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医学生个性化临床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吕会斌;李学民;王薇

关键词:以患者为中心, 个性化教学, 预约门诊
摘要:目的 针对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数量巨大、就诊困难的医疗状况,设立由医学生初诊的教授预约门诊,鼓励医学生完成门诊辅助工作,实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同时对医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方法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设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教授预约门诊,由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先做出临床初步诊断、实施相关辅助检查,并为患者预约相对应的专科教授门诊就诊时间.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教授预约门诊患者进行就诊满意度调查及完成诊断所需要的平均有效就诊次数调查,分析出诊医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多站式考查结果,并对教授预约门诊工作效率进行评估.结果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和出诊效率,同时提高了医学生的考核成绩,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加了医学生的临床经验.结论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方便了老年患者就诊,降低了患者就诊难度,并使患者完成诊断及治疗的有效就诊次数大大减少,就诊流程更加流畅,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教授预约门诊的开展,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设立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锻炼平台,通过教授完成诊断及对预约门诊书写病例的进一步评估的过程,有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锻炼以及个性化培养,同时也是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

    本文论述了提高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的必要性,并根据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质量问题的种类,结合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实际,提出培养医学生应对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设计与实现辅助提高数据质量的软件工具.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达到了强化医学生对数据质量问题的认识,使医学生学会了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掌握了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原则.

    作者:马骋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时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理想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时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职业理想的现状,以充分发挥职业理想的作用,促进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4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 500名本科生进行了职业理想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收回问卷1 422份,其中有效问卷1 3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2%.结果 45.8%的医学生高考选报医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职业理想;51.0%的医学生表示与其到基层行医,不如留在城市或亲人身边从事不对口的工作;54.3%的医学生曾经动摇过职业理想;57.3%的医学生明确表示将来不一定从事医学工作.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理想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职业理想的树立和践行有待于加强.

    作者:张美艳;倪进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徐州医学院实施双语教学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和期望,以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对徐州医学院2008级、2009级8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可以从学生对双语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辅助双语学习的需要人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莹;徐继承;钱坤;孙红;王德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专业认证作用的探究

    目的 发现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及集体讨论等,分析和探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借鉴美国专业认证制度,探讨专业认证在解决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面临问题中的作用.结果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制混乱、办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有待改进,而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必须国际化并通过规范的专业认证才能促进其发展.

    作者:邱石黎;邵瑞;杨国春;王妍;吕志华;舒清博;汪付兵;郑芳;周新;Xing-Zhen Chen;涂建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效果

    本文结合北京协和医院10年标准化病人的培训过程,总结了多媒体技术在标准化病人培训各个环节的应用经验和优点.这些优点包括:闭路监控系统和专机监控系统可以在对标准化病人培训小干扰的情况下大程度采集、记录培训过程的整体和精细信息;基于数据库和友好界面的评价系统可以快捷、全面地完成培训中的评估内容;中控室可以实时、全面地了解各个培训教室的情况,方便培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构建培训资料、标准化病人实践过程影音资料、培训评估数据三位一体的信息平台,为全面提高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合理、充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标准化病人培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梁乃新;杨华夏;李琦;黄晓明;赵俊;潘慧;王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是一门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传染病学组成的整合课程.本文以此整合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开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师教学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介绍了在此门全新整合课程建设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实验课程和考试等多方面的教改新举措,以及基础与临床教师在整合课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作者:沈利;陈良;王飞;张占卿;方小楠;潘卫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动机理论”在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应用“动机理论”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设置具体目标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宫德正;孙艺平;邹原;朱亮;关莉莉;吴琼;袁博;王冬梅;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现状,学习动机、态度,对专业英语具体技能的学习需求,以及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以便改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级~201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动机非常明确,但是学习动力不强;他们对于专业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对于专业英语翻译技能提高的需求不是很高;此外,学生对于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都有明显的偏好.

    作者: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马旭;张健;顾海华;刘晶晶;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洪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本科生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探索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早期接受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意义和培训模式.方法 以中山大学2005级、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26名本科实习生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加腹腔镜培训的15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6名学生为实验组,15名进修医师为对照组,在实习过程中除常规外科技能培训外,还进行腹腔镜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医学生和进修医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同时,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调查量表(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就教学过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进修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学生除套橡皮筋项目外,其他3项表现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可以明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操作技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对培养优秀外科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波;邓美海;郑宗珩;张淑璇;高新;卫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46名学生为实验组,另一个班42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常规授课及分组训练方法,实验组在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授课方法外,还加入了演示错误操作的视频反馈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体格检查的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总分、血压测量、浅表淋巴结检查、触诊和神经系统检查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尝试.而且,学生讨论形式的纠错反馈效果更好.

    作者:许杰州;吴凡;吴丽萍;施楚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美国导师制度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美国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医学研究生导师制度,对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指导方式、导师资格和经费保障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美国导师制度,提出了通过改革遴选办法、建立导师组、开展岗位培训、设立保障机制和加大资金投入等举措,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医学研究生导师制度.

    作者: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构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专业基础平台”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就是教材.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改教材各具特色.本研究以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教改教材为蓝本,进行了相关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比较,以寻求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重点、教学时间及课程设置,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性的护理专门人才.

    作者:程剑;周肖英;林彬;张轶;瞿光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教学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循证医学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围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医学生七个方面的特质.结果表明,医学生的各项批判性思维特质评分较基线水平均有提高.循证医学教学培养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建议积极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模式.

    作者:耿劲松;陈亚兰;王国华;董建成;倪衡建;蒋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成本管理实践与思考

    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因其空间、设备维护保养的特殊性,加之目前国内缺乏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及成熟的管理办法,致使相当一部分培训中心运营成本较高.经过5年多的运营管理研究,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医学模拟训练中心总结分析了不同类别运营成本产生的条件,并实施了一些有效降低培训成本的管理办法,可以为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作者:陈景渝;郭海涛;黄河清;刘刚;张云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和职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护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中山大学2007级~2010级护理学专业2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增高,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及了解程度有所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有39.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各年级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越高.学校应当对护理学专业报考者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有对该专业的基本了解和喜爱、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前期教育.

    作者:刘燕;徐白生;孙华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探析

    近年来,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正在逐渐成为本类院校的中坚力量.为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因地制宜建设一定的科学研究平台,以实现培养教师、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与途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勇;粟竹英;李树平;张在其;吴方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与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其具备部分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从当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分别对自主学习和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毅超;王云贵;黄继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思考

    跨学科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符合医学技术进步、诊疗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探索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通过一级学科通开课程建设、设置跨学科学位点及研究平台、优化培养方案、举办跨学科论坛等举措,实施了医学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罗瑾;林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施医学生个性化临床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目的 针对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数量巨大、就诊困难的医疗状况,设立由医学生初诊的教授预约门诊,鼓励医学生完成门诊辅助工作,实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的同时对医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方法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设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教授预约门诊,由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先做出临床初步诊断、实施相关辅助检查,并为患者预约相对应的专科教授门诊就诊时间.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教授预约门诊患者进行就诊满意度调查及完成诊断所需要的平均有效就诊次数调查,分析出诊医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多站式考查结果,并对教授预约门诊工作效率进行评估.结果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和出诊效率,同时提高了医学生的考核成绩,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加了医学生的临床经验.结论 教授预约门诊的设立大大方便了老年患者就诊,降低了患者就诊难度,并使患者完成诊断及治疗的有效就诊次数大大减少,就诊流程更加流畅,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教授预约门诊的开展,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设立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锻炼平台,通过教授完成诊断及对预约门诊书写病例的进一步评估的过程,有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锻炼以及个性化培养,同时也是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

    作者:吕会斌;李学民;王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