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莹;刘宏伟;华红;刘洋;刘晓松;闫志敏
目的 研究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应付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修改版和肖计划编制的“应付行为问卷”,对浙江省4所地方高校医学专业347名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程度,不同性别、岗位、职称和教龄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应付行为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相关.结论 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倦怠强度与性别、岗位、职称、教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关;职业倦怠与应付行为相关,检测并预处理消极应付行为可以提高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
作者:吴松泉;王光丽;黄阳生;丁明星;王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状况;调查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对PBL的认识和理解;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文献总结、个例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向国内4所医学院校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附属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少部分已经工作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结果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基本达成如下共识: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每个PBL课题讨论完成后需要教师进行总结;②分组方式及小组人数采取随机分配方式,每5名~8名学生为一小组;③座位安排:学生围坐,教师和学生组长位于中间;④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引导发言为主;⑤教案应当更加关注人文内容;⑥以病生理为框架讨论患者可能的诊断;⑦病案应当选择常见病;⑧需要配备网络设施.PBL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①是否需要本专业教师带教;②课前是否应当提供与讨论内容相关的信息;③考核和评价方法如何加以完善.结论 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②有关病案选择、教学设施配备、分组与座位安排、对教师的要求等问题基本达成共识;③授课教师的专业是否需要与PBL所讨论的病例内容一致、课前是否提供与讨论相关信息以及具体考核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江宜蓁;夏驭龙;兰学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预防医学实习中进行“问卷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北京大学2003级和2004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应用MindMapper软件进行问卷设计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包括集中讲授、分组练习和全班应用3个环节.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线资料和进行项目评价.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项目评价发现,学生对问卷设计方面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回答相关知识的总体正确率从61.2%上升到79.8%,t=7.9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前有87.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MindMapper软件,实习后有83.5%的学生能够了解并使用MindMapper软件.实习前有96.2%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问卷设计的培训,实习后有92.4%的学生对问卷设计的培训感到满意.实习后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均较高,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好”或“很好”的比例为96.7%至100.0%.结论 采用MindMapper 软件进行“问卷设计”的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司燕;朱凌;刘敏;袁超;郑树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数量巨大、就诊困难的医疗状况,设立由医学生初诊的教授预约门诊,鼓励医学生完成门诊辅助工作,实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同时对医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方法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设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教授预约门诊,由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先做出临床初步诊断、实施相关辅助检查,并为患者预约相对应的专科教授门诊就诊时间.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教授预约门诊患者进行就诊满意度调查及完成诊断所需要的平均有效就诊次数调查,分析出诊医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多站式考查结果,并对教授预约门诊工作效率进行评估.结果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和出诊效率,同时提高了医学生的考核成绩,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加了医学生的临床经验.结论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方便了老年患者就诊,降低了患者就诊难度,并使患者完成诊断及治疗的有效就诊次数大大减少,就诊流程更加流畅,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教授预约门诊的开展,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设立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锻炼平台,通过教授完成诊断及对预约门诊书写病例的进一步评估的过程,有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锻炼以及个性化培养,同时也是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
作者:吕会斌;李学民;王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心脏听诊教学中问题的分析,探讨可能的解决问题对策.目前,心脏听诊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难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例的变化造成对心脏异常听诊体征的训练机会减少;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增加了单纯以患者作为教学素材的难度.以多媒体为基础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各种多媒体软件和电子模拟人等,可以改善心脏听诊教学效果,而新型电子听诊器的应用将使心脏听诊技术和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因此,心脏听诊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教学辅助设施的改进.
作者:王贵松;高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洪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正在逐渐成为本类院校的中坚力量.为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因地制宜建设一定的科学研究平台,以实现培养教师、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与途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勇;粟竹英;李树平;张在其;吴方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师定期考核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迄今为止,包括考核的内容与方法、考核的组织与管理、考核的公平与效益,以及考核的经济与便捷等诸多方面均缺乏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本调查覆盖了吉林省吉林市41个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436名医生和管理人员接受了网上电子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更欢迎采用计算机考核方法,更倾向于资深高龄的医疗人员有资格参加简化考核,更赞成业务水平测试的组织机构为本地区直属卫生主管部门.
作者:王晓光;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通过对骨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高骨科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对策.实践表明,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临床教学制度化、临床带教分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监督考核常态化,能够显著提高骨科学临床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王永丰;常巍;王达义;钟声;文莉;韩瑛;毕树雄;李刚;孙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国外医药院校所应用,但在我国的临床医学教学中仍然少有应用.本文分析了美国4所医药院校TBL教学模式的应用特色及其效果,以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董卫国;艾明华;朱俊勇;谭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结合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调整、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和实验考核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树平;张荔茗;费嫦;桂芳;张申;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对徐州医学院2008级、2009级8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可以从学生对双语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辅助双语学习的需要人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莹;徐继承;钱坤;孙红;王德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人文关怀精神、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如何加强通识教育改革,全面发展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并就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意义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林爱华;魏东海;纪泽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跨学科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符合医学技术进步、诊疗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探索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通过一级学科通开课程建设、设置跨学科学位点及研究平台、优化培养方案、举办跨学科论坛等举措,实施了医学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罗瑾;林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教学网页技术的色彩的心理效应、整体色调、配色平衡、色彩的大小和形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网页设计的相关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网页色彩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网页的教育功能.
作者:魏智;曾凡;黄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取向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观点,并以生态学的理论视角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和主要内在关系.
作者:岳娟娟;王振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以实际医疗情境中发生的现实问题为原型案例,引导医学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医患沟通的技能.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学生反馈良好,对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辉;陈瑶枝;杨凤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探讨了循证医学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围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医学生七个方面的特质.结果表明,医学生的各项批判性思维特质评分较基线水平均有提高.循证医学教学培养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建议积极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模式.
作者:耿劲松;陈亚兰;王国华;董建成;倪衡建;蒋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自主学习与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其具备部分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从当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分别对自主学习和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毅超;王云贵;黄继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护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中山大学2007级~2010级护理学专业2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增高,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及了解程度有所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有39.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各年级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越高.学校应当对护理学专业报考者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有对该专业的基本了解和喜爱、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前期教育.
作者:刘燕;徐白生;孙华宾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