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松;高炜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现状,学习动机、态度,对专业英语具体技能的学习需求,以及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以便改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级~201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动机非常明确,但是学习动力不强;他们对于专业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对于专业英语翻译技能提高的需求不是很高;此外,学生对于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都有明显的偏好.
作者: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马旭;张健;顾海华;刘晶晶;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法律与道德的融合,面临一些现实的制约因素.对教材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解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章节,同时注重典型案例的选取,以案例教学为中心,架起德与法融合的桥梁.小悦悦和药家鑫两则案例的双重分析,为德与法的融合路径提供了良好的范本.道德的追求并非空洞的说教,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只有结合实例的双重分析,才能不断增进理性和成熟心智,这才是德与法融合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所在.
作者:王玉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利用精心制作的教案和评分标准,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讨论空间的同时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结果表明,学生广泛涉猎文献极大地开阔了视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很有帮助;同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逊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韩莹;刘宏伟;华红;刘洋;刘晓松;闫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系统、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状态方面明显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树立医学教育的新理念,贯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调整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为培养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作者:龚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教学网页技术的色彩的心理效应、整体色调、配色平衡、色彩的大小和形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网页设计的相关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网页色彩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网页的教育功能.
作者:魏智;曾凡;黄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以实际医疗情境中发生的现实问题为原型案例,引导医学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医患沟通的技能.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学生反馈良好,对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辉;陈瑶枝;杨凤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预防医学实习中进行“问卷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北京大学2003级和2004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应用MindMapper软件进行问卷设计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包括集中讲授、分组练习和全班应用3个环节.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线资料和进行项目评价.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项目评价发现,学生对问卷设计方面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回答相关知识的总体正确率从61.2%上升到79.8%,t=7.9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前有87.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MindMapper软件,实习后有83.5%的学生能够了解并使用MindMapper软件.实习前有96.2%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问卷设计的培训,实习后有92.4%的学生对问卷设计的培训感到满意.实习后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均较高,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好”或“很好”的比例为96.7%至100.0%.结论 采用MindMapper 软件进行“问卷设计”的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司燕;朱凌;刘敏;袁超;郑树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医学专业是成人医学教育中的主要专业.实施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件结构、准备课件素材,然后,通过集成工具软件进行合成并完成制作.
作者:王维东;应明;康壮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洪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早期接受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意义和培训模式.方法 以中山大学2005级、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26名本科实习生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加腹腔镜培训的15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6名学生为实验组,15名进修医师为对照组,在实习过程中除常规外科技能培训外,还进行腹腔镜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医学生和进修医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同时,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调查量表(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就教学过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进修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学生除套橡皮筋项目外,其他3项表现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可以明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操作技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对培养优秀外科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波;邓美海;郑宗珩;张淑璇;高新;卫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校院合作”为基础,将专业课程教学于第二学年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进行,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取理论授课、床边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等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选聘和培养合格教师、建立实训场所、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崔明辰;张福华;熊均平;向国艳;徐宛玲;王福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对徐州医学院2008级、2009级8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可以从学生对双语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辅助双语学习的需要人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莹;徐继承;钱坤;孙红;王德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医学类独立学院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隐性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显性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探讨了医学类独立学院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有益于培养学生注重专业理论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职业能力和人格品质的统一,为完善医学类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独立学院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许红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取向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观点,并以生态学的理论视角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和主要内在关系.
作者:岳娟娟;王振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状况;调查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对PBL的认识和理解;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文献总结、个例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向国内4所医学院校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附属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少部分已经工作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结果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基本达成如下共识: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每个PBL课题讨论完成后需要教师进行总结;②分组方式及小组人数采取随机分配方式,每5名~8名学生为一小组;③座位安排:学生围坐,教师和学生组长位于中间;④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引导发言为主;⑤教案应当更加关注人文内容;⑥以病生理为框架讨论患者可能的诊断;⑦病案应当选择常见病;⑧需要配备网络设施.PBL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①是否需要本专业教师带教;②课前是否应当提供与讨论内容相关的信息;③考核和评价方法如何加以完善.结论 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②有关病案选择、教学设施配备、分组与座位安排、对教师的要求等问题基本达成共识;③授课教师的专业是否需要与PBL所讨论的病例内容一致、课前是否提供与讨论相关信息以及具体考核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江宜蓁;夏驭龙;兰学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正在逐渐成为本类院校的中坚力量.为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因地制宜建设一定的科学研究平台,以实现培养教师、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与途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勇;粟竹英;李树平;张在其;吴方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就是教材.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改教材各具特色.本研究以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教改教材为蓝本,进行了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比较,以寻求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重点、教学时间及课程设置,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性的护理专门人才.
作者:程剑;周肖英;林彬;张轶;瞿光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护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中山大学2007级~2010级护理学专业2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增高,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及了解程度有所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有39.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各年级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越高.学校应当对护理学专业报考者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有对该专业的基本了解和喜爱、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前期教育.
作者:刘燕;徐白生;孙华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以内容型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的理念为基础,以护理英语教学为切入点,选取广州医学院2009级护理专业60名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护理英语教学中建构CBI的途径与意义.结果表明,CBI在护理英语教学中有极大的可行性,以CBI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听说为导向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英语教学效率,对促进学习者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医护英语水平考试(护理类)(METS)二级通过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韵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美国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医学研究生导师制度,对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指导方式、导师资格和经费保障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美国导师制度,提出了通过改革遴选办法、建立导师组、开展岗位培训、设立保障机制和加大资金投入等举措,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医学研究生导师制度.
作者: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