肤潮红、肿胀、糜烂、甚至溃破患者15例,应用酮康唑、氯雷他定片磨成粉剂后联合应用进行护理.结果:10例轻度患者次日开始见效,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肿胀明显减轻,2天完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4例中度患者次日开始见效,3天皮疹完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1例重度患者次日肛周、会阴部皮肤渗液减少,7天创面愈合,皮肤恢复正常.结论:酮康唑、氯雷他定联合应用于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的皮肤疗效显著.
作者:陆映香;冯凤谊;陈桂花;李希如;廖晓恒;刘敏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老年男性患者的导尿方法及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经验.方法:插尿管前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尿道表面麻醉,再插管.留置尿管护理.结果:本组成功率100%,常规插入20~22cm.有计划定期放尿,每天尿道口护理,更换尿袋.长期留置患者,根据情况换尿管.结论: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了反复插管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倡护理新理念.
作者:萨仁花;刘静媛;梁玉庆;郝吉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LEEP)在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宫颈良性病变患者386例,使用利普刀治疗,手术所取得的标本均送往病理科检查,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平均手术时间6.7分钟,平均出血量12.2ml,治愈率98.78%.结论:利普刀治疗各类宫颈疾病具有操作简单、疗效佳、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等优点.
作者:宋丽;刘海燕;殷红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除一般治疗外,对照组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患者有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肾动脉狭窄(RAS)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病因之一.诊断RAS的检查方法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价廉、方便、无辐射、无造影剂肾毒性损害等优点,且实时反映血液动力学状况,被认为是RAS患者的首选工具[1].现对临床疑为肾性高血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贾春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大将军,学名蜣螂虫.为金龟子科昆虫蜣螂虫的干燥全虫.俗名很多,有推车虫,屎壳螂,黑牛儿,铁甲将军等,性味咸寒,入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有定惊、破瘀、消癥、通便、攻毒、散肿、止血等多种功效.用于临床效果称奇,兹举例如下.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要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学会宽容和理解,搞好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学会理解和宽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作者:林中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事件.由于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密切的医务人员,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1],因此评估护理风险因素随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郭文会;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并对护理方法加以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各40例,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入组前受试对象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HB、CD4+、CD3+、CD8+、CD4+/CD8+、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天后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及加强护理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病历1293份,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32.1%,抗菌药物的选择过高,预防用药时间和疗程过长,用法及用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谢悦旭;杨玉玲;蔡蕤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