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周延萌;张文平;马健;王浩;高允生

关键词:药理学, 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探讨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好学”;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勤学”.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潍坊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自2005年开始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教研室针对本校留学生的特点,对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逐步改革和探索.本文比较了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药理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期提高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作者:王金红;房春燕;史立宏;毛淑梅;赵廷坤;戴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促进医学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稳定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实用型卫生人才队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医学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建议从机制体制层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包括坚持面向农村的医学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和完善以农村生源为主的“三定”政策;坚持“面向基层、立足本地、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村级卫生服务人才为培养主体,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培养农村医学人才的“立交桥”.

    作者:蔡红星;吴争鸣;杨汉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药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医药营销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国际营销英语的一个分支,有其特殊的语言特征,同时又与普通英语享有很大的共同部分.本门课程的教学受到地域、生源、师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教学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医学院医药营销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教材、教学模式、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建华;于姝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运用导学法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将导学法应用于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方法,并以科研工作的要求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在验证性实验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尝试,旨在强化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杨振华;闫云辉;王翠红;田拴宝;董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共识.本文对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试图为如何走出困境提供思路,即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改革探索

    医学遗传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医疗的实际需要,医学遗传学教学应该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本文讨论了医学遗传学教学的现状和困惑,并就提高教学质量阐述了可行性的改革措施.

    作者:黄雪霜;姜海鸥;全庆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世界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百年历程与借鉴

    世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实施课程模式不尽相同,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整合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课程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课程模式等.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了医学课程模式的百年发展历程与特点,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转变的趋势,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孙宝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 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从2012年起我国将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全面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文在回顾2011年~2012年上海市试点招收“全科医学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实施细则的修订,在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临床轮转、社区卫生实践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就如何衔接全科医生制度并体现全科医学专业特征进行了探讨.

    作者:汪玲;吴海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民国时期西医高等教育史分期问题探析

    在承认教育史的演变与政治斗争相关的前提下,本文突破了相沿以政治史或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政权更迭划分的模式,强调教育史自身的发展规律,将社会变迁史与教育演进史有机结合起来,将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实现本土化的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者:慕景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变异系数显著性检验在评价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考试题型得分变异程度的分析,为评价学生有关课程学习方式提供数据处理的方法.方法 对桂林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92名本科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题中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及分析题得分的变异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确定变异系数显著性检验水准为α1=0.0167,综合分析题(32.92%)变异系数较高,而填空题(17.14%)、名词解释题(18.91%)和单项选择题(19.23%)变异系数均较低,前者分别与后三者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综合分析题得分的个体差异较大,提示有相当数量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作者:李胜联;谭盛葵;石武祥;江世伟;王程强;郭振友;任源;雷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青年医生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是消化内镜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培训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打好内镜操作基础、提高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整体认识、观摩教学、限时内镜操作、了解作用力在内镜操作中的作用、操作点评和案例教学、培养学员风险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尔东;王明涛;姜世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在留学生全英文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实践和经验,通过细致地分析留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药理学课程特点,探索药理学逆向思维教学法,为提高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白纪红;赵日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构建医学生全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本文剖析了医学生全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按照新的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的要求,探索建立涵盖教学安排、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贯穿医学生学习全过程,符合医学教育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黄蕾;赵旭东;姚玉红;诸秉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模拟教学在儿科学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模拟教学应用于儿科学见习的效果.方法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五年制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参加儿科学见习的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学生.比较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前期学习成绩,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先在儿科病房熟悉患儿、病历,然后教师实施模拟教学;对照组学生只在儿科病房熟悉患儿、病历并讲解相关知识.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经过模拟训练,其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00.0%的学生认为儿科学见习中采用模拟教学是必要的.结论 将模拟教学应用于儿科学见习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都玉敏;戴吉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浅谈以创新教育为导向的医学生考试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多学科交叉、多系统综合为代表的创新性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的医学教育考试制度以其强调片面、忽视技能、缺乏创新等诸多不足限制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本文对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题型设计、命题思路、技能考核等考试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毅超;王云贵;黄继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实习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效果评估

    病理学实习能够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病理学实习的作用,提高病理学实习教学效果,本课题在第二军医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实习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以第二军医大学200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15名学生为实验组,15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实习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实习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实习同步进行,课后统一考核,并就有关PBL教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习平均成绩92.8分、期末总平均成绩85.7分,对照组学生实习平均成绩87.2分、期末总平均成绩79.4分,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实习结合具体教学特点灵活应用PBL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实习的固有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何妙侠;王建军;郑建明;郑唯强;祝峙;高莉;朱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制度嵌入性分析

    本文从医学院校的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社会学中的嵌人性理论提出了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运行效果的整体构思.

    作者:戈文鲁;葛洪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对现行课程体系的看法、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为完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依据,对北京某医学院校2010年度的73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如下不足: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个性化方面作用欠佳;人文课程较为薄弱;课程内容实用性和交叉性不足;教学方法中讨论、考核中论文应用较少;不同培养类型和不同学制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存在差异.

    作者:谢一萍;王志锋;段丽萍;崔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负性生活事件对专科护理专业女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调查专科护理专业女生面对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及抑郁情绪状况,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专科护理专业123名女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回归分析表明,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包括生活习惯变化、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和不喜欢上学等.结论 专科护理专业女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绪,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作者:尹仕红;邹秀兰;邹昌群;鲁永菊;杨新荣;张玉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七年制“二三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适应医学现代化和卫生人才的国际竞争,大连医科大学近年探索建立与实践七年制“二三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两贯穿”,将综合素质和学生外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七年医学教育全过程;“三强化”,强化基础、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四结合”,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体教学管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实践证明,“二三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牟艳晋;唐立;张琳;王丽娜;陶俊杰;关珠珠;王凯;黄敏;唐建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