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之探析

郭积燕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培养, 重要性, 途径
摘要:“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态度和精神追求,“工匠精神”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古代,其历史溯源由来已久.卫生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一脉相通,与卫生服务信誉息息相关,是卫生职业教育立校之本.卫生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思想引领、专业渗透、文化滋养和实践感悟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6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平均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和分析2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运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学生还体会到网络平台还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改善学习方法和师生交互效率提升等三大优势.结论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丽君;许珂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人.以前列腺增生症为切人点,实验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通过统一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课堂氛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问题理解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熊永江;张翾;刘家骥;赵涛;张家模;罗华铭;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海峡两岸2所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认知和从医意愿的比较研究

    目的 调查海峡两岸2所医学院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从医意愿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研究我国医学生从医意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2所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60名学生进行从医意愿、从医动机、职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陆医学生从医意愿低于台湾医学生;大陆医学生因为父母师长等他人因素而选择医学专业的比例高于台湾医学生;在选择医学专业之前,大陆医学生对于医生职业的了解低于台湾医学生,对于医生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的评价低于台湾医学生.结论 大陆医学生目前从医意愿低于台湾医学生,职业认知相对不足,强化医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和职业认知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翟玥;刘泽豫;段茗玉;邓国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与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学生参与及学校组织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至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北医本科生中进行配额抽样,在中国台湾地区的4所医学院校中进行方便抽样,共计调查了408名医学生,对两组医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北医与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校在社会实践的学生参与情况、学校组织与支持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意向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建议学校应当从根本上提高对医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社会实践工作的系统组织,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尝试逐步将社会实践融入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内在动机的引导,并建立社会实践的系统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作者:杨淞淳;汤猛猛;王佳慧;林倩;马凌宇;高雨菲;于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数字医学技术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医学技术推动了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给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着眼数字医学与数字骨科,分析目前数字骨科技术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论述数字医学在骨科学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希望促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数字医学技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让教学内容和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作者:曾文泓;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本科生跨专业学习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为医学院校跨专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跨专业学习准备状态量表对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45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个专业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总分为(71.70±11.61)分,量表中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团队合作(35.25±6.68)分,职业认同(26.72±5.12)分,角色与责任维度(9.74±2.03)分.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有差异,有临床经验的学生的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低于无临床工作经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学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及有无临床经验对学生跨专业合作态度有影响.医学教育者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在学习早期实施跨专业教育,以促进学生早期形成积极的跨专业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作者:宋雨晴;冯尘尘;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野战外科培训课程需求分析与改进策略

    野战外科培训是战创伤救治医务人员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5年~2016年野战外科培训班学员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现有培训存在多样化和实用性不足、普及推广效果较差、评估体系过于单一等问题,从而提出在理念、模式、评估等方面改进野战外科任职教育体系的策略.

    作者:马娓;谭燕;严军;陈俊国;徐成兵;任谦;李民;梁华平;王正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微信日渐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基于病理学教学特点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教学的现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对病理学课程进行开发.通过对学生使用病理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分析该平台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维护微信公众平台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提出了建议.

    作者:冉令杰;李敏;邵宏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分类管理趋势下某医学院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的现状及分析

    目的 调查分类管理趋势下某医学院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的现状,分析其与敬业度、工作绩效的关系.方法 使用工作不安全感问卷、敬业度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对某医学院校385名教师进行测评.采用7点记分,低1分,高7分.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教师的工作不安全感总中位数为[3.70(2.74,4.38)],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为[4.57(3.71,5.57)]相对突出.不同性别教师的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教师的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教师的工作不安全感及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敬业度对工作绩效有直接效应,敬业度通过工作执行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部分中介效应,通过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性别、年龄、职称对工作不安全感有影响.总体上,工作执行不安全感、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负向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以正向作用为主.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提高工作绩效.

    作者:韩巍;郝树伟;黎润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面向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的云服务方法研究

    针对当前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服务系统存在的自适应能力差、访问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即插即用技术的医学生情智健康数据云框架与自适应服务方法.针对医学生情智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构建面向医学生情智健康在线数据服务的云框架模型,提出了一种自主感知和定时调度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算法,实现对不同查询用户、时间、历史案例数据的回放和比较分析;开发了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云服务软件系统,与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构架方法进行网络操作、事务处理和人机功效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据事务访问成功率提高80%,平均查询时间降低68%,每1000条记录处理出错概率降低84%,每1000次会话掉线、中断概率降低82%,数据查询过程中的事务处理丢包率降低91%,系统总体使用满意度提高28%,每工作日案例分析效率提高27%,且可以提供C/S系统5倍的并发用户数.用户测评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查询速度快、异常机制完善,可以提供移动在线服务,为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咨询、评估和对比分析提供了可靠手段.

    作者:陈树婷;周文霞;王珏;王佳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验证学习倦怠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并测量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及检验影响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医学院校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各维度间与整体学习倦怠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活现状满意度、专业兴趣、就业前景、成绩水平、学习压力、学校满意度和年龄均为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其中,学习压力和年龄2个变量对学习倦怠影响为正向相关.生活满意度、专业兴趣度、就业前景、成绩水平、学校满意度5个变量对学习倦怠影响为负向相关.结论 医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良好,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低.

    作者:谢玉瑾;孙涛;朴杰;张杨奕祺;丁贝;李海燕;曹德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医院关怀氛围感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医院关怀氛围感知的关系,为使实习医院营造有效的关怀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对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量表对福建省某医学高等院校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共27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均分为(3.97±0.37)分,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对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总均分为(3.97±0.49)分,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存在高度正相关(r =0.913,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中,营造有效的医院关怀氛围会提高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陈玲玲;王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与目标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界定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和实现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濡化性、隐蔽性、依附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促进医学生提高人性境界,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人文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要求.为此,提出开拓“多层次”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块,构建“立体化”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打造“全方位”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格局,以推动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实施效果的荟萃分析

    目的 运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方法和基于讲授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方法亦称传统教学方法2种教学方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末次检索时间是2016年8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章,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献,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其中,实验组即案例教学组涉及1286名学生,对照组即基于讲授学习组涉及1208名学生.实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WMD=3.75,95%CI=2.39 ~5.10,z=5.43,P<0.001)、综合应用能力测试成绩(WMD=3.72,95%CI=2.37 ~5.06,z =5.43,P<0.001)、教学方法满意度(RR=1.27,95%CI=1.18 ~1.37,z=6.15,P<0.001)、统计学学习兴趣(RR=1.32,95%CI-1.20 ~ 1.45,z=5.62,P<0.001)和统计学学习重要性(RR =1.27,95%CI=1.14~1.43,z =2.49,P=0.013)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提高了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优于基于讲授学习教学方法.

    作者:艾自胜;于淼;冯铁男;张爱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俄罗斯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现状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数量的增多、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复杂高新技术在医疗实践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俄罗斯传统的补充职业教育框架下的专科医师技能提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成为俄罗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查阅大量俄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原因、先决条件、原则、目的和实施情况,供我国医学教育界有关专家和学者参考.

    作者:马华;孙殿军;肖海;刘振洪;毕晓明;曹德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我国核医学化学师、核药师职业定位和培养工作的思考

    目的 明确我国化学师、核药师的职业定位,为促进化学师、核药师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我国化学师、核药师的法律地位、职责和资质要求,分析其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目前我国化学师、核药师队伍规模小,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学界、监管及医疗机构对化学师、放药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尚不够清晰,其培养体系也不够健全,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结论 应明确人才需求,完善法规和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宣传和交流工作.随着核医学的不断进步,其所涉及的放射性药物越来越繁多复杂,临床放射化学和核药学工作(制备、质控、应用)由专职化学师、核药师承担成为必然趋势.化学师、核药师在核医学团队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作者:张卫善;叶佳俊;李阳;李桂玉;李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护理技能服务能力的护士,输出能够顶岗完成护理技能服务工作的护士.全国统一性的教学标准是把控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目标具有指导作用.偏离教学标准的教学过程和课程改革是与培养目标不相容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与课程教学标准的一致性可以校正和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扎紧综合生命馆教学技术这个“学习笼子”,能够获得创新性教学成果,更有利于达成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者:孙永波;宗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教师角色主动转换对医学生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在教学实施不同阶段教师角色依据不同教学方法主动转换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择中山大学2013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86名学生和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将同一专业同一批次学生随机分为教师角色主动转换组(实验组)和教师角色主导组(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和基于授课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实施不同阶段依据不同教学方法主动转换角色;对照组实施单纯以教师为主导的LBL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分别比较两个专业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在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知识考核中,两个专业的实验组学生成绩和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是在拓宽知识的考核中,预防医学专业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Z=3.33,P<0.01),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Z=3.24,P<0.01);在偏重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出科考核中,预防医学专业的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Z=2.11,P<0.05),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Z=2.22,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同一专业的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多个项目的评分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教师角色依不同教学方法主动转换在两个不同专业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具有优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见习质量和见习效果.

    作者:李洪涛;周汉建;张天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5年11月~12月,采用自制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及需求调查表对某医科大学60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对统计学方法需求前3位的是:统计描述占23.8% (143/600)、单因素方差分析占23.0% (138/600),t检验占22.3%(134/600);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于统计学方法需求占前3位的是:x2检验占61.2% (367/600)、t检验占59.5% (357/600)、统计图表占58.7% (352/6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于统计学方法需求占前3位的是:统计描述占5.0% (30/600)、统计图表占4.7% (28/600)、主成分与因子分析占3.2% (19/600).结论 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硕士研究生对统计学的需求设置课程,以达到学以致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作者:姜兆权;周诗雪;李红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的分年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胜任力自评分析

    目的 在“四证合一”并轨培养模式下,评估不同年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到相应年级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水平的情况.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部“四证合一”并轨培养模式下的272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进行相关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临床胜任力结构包含5个维度和15个项目.按照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标准,将每个项目分为3个年级能力层次,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标准进行匹配.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评水平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计算达标情况,包含整体达标率、维度达标率和项目达标比例3个层面.结果 临床胜任力分年级标准比结业标准更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年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水平.临床胜任力分年级标准的达标情况表现出研究生年级越高、相应能力层次的达标率越低的变化.在三年级研究生的自评中,虽然结业标准达标情况较好,但临床胜任力分年级标准达标情况却较差.结论 在并轨培养模式下,虽然“四证合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标准,但尚不能达到其临床胜任力标准.因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要完成国家标准的培训时长、项目和数量,还要有效监测和提升不同年级研究生的临床胜任力水平.

    作者:卢章洪;林青;Jonathan Lio;金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